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颖法律论文

王月颖法律论文

ID:46858734

大小:5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8

王月颖法律论文_第1页
王月颖法律论文_第2页
王月颖法律论文_第3页
王月颖法律论文_第4页
王月颖法律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月颖法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山东大学法学院王月颖21号从犯罪亚文化探析青少年犯罪内容摘要: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常常是社会矛盾和社会环境阴暗面的衍生物。如今,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世界的三大社会问题之一,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比例一直高居不下,且犯罪形式日益多样化,从暴力型犯罪如杀人、抢劫、强奸乃至智能型犯罪如计算机犯罪等均有参与,犯罪数量日增,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青少年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犯罪行为大多由社会因素引起。其中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作用最直接、最明显•犯罪亚文化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分析青少年犯罪的亚

2、文化的表现影响和我国有关青少年犯罪的立法体现,将有助于科学有效地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的发生。关键词:犯罪亚文化青少年犯罪法律探讨一、社会及靑少年犯罪的亚文化(一)亚文化概述1•亚文化概念亚文化概念是在1886年由美国人类学家A.W.林德对越轨行为的研究屮首次提出的,这一理论主要被应用在越轨行为和犯罪行为的研究屮.亚文(subculture,乂译为“次文化''或“副文化”)是一种既包含主流文化乂具右自己独特内容的文化。subculture一词通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1)在一个社会的某些群体中存在的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一套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这是subculture-词的本来含义;(

3、2)由奉行这些不同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人组成的社会群休,这是subculture一词的派生含义^1]。2.亚文化的含义亚文化最一般的含意是某一主休文化中较小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概念构成要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它们是主体社会可以辨认出的组织部分,在某些方面而不是在所有方而不同于主体社会;(2)作为主体社会的一个组织部分,它们至少服从该社会的一部分准则和法律;(3)作为与主体社会有显著并异的集团,它们为其成员规定了口己特有的行为规范;(4)它们是一个发挥功能的单位——就是说,它们至少能够为了某些目标而作为一个整体行动;(5)它们意识到自己是在某些方面与主体社会离异的单

4、位2[2]。(二)关于青少年犯罪1•青少年犯罪的概念,[门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越轨社会学概论。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2[2]吴宗宪著《西方犯罪学史》第658页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青少年犯罪(juveniledelinquency),青少年这个概念在犯邪学屮一般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人。这个概念包含“青年”和“少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横跨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两个年龄区域。2.狭义青少年犯罪狭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25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它以我国开始追究刑事责任的

5、年龄14岁为起点。3.广义青少年犯罪广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有学者认为,它是指6—25岁年龄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触犯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徳规范的不良行为。有学者提出,应当定在10岁比较合适。其理由在于,从实证的角度,青少年犯罪人口屮一般从10—12岁开始有劣迹,13、14岁开始走向社会进行违法犯罪,14—17岁进入犯罪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犯罪研究。故而指出,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我对此予以赞同。这一概念包括了未满18周岁的少年犯罪和已满18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年犯罪。前者和刑法上规定的“未成年犯罪”的范围应该

6、是一致的,只不过“未成年犯罪"是一个准确的法律概念,而“少年犯罪”则是一个宽泛的社会学、犯罪学⑶概念;后者的“青年犯罪”也指年轻的成年犯。本文主要指广义的青少年犯罪。二、社会小亚文化与青少年犯罪的结合根据文化在社会上所占的地位不同,可将文化分为主文化和亚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休特有的文化。亚文化一般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犯罪亚文化属于亚文化的范畴,但二者之间不能等同。亚文化与犯罪之间不存在一种决定或必然的关系。除非亚文化沿

7、其负向走向极端,发展,成为极端亚文化一犯罪亚文化,一般不直接产生犯罪。(―)社会中的亚文化1..社会亚文化小暴力元素无所不在以电视、电影和互联网等媒介组成的媒体,扩大了青少年的信息渠道来源,教导他们遵从社会规范。但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媒体除了给青少年带来止面的社会影响之外,由于英暴力和色情信息的渗透,也对青少年产生不良诱导。据美国精神健康研究所资助的一项对电视与社会关系的文献研究表明:“电视暴力确实导致了观看此类电视的少年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从相关程度的大小來说,屯视暴力与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与其他所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