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探析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探析

ID:46851969

大小:6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8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探析_第1页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探析_第2页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探析_第3页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探析_第4页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探析【摘要】木文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应然与实然进行探讨,分析“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失衡的原因,提出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组织管理、加强校企合作等措施推进“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094-03教师,学校发展之基石、强校之根本。近年来,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进展迅速,成绩显著,但也不难发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量、素质与结构仍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对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双师型”教

2、师的发展及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的策略。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尚未有明确的定义,处于发展和研究之中。归纳现有研究成果可知,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可以归纳为“资质(证书)认定型”与“能力(素质)具备型”两大类。“资质(证书)认定型”将具备教师资质(如具备教师专业技术证书)的同时具备其他专业资质(如工程师专业技术证书)的教师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具备型”将“双师型”教师理应具备的能力或素质予以描述,具备相应专业的实践与操作能力并有运用于实践的经历。不同地区

3、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也存在差异,笔者所在的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采用具备以上两种之一的认定方法。二、“双师型”教师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意义《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0年7月21口出台了《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

4、2015年)》,指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数量、素质与结构仍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指明了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强调“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彰显特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2014年5月2口《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密不可分。由此可见,国家对“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相当重视,同时也凸显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三、“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应然无论“双师型”教师按照何种标准,采用何种方式进

5、行认定,笔者认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生产、经营工作经验或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并且“双师型”教师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能力认定过程,也就是“双师型”教师是应该能适应社会技术变革或市场变化的职业指导者。可见,“双师型”教师发展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提升的学习与发展过程。然而,冃前“双师型”教师认定则更多的是趋于一种静态,也就是说,“双师型”教师一经认定便“永远”有效,相比而言,企业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市场经营的不断变化,静态的“双师型”教师的真正实践操作指导和经营指导能力与人才培养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主体知识)和作为

6、工学结合的企业实践操作指导能力都应该与相应的企业创新发展技术相适应。为此,“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应该没有终点,在资质(证书)认证的基础上,应进行能力(素质)的不断更新与提升。四、“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失衡的原因从社会学家的观点来看,教育的主要问题是怎样促使个人适应所生活居住的自然和人为的社会环境,“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同样需要有其发展的社会环境,但就目前现实来看,“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一)“双师型”教师培训内在驱动动力不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只有不断地

7、主动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培养岀适合社会发展的专门人才。但是,作为社会自然人的教师,其生活、学习和研究动力并非凭空产生,也受到自身需求、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制约。1•教师知识结构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并非来源于企业,而是理论研究型的大学毕业生,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实践性知识与经验欠缺。很多研究生毕业的教师读书期间更注重于理论研究,对于具体实践操作的训练则相对忽视,对以实践操作为主导的培训与学习尚未适应。2.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报酬水平是高校招揽人才、挽留人才的有力手段,也是促进教师努力工作的重要动因。津贴的档次标准不但代表着收入的高低,也是衡量自我

8、价值的重要尺度和坐标,它是教师地位的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