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管虫研究进展-畜牧渔业论文

斜管虫研究进展-畜牧渔业论文

ID:46859727

大小:92.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28

斜管虫研究进展-畜牧渔业论文_第1页
斜管虫研究进展-畜牧渔业论文_第2页
斜管虫研究进展-畜牧渔业论文_第3页
斜管虫研究进展-畜牧渔业论文_第4页
斜管虫研究进展-畜牧渔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斜管虫研究进展-畜牧渔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斜管虫研究进展■畜牧渔业论文斜管虫硏究进展顾中华,钱红,于燕光,逮云召,吴宁(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天津300221)摘要:斜管虫是发现于我国淡水养殖鱼类的一种原生动物,对温水性和冷水性淡水鱼可造成危害,并引发斜管虫病,造成鱼苗与鱼种大量死亡。根据其繁殖快、适温广、宿主多的特性,今后可能会对淡水养殖鱼类造成很大的危害。为此,本文对斜管虫的种类、感染宿主种类、研究方法、流行情况与生活方式、患病症状与诊断、主要防治方法等硏究进展做了归纳和总结,阐述其相关状况。同时,以一些常见宿主为例,了解其感染途径及防治措施,为今后科学防治斜管虫病

2、提供参考。关键词:斜管虫;淡水鱼类;研究方法;防治措施作者简介:顾中^(1984-),男,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海水养殖与苗种培育。E-mail:[emailprotected]D01:10.3969/j.issn.l004-6755.2016.03.020斜管虫属(Chilodonella)是原生动物门、动基片纲、管口目、斜管科的一属[l]o这种寄生虫已经在国内多次报告,主要寄生于淡水鱼类的鲍、表皮、鼻腔等部位,引起粘液增多,呼吸困难,游泳缓慢,直至死亡等现象[2・3];其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流行于春秋季节,对温水性和冷

3、水性淡水鱼可造成危害,主要危害鱼苗、鱼种,甚至是亲鱼也会发生死亡,是北方地区淡水鱼越冬后期的严重疾病之一[4]。目前,国内学者对斜管虫的形态发生[5]、种群密度[6]、分子系统发育[7]、危害与防治[8-22]等进行了相关硏究,防治方法为硏究最多,根据其生物特性来看,在水产养殖方面今后也将会成为一个较为关注的寄生虫。为此,通过分析目前的研究状况,对斜管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危害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今后的实验方向,为合理预防和治理斜管虫病提供依据。1常见种类斜管科在我国养殖鱼类中发现两个属,即寄生于淡水鱼类的斜管虫属

4、(Chilodonella):如鲤斜管虫和危害海水鱼类的瓣体虫属(Petalosoma):如石斑瓣体虫。目前在我国水产养殖方面已报道的斜管虫属主要有3个种,分别为:鲤斜管虫(CyprinidHofer,1906)[5z23-24]x剌钩斜管虫(UncinataEhrenberg,1838)[25]与十六线斜管虫(Kiernikz1909;Andre,1912;Kazubski等,1974)[26-2刀。在我国最先报道的是鲤斜管虫,其次是剌钩斜管虫,最后是十六线斜管虫。十六线斜管虫是Kiernik1909年发现的,后来Pros

5、t、Kazubski等[26]、Lom等[28]和Wierzbicka[29]也先后在前苏联、德虱波兰、捷克以及美国报道了十六线斜管虫的相关研究情况。后来,有不少学者经常把鲤斜管虫与十六线斜管虫混淆,错把十六线斜管虫当成鲤斜管虫进行硏究,直到1974年Kazubski等对此两种斜管虫进行了详细对比与区别[2刀。此三种斜管虫的伸缩泡和细胞核的个数、位置均相同,主要区别是它们的个体大小和体周纤毛的数量不同,见表lo目前发现它们都会对淡水养殖鱼类造成危害,引发斜管虫病,最终导致鱼体消瘦死亡。表1三种斜管虫的%态特点已・e种名长/宽

6、/岬伸缩泡细胞核体周纤毛数/个魄斜管虫42〜58/26〜442个,大小相等,一前•后2个,大核后面的一球形小孩14〜20剌钩斜管虫18〜25(长)2个2个,大孩鹿圆形位丁虫体中部10〜11十六线斜管虫60.5-91.6/的后各•伸缩泡•分别开2个•大核圆形•大而明址•直径11〜1753・9〜77.8口于体表右上方和左卜方12.2〜15.5此外,斜管虫属还有棘斜管虫.僧帽斜管虫.多纹斜管虫等物种,目前尚未见到其对水产养殖危害的相关报道,需要我们在养殖试验过程中多加注意。2感染宿主种类斜管虫主要被发现在鱼的鲤和体表,通过刺激寄主

7、分泌大量粘液,使寄主表层皮肤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粘液层,从而组织被破坏,影响鱼的呼吸功能。感染后病鱼食欲差,鱼体消瘦发黑,靠近塘边,浮在水面作侧卧状,不久即死亡。目前已报道有多种淡水鱼类受其影响,除鲤鱼外,潘东霞等[8]在开展草鱼苗种和成鱼集约化养殖的过程中发现了斜管虫导致的鱼病,通过有效的预防最终控制了病情;胡安华等[9]2004年在河南省南湾水库水产站进行蹶鱼的人工培育,培育过程中发现约5万尾蹶鱼苗(1.5~2.2cm)陆续死亡z后确定病原为鲤斜管虫,感染率达100%,损失严重;李成等[10]对遭受寄生虫感染的黄颖鱼苗种

8、进行了检查,发现斜管虫和杯体虫病是导致黄颖鱼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并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救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胡银亨[27],周宁[11]等均在患病鲫鱼身上发现了斜管虫属的病原,分别是鲤斜管虫和十六线斜管虫,而且胡银亨还对十六线斜管虫进行了硝酸银染色,做了鉴走工作,确认了病原为十六线斜管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