运用脾胃学说治疗慢性肠胃疾病体会

运用脾胃学说治疗慢性肠胃疾病体会

ID:46843402

大小: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8

运用脾胃学说治疗慢性肠胃疾病体会_第1页
运用脾胃学说治疗慢性肠胃疾病体会_第2页
运用脾胃学说治疗慢性肠胃疾病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运用脾胃学说治疗慢性肠胃疾病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运用脾胃学说治疗慢性肠胃疾病体会运用脾胃学说治疗慢性肠胃疾病体会更新日期:2010-03-02点击:郭贤荣关键词:慢性肠胃病;中医药疗法;脾胃学说;运用体会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脾胃学说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应用范围相当广泛,除了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以外,还可用于治疗循环、呼吸、泌尿系统的疾病。笔者仅就运用脾胃学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证经验,探讨如下。1临床案例1.1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壅滞,脾气虚弱)例1:某男,32岁,1989年12月19日初诊。患者于1986年经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乙状结肠发

2、现多处粘膜溃疡。4年来曾服用多种抗菌消炎药和中草药,疗效不显。近来病情加重。症见:而色萎黄,神疲乏力,形体消瘦,胸月完痞闷,小便短少,腹痛腹泻,利下赤白粘液,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无力。辨为湿热壅滞、脾气虚弱。治拟清热化湿、调气行血、甘缓健脾。方用芍药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方药:白芍、黄苓、茯苓、炒扁豆、慧及仁各15g,广木香、槟榔、党参、白术、陈皮各10g,肉桂、砂仁(后下)、炙甘草各6g,山药30g。5齐IJ,水煎服,1剂/d,服3次/d。一周后复诊,腹痛、腹泻止,大便晨起1次,不

3、带粘液,且成形。遂守方连服3周,形神转佳,顽疾告愈。随访二年未发。1.2萎缩性胃炎(胃阴亏虚兼脾气不足)例2:某女,63岁,1990年6月15日初诊。患萎缩性胃炎数年。胃镜检查示:胃窦部粘膜红白相间,皱製变细,粘膜变薄,粘膜下血管显见,呈树枝状。曾经中西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症见:形体瘦弱,脫腹痞满不食,胃痛嘈朵,烦渴引饮,肌燥身热,神倦气短,四肢无力,呃逆咽干,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苔白燥,脉弦细数。证属胃阴亏虚,燥热内生兼脾气不足。治宜甘凉濡润、养阴清热兼廿缓健脾。方取沙参麦冬汤合参苓口术散加减。方药:沙

4、参、麦冬、石斛、白芍、地骨皮各30g,玉竹、天花粉、茯苓、白术、山药、生扁豆各15g,枳实、竹茹、当归各10g,法半夏、甘草各6g。5剂,水煎服,每次服300ml,3次/d。6月21R复诊:服药后食欲改善,二便通调,夜寐亦安。宗上方续服3周,神色转佳,形体日丰,饮食正常,诸症悉释,宿疾治愈。2体会例1证属湿热壅滞,当用芍药汤。然病延4年,药物杂投,致脾气H虚、脾湿H盛,若单用芍药汤则难以奏效,甘缓健脾除湿当为关键。《冯氏锦囊》云:“脾胃虚则百病生,调理中州,其首务也。”笔者运用芍药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为治。

5、方中党参、口术、山药、扁豆、廿草补其脾;茯苓、慧及仁渗其湿;砂仁、陈皮调气行滞;木香、槟榔行气导滞;口芍、当归行血和营,此即金元大家刘完素:“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Z治疗法则;黄苓清热祛湿;口芍、甘草缓急止痛;肉桂反佐苦寒,加强行血之功。例2表现为胃阴亏虚,燥热内生兼脾气不足Z证。此类病证,用药过寒过热或单纯清补,顾脾舍胃或重胃轻脾皆非其治,唯仿清代名家叶天士“甘缓益胃、甘凉濡润”复法治之,方为中的。以沙参麦冬汤合参苓口术散加减为治,药取廿、平、微温、微凉Z品,令扶气

6、而不燥热,益阴而不凉滞,庶可收功。方中北沙参补益气阴;山药、茯苓、扁豆健脾和胃;麦冬、玉你天花粉滋阴润燥;石斛、地骨皮养阴清热;当归、口芍益血和营;枳实、白术健脾消痞;法半夏、竹茹和胃降逆;口芍、廿草酸廿化阴、缓急止痛。中医脾胃学说中有关的实验研究证实,脾气虚吋患者能量代谢、Jiff酶活性和蛋口质代谢低下,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均较正常人为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道分泌、吸收和运动功能亦发生障碍;胃阴虚时,患者消化道粘膜与肌层萎缩,胃酸及消化酶分泌随Z降低,对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消化吸收,特别是对铁

7、、钙、维生素B12等营养成分的吸收受到很大影响。临床证实,廿缓益气健脾、廿凉养阴益胃的治疗方法,能针对上述病理改变而产山理想的治疗效果。药理学研究提示,参苓口术散和沙参麦冬汤均具有健胃、增强消化吸收的功能,对肠管收缩、舒张和吸收有明显的影响,且能改善糖代谢,增加能量代谢,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这就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证明了中医脾胃学说中廿缓益气健脾和廿凉养阴益胃法的科学价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