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问题及措施

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问题及措施

ID:31495605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上传者:U-9955
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问题及措施_第1页
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问题及措施_第2页
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问题及措施_第3页
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问题及措施_第4页
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问题及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问题及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问题及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受益的贫困生日益增多,贫困生的认定是资助工作的一大难点,它关系到“减、免、缓、奖、助、贷”能否真正贯彻落实。然而在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中还存在着贫困证明不可信、标准不够科学、程序不够完善、名额分配过于牵强等问题。因此,在资助工作中,如何完善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资助;贫困生认定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016-026   2007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到了较大完善。高职院校中贫困生的比例较大,为了更进一步地帮助高职院校中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大学生的梦想,我国建立了从国家到地方,从政府到学校,从集体到个人的多元化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金、困难学生补助等。然而目前只有认定为贫困生的大学生有资格申请以上的资助,贫困且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才可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所以公正科学的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成为资助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目前在实际认定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部分家庭条件良好的大学生及其家长在眼前利益的驱动下,提供不真实的证明材料,成功申请各类贫困补助,占用名额,使真正亟待帮助的大学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真正地把有限的资源发放到最有需要的同学手中,保证资助工作真正落实,高校在贫困生认定上应把好关。  一、高校贫困生的定义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是指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学生需向学校申报家庭经济困难,由学校根据有关部门设置的标准和规定的程序、以民主评议方式认定。学生在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时,必须提交家庭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予以确认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证明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  二、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具体问题  1.贫困证明的可信度。高校贫困生在认定过程中,贫困证明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因此高校试图通过证明材料来获取学生的贫困信息,从而判定学生家庭情况是否贫困。贫困证明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参考性,但是某些大学生利用人情关系等不正当方式获得与其家庭情况不符的贫困证明,甚至假证明,以获得资助。相反有些比较自卑的同学不愿意透漏自己家庭的真实贫困情况,隐瞒、虚报家庭信息。以上行为都会导致贫困证明有失公允,使真正应该受到帮助的大学生丧失受到资助的机会,甚至丧失继续学习的机会。6   2.认定的标准。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特别是在第一学年,认定工作是在对学生的整个消费情况、生活情况等方面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贫困认定就只能以学生出具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家庭情况说明书以及贫困生申请表作为认定依据。贫困生申请表里提到的认定标准有:孤儿、单亲、父母务农、多子女上学、家庭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等,以上标准在评定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据部分资助工作者反映,这些标准缺乏严密性及科学性,很难确定他们的贫困等级。以孤儿为例,部分孤儿已受到其所在乡镇及社会各界的丰富资助,因其特殊身份,该部分同学会在学校继续申请贫困补助。但是据其他同学反映这部分学生配备先进的电子产品,生活质量明显优于一般家庭。但根据认定标准,孤儿一旦申请贫困补助,就会被定为是特困生。针对这个问题,目前资助工作者也是莫衷一是。再如,认定标准中有一项家庭负债情况,某同学写上家庭欠款十几万,咨询后方知该部分欠款并不是因为子女上学或者亲人疾病造成的,而是房贷、车贷等原因,显然此种情况是不应给予资助的,因此以家庭欠款作为标准是存在漏洞的。此外,每个地方对于贫困的标准存在差异,相关人员根据学生所在的整个乡镇的发展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平均水平来界定,导致某些生活水平高的乡镇出具的贫困证明水分较大,学生的家庭状况明显高于国家界定的贫困标准。另一方面,某些同学家庭状况符合国家界定的贫困标准,但因其所在乡镇整体生活水平较低,而不能通过乡镇部门的审批获得贫困证明。  3.评定时间有待完善。目前各高校存在较为完善的贫困生评6 定程序,一般是由学生提出申请,提供各种贫困证明,再经班级贫困鉴定小组及班主任或辅导员一起调查取证,上报学校,公示合格后评定贫困生。但对于大一新生,这种评定程序就显得很棘手。大一新生刚进入学校,辅导员事务繁多,对学生各方面欠深入的了解,在此情况下进行贫困的认定,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在有限的时间内辅导员只能根据班级贫困小组的反馈意见,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手头上学生的证明材料进行贫困认定,难免会出现评定失误。  三、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认定的措施  1.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学生的诚信对于贫困认定至关重要,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弄虚作假只会让有限的资源落不到实处,对真正需要帮助的大学生造成生活及心理上的伤害。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把道德教育同文化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次,在高校大力开展征信体系的建设,积极建立大学生的诚信档案,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事实以及数据来记录大学生的诚信度。最后,在高校建立有效的诚信约束和奖惩机制,对弄虚作假的行为予以惩罚,比如取消其国家助学金及评奖评优的资格等。树立大学生诚信为学,诚信为人,尊重他人的意识,此举会对资助中的贫困生认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2.建立完善的贫困库。建立贫困生库,将贫困生的信息纳入库中,主要包括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家庭人口、经济收入来源、贫困类型等。通过大一新生的家庭情况调查表获得初始资料,后经相关工作人员长时间考察进一步完善认定,最终得出成熟的资料纳入贫困库。对于某些未纳入贫困库且突遭不幸的家庭,导致子女无法继续学,或者已纳入贫困库家庭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不符合国家资助标准,贫困库及时给予增补及删减。因此,我们通过建立相对稳定的贫困生档案,进而采取时时更新地动态管理方式,可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贫困情况。6   3.加强民主评议小组工作。民主评议小组一般由班委、宿舍代表、贫困生代表及辅导员组成。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调动这些成员的积极性,深入了解贫困生的真实表现,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尽可能进行走访活动,核实贫困生的家庭的真实情况。在评议时,始终坚持由班级贫困鉴定小组先预评,辅导员把关,院系领导复核的认定原则,反复审核,保护同学的隐私,统一意见在班级公示待认定名单,无异议后方可认定,确保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4.开展贫困生的社会回馈服务活动。为了培养贫困生的感恩意识,高校应积极开展贫困生的社会回馈服务活动。社会回馈服务活动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到社会福利院、孤儿院等地方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被认定为贫困生且身体条件允许的学生均需参加,在社会服务活动中,根据受资助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考察打分,并作为来年评定的参考,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因此,在开展资助工作中,要多贯彻权利和义务对等以及回馈社会的思想,让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在享受资助的同时也能成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荣秀.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贫困生认定难的问题[J].网络财富,2009,(5):8-9.  [2]桂媛.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多元化经济资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29):48-49.  [3]袁雨茜.关于高校资助工作中贫困学生“高曝光率”问题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3,(30):165-166.6   [4]庞馥珊.关于高校资助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分析[J].北方经贸,2013,(11):146-147.  [5]郑月圆.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的感恩教育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87-88.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