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私力救济及道德

浅论私力救济及道德

ID:46874988

大小:55.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1-28

浅论私力救济及道德_第1页
浅论私力救济及道德_第2页
浅论私力救济及道德_第3页
浅论私力救济及道德_第4页
浅论私力救济及道德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私力救济及道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私力救济及道德标题:浅论私力救济与道德的关系—、私力救济的概念二、道德的概念三、私力救济的法律意义与现实意义Ui道德的法律意义与现实意义五、私力救济与道德的关系1.两者在现实中的冲突2.两者在法律上的关系3.协调两者关系的意义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在法律上,私力救济对权利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意义重大,立法上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无论私法还是公法,对私力救济的评价都非常高。不仅仅它具有降低司法成本,提高法律效率的功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引人们的行为,评价法律的意义,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能有力地推动我国的法治进程。但是,法律毕竟是国家统治的工具,具鲜明的

2、阶级性,而且在多元的社会里,利益也具有多元化,如果私力救济的尺度掌握不好,不仅对法是一种危害,对传统的道德更是一种挑战。“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美…林肯)道德作为社会规范之一,它本身也包含着一种评价标准,这种标准可能高于法律,但一定不会、也不能、更不该和法律相冲突。麦克莱说「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如果权利人在运用私力救济自己受侵犯的权利而与传统道德相冲突时,另一种救济就特别重要了。这里所说的另—种救济就是如何衡平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与社会的整体利益的关系。这一点也许法律上只能是原则性的规定,但实际操作上又是多么重要啊!论文代写正文:—、私

3、力救济的概念要了解什么是私力救济,首先必须了解一下什么是“私力什么是'‘救济”。那么什么是“私力”呢?辞海上没有相应的词条。但对“私啲释义是“个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辞源的释义为“凡属一己者皆曰私。与公'而言「力啲定义一般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有“力气、能力、威力”等意思。在自然界,私力的规则就是''弱肉强食”的规则,在法律不发达的古代,私力几乎等同着权势。有权势的人,不需要通过法律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如果从法律的角度去分析,这种权势的运用就是私力的表现。当然,权势的依据还是国家的规定(或者说是皇帝的赋予b从一些小说戏曲中我们就可以略见一斑。传说中的包

4、龙图,拥有三把钏刀,这三把钏刀就是皇帝赐予的,目的就是补充国家法律的不足,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当然,包龙图的这种权势不是私力的体现,是公力的象征。再看《警世通言》的故事《崔侍诏生死冤家》,因为婢女秀秀和侍诏崔宁私奔,郡王便将秀秀斩杀。奴婢乃私有财产,主人有随意处置的权利,这就是私力。即使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我们还是可以看出「私力冲的“力”比不是物理学上的概念,应该是法律上的概念,它是指国家法律(或皇帝)给予公民(或子民)的权利。有了这种权利,权利人就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护自己的利益。论文代写'‘救济”一词辞源有解释,指“救助”,救助又指"救护援助”。救

5、济一词既涉及到社会学和政治学,女口“社会救济”,又涉及到法律学,例如“救济权”。本文所讲的救济就是后者。有些学者对权利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划分,将权利分为第一性权利和第二性权利。“第一性权利亦称'原有权利:第一性权利是直接由法律赋予的权利或由法律授权的主体依法通过其积极活动而创立的权利。如财产所有权、缔约权、合法契约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第二性权利亦称'补救权利(或救济权利),补救权利是在原有权利受到侵害时产生的权利。如诉权、恢复合法权益的请求权。TU有的学者根据权力是否独立存在将权利划分为原权利和救济权。“前者如所有权,后者如请求损害赔偿权。也可以称为第一

6、位权利和第二位权利。第一位权利是指这种权利的成立不必引证已存在的权利;第二位权利是指这种权利的产生仅由于保护或实行第一位权利,它们也可称预防性(保护性)或救济性(赔偿性)权利。”[2]在民法上,有的学者按民事权利形成的特点和权利的目的不同,将民事权利划分为原权和救济权。“'原权,指基于法律规定的合法事实而发生的权利。”[3]“救济权,指基于原权受到侵害而发生的权利,具有保障性、派生性、援助性、消极性、期待性。救济权的发生以原权的存在为前提,其权利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在原权受到侵害时,请求侵害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恢复和救济其被侵害的民事利益。”[4]综上所述,

7、私力救济就是指权利人根据法律规定,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免遭侵害,或为了救助自己正在受侵害的合法权益,而通过自己的力量,对不法侵害的一种预防与制止。论文代写道德的概念《老子》一书分道篇和德篇。当然,这里的道与德与我们现在所说的道德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老子》里的“道”,指是万物的本原,“德”指的是“道”在万物力的体现。“道”与"德”之间是抽象与具象、一般与个别,本质与现象的关系,这是从哲学的角度进行阐述的。谈到道德就必须说到哲学。大凡哲学大家都不乏关于道德方面的精彩论述。论文代写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柏

8、拉图说:“一个人不应受名誉、金钱和地位的诱惑去忽视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