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组织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员工——组织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ID:468515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06

员工——组织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员工——组织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员工——组织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员工——组织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员工——组织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工商管理员工——组织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管理学中的各种管理理论和方法大都是围绕如何提高企业的绩效,增强企业竞争力而展开的,对员工——组织关系的研究也不例外。国外对员工—组织关系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以Rousseau等为代表在1995年进行的从员工的角度来研究对双方责任认知的心理契约理论;二是以Tsui等为代表的在1997年从贡献组织的角度来研究对双方责任认知的雇佣关系理论。1.1心理契约研究心理契约这一概念是在1960年代初被引入到管理领域的。1960年,组织心理学家Argyris在其

2、《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用“心理的工作契约”来说明工人与工头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如果工头保证并尊重工人非正式文化中的规范,则工人会保持很高的生产率,并且抱怨很少。Argyris用“心理工作契约描述了这种现象,但没有对心理契约这一概念加以界定。真正对心理契约做了概念上发展的则是Levinson。1962年,Levinson等人通过对美国一家工厂的874名员工进行访谈,此后在《工人,管理和心理健康》一书中明确指出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员工之间隐含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的综合。1965年,Schein在其《组织心理学》中强

3、调了心理契约在组织建设中的地位,以及它在雇佣双方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心理契约一旦被破坏,将导致员工不再杏仁组织被为其服务,从而最终危及组织的正常运转。1973年,Kotter进一步考察了Schein的假设,并进行了可以说是心理契约方面最早的定量研究之一。它发现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期望越是匹配,则员工越可能报告说对工作更满意,而且生产效率更高,离职率更低。1989年Rousseau发表了论文“组织中的心理的和隐含的契约”,标志着当代研究者在理解心理契约的意义和功能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对通过实证

4、方法来调查心理契约提供了指南。接下来,Rousseau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契约类型可划分为交易契约和关系契约,激起了人们对心理契约进行实证研究的关注和热情。而他在1995年出版了《组织中的心理契约》则标志着心理契约理论在概念界定、理论发展和研究框架上均有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体系。与国外相比,国内对心理契约的实证研究领域主要有陈加洲在理论和文献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43家企业4069名员工的调查,用多种统计分析对现阶段我国员工心理契约的现状,员工心理契约的形成、履行、破坏的作用模式进行了全面和深入

5、的实证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员工心理契约的管理对策。李原,郭德俊从心理契约的结构、类型、破裂等几个方面比较全面地概述了当前心理契约研究的现状,并通过实证研究升入探讨了在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员工心理契约在形成、发展和变化方面的独特特点。1.2雇佣关系研究在雇佣关系方面,Tsui在1995年认为组织为了追求两种不同的经营弹性,会采用两类不同的员工与组织关系策略,分别可以称为以工作为中心策略和以组织为中心策略。在以工作为中心策略的组织关系下,员工与组织之间仅仅维持十分有限的责任与义务关系。而采取一组织为中心

6、策略的组织,则会致力于建设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和忠诚以追求员工愿意在组织中承担宽泛的职责为目标,从而保证在分配工作任务时的组织弹性。在这种观点下,Tsui在1997年进一步以交换理论为基础,划分出了四种雇佣关系类型。国内对雇佣关系的研究有刘军、刘小禹、任兵以雇佣关系的角度对对员工离职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对组织的高义务感使员工更积极地履行心理契约,高期望则意味着员工会觉得组织履约不足,并容易导致员工离开企业。而员工个人价值取向传统性则会对该发展过程产生影响。相对于非传统员工而言,高传统员工更易因为感到自身履约不足而离

7、开企业。吴继红2005年发表的论文“雇佣关系——如何才能投保报李”中通过对115对普通员工和主管的研究,将雇佣关系分为八种情况。他认为,企业要建立和维持和谐的雇佣关系,就要定期监测雇佣关系。朱娅在论文“浅谈我国民营企业的雇佣关系”中对我国民营企业员工流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从雇佣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对策。他认为员工关系的管理,其实就是对人的管理,融洽、和谐的员工关系,将会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促进企业的整体提高。王拓、赵曙明在其“转型经济下我国企业雇佣关系现状及其引申”中认为在以动态不确定性为特征的

8、转型经济下,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和企业员工的高度流动性都使得雇佣关系,这一在我国企业管理中被长期忽视的问题逐渐引起了管理研究者和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应建立与转型经济特征和企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雇佣关系模式,而相互投资型的雇佣关系是我国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的有效模式。1.3员工—组织关系的双向视角对员工与组织关系的研究还有陈维政、刘云、吴继红在心理契约和投入/贡献模型的基础上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