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生诚信问题探析

高职院校贫困生诚信问题探析

ID:46852268

大小:6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8

高职院校贫困生诚信问题探析_第1页
高职院校贫困生诚信问题探析_第2页
高职院校贫困生诚信问题探析_第3页
高职院校贫困生诚信问题探析_第4页
高职院校贫困生诚信问题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贫困生诚信问题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贫困生诚信问题探析[摘要]本文透过高职院校贫困生诚信缺失现象来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关键词]高职贫困生诚信引言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存在贫困生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家境困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及社会、学校的各种支持来帮助贫困生顺利地完成了学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贫困生诚信缺失是凸显出来的最大问题。一、贫困生的诚信缺失现象分析1.贫困生资助的整个过程中的诚信缺失高职院校对贫困生的认定分为两个阶段:申请阶段和评审阶段。在申请阶段,学校要求学生到生源地开具贫苦证明;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学生弄虚作假,明明不属于贫困范畴,变成了贫困;明明贫困的程度一

2、般,变成了特困。在评审阶段,学校要求班级学生进行民主评议,按照困难程度排列班级贫困生顺序,确定贫困等级;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学生拉帮结派,让同学跟帮着一起作假,这样导致真正贫困的学生得不到资助或得到的资助较少。2.贫困生学业诚信缺失有些贫困生为了获得奖学金,特别是国家奖学金不惜在学业上作假;特别突出的是考试作弊。为了获得好成绩,在考试过程中夹带纸条、手机作弊等。二、贫困生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1•由于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不良人格引起的诚信缺失贫困生与其他学生相比,贫困生经济上比较困难、学习条件也比较差,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相对较弱。进入大学后,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等多

3、种因素的影响,他们承受着难以名状的心理负荷。当理想和现实脱节时,他们便会困惑、怀疑,进而对生活、未来产生困惑或迷茫,容易形成自我否定、不接纳、怀疑等消极悲观的认知倾向,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2•由于学校、家庭诚信教育的不完善或缺乏引起的诚信缺失高职院校诚信教育实施人员主要是班主任、辅导员,其工作还未完全到位,过于形式化、简单化,教育内容针对性也比较弱。诚信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体系。贫困生的诚信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父母也有教育的责任,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也比较看重分数,认为只要成绩好就行了,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诚信教育。贫困生自身往往非

4、常关注考试成绩,这对于他们拿助学金、奖学金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自身的品德修养要求不高,忽略了道德素质的学习和提高,导致教育和品德的分离,高分和诚信的脱节。3•贫困生认定有一定的难度,缺乏完整的诚信档案,没有合理的奖惩措滋贫困生的认定一般是通过贫困生回到生源地,到当地的民政部门出具贫困证明,以此来界定贫困生及贫困程度。贫困生生源地地方基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对于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其真实性达不到百分之百,有些是工作疏忽,有些则是弄虚作假。学校收到贫困证明以后,还是难以准确认定。首先,无法完全确定其是否贫困;其次,各生源地贫困标准也不同,无法准确把握其

5、贫困程度;第三,学校在认定贫困生及贫困程度时,班级有民主评议。但是有些贫困生性格内向,不愿向同学、老师说明贫困情况,一些贫困资助项目也不积极争取;而有些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学生由于能说会道,夸大了自己的贫困程度,导致了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资助不多,甚至得不到资助。学校对贫困生平时学习、生活、工作中的诚信缺失现象没有详细记录,更没有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对恶意拖欠学校学费、拖欠国家助学贷款、骗取贫困生资助金等有失信行为的学生约束措施不得力,没有有效监督和惩罚机制。三、贫困生诚信缺失对策1•多方面多层次开展诚信教育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课堂来开展诚信教育。老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

6、中,加强诚信教育,并利用入学教育、每学期期末考前教育、社会实习以及毕业生毕业教育等开展诚信教育。高职院校应将诚信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通过网站、学生论坛、博客、展览、诚信知识讲座等有效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2.加强贫困生的心理援助和精神资助对贫困生的资助不仅仅是物质上、经济上的资助,更重要的是生活上的关心,心理上的辅导和精神上的鼓励。高职院校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建立起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部门,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为贫困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加强与贫困生的沟通和交流。学生会、团组织要关心贫困学生,开展各种爱心行动,发扬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

7、精神,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努力营造对贫困生理解、尊重、信任、关怀的和谐氛围,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孤僻等消极心理,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3•制定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标准,建立贫困生档案从国家层面上,应统一关于生源地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对于认定部门责任到人,明确其职责,对于开具假证明材料严厉查处。从贫困生层面上,应加强诚信意识,正视自身家庭、经济情况,不隐瞒、不夸大,培养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谦让精神。参考文献:[1]许寅寅,方守志.高校受资助贫困生诚信问题及对策探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

8、1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