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状半月板病因学探析

盘状半月板病因学探析

ID:46890327

大小:4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8

盘状半月板病因学探析_第1页
盘状半月板病因学探析_第2页
盘状半月板病因学探析_第3页
盘状半月板病因学探析_第4页
盘状半月板病因学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盘状半月板病因学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盘状半月板病因学探析【关键词】外侧盘状软骨从现有的文献和临床资料来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并不少见,应属于膝关节的常见病之一。早期的研究对其发生及解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关节镜技术应用于临床后,极大地提高了对盘状半月板的认识。由于盘状半月板的增大增厚和解剖结构的异常容易导致半月板的损伤,因此它的病因学研究对该病的预防和损伤机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复习了相关文献,对其综述如下。1盘状半月板的研究历史和流行病学在1889年,Young最早在1具尸体标本上发现了外侧盘状软骨,1910年Kroiss用盘状半月板解释弹响膝综合征的发病机理,W

2、atsonJones在1930年首次报道了内侧盘状半月板,在1948年Smillie(1〕依据盘状软骨吸收停滞时间早晚的不同将其分为3型:原始型、中间型、幼儿型,而目前广为使用的分型是Watanabe在1967年制定的,分为完全型、不完全型和Wrisberg韧带型,1998年Monllau(2)在Watanabe分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环型盘状软骨。作为一种半月板的畸形盘状软骨有着很高的发病率,Ikeuchi⑶报道日本的发病率高达166%,Kim(4)报道(对968个无症状的膝关节进行关节镜检查发现106例)韩国的发病率是109%,Rao(5

3、)(对1643膝进行关节镜检查发现95例)报道印度的发病率是58%,Futuka(6〕最近报道盘状半月板在东方人种发生率是13%,而有资料报道亚洲地区的盘状软骨较高加索地区更加常见(7〕。2盘状半月板的病因学研究21目前对盘状半月板的病因有多种推断oSmillie(l)在1948年最先提出了盘状软骨先天发育停滞的假说。他认为胚胎早期半月板都呈完整盘状,在胚胎发育的后半期,盘中央因股骨課压迫逐渐吸收而形成半月板。如果由于某些原因生理吸收停顿,而使半月板停留在发育的不同阶段就形成了盘状软骨。由于停止的时间早晚不同,使盘状软骨在宽度和厚度上有差

4、异。Smillie据此将盘状软骨分为3型:(1)原始型:完全呈盘状,中央游离缘厚而且短,胫骨課和胫骨平台的相对关节面被完全分开;(2)幼儿型:结构大致与正常半月板接近,体部较大;(3)中间型:较原始型小,中央部较薄,其中央游离缘薄而透明,有2个切迹,一在前中央附着点之后,另一在前中央附着点之前,两切迹间有凸面朝向关节中部。Soren⑻也赞同盘状软骨先天形成的假说,在他的解剖实验中发现有几种脊椎动物的半月板先天即为[形或环形,而人胚胎的半月板来源于中胚层的胚基,在胚胎的早期就形成增厚的盘形。但人们通过大量的解剖观察并没有发现膝关节半月板在人

5、体胚胎发育的任何阶段呈现盘状,Kaplan(9)曾对胎儿和多种动物进行解剖学观察并未发现盘状软骨。朱子明〔10〕对200例4〜8个月的引产胎儿实验观察也未发现1例盘状软骨。张莽〔11)对116例胎儿解剖后也指出胎儿期不存在膝关节外侧或内侧盘状软骨,Clark和Ogden(12)的实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22我国的吴柏年(13)通过对150例12〜43周胎儿膝关节半月板及胫骨課形态进行观察和测量,认为盘状半月板的发展过程是由正常型发展成幼儿型,以后转变成中间型,原始型盘状软骨是其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与Smillie的盘状软骨发育停滞假说的过程

6、恰恰相反。他指出胚胎和早期胎儿半月板均为新月形,由于胎儿在母体内膝关节取屈曲内翻位,胫骨内課所受的压力较外課大,导致胎儿胫骨外髒呈拱顶形,胫骨髒形态的差异引起内外股胫髒间周围间隙局部解剖形态不同,起垫圈作用的半月板按課间周围间隙形态发育,产生内外侧半月板在形态及大小上的显著差异,表明半月板的形态发生与髒间周围间隙的局部解剖形态有重要的关系。这与Espley(14〕在解释半月板再生时的形态发生有共同之处。儿童膝关节在负重后及胫股角发育过程中,引起胫骨外課塑形性改变,如果幼儿胫骨上端聽板的外侧部分生长速度受到影响使胫骨課间间隙增大,充填課间周

7、围间隙的外侧半月板产生适应性生长,使之与间室间隙解剖形态相吻合,形成各型盘状软骨。有文献报道膝关节盘状软骨的X线表现有外侧关节间隙增宽和腓骨头高位(15)、胫骨外課平坦(8)或杯形改变(18〕等,这些变化也是胫骨外髒发育过程的一个佐证。23Kaplan并不同意先天异常的假说,1957年他报道〔9)在人类胚胎发育的任何阶段及任何对比解剖学上都未发现盘状的结构,因此提出盘状软骨是后天获得性的。他设想由于Wrisberg韧带型盘状半月板冠状韧带缺如,后角与胫骨及关节囊无附着,依靠短而粗的板股韧带与股骨内課的外侧面相连,膝关节伸直时,半月板后角被

8、板股韧带拉至后髒间窝,屈膝时半月板复回原位,由于韧带太短而不能适应膝关节的屈伸运动,使外侧半月板保留高移动性的特点,从而产生继发性半月板增厚而成盘状半月板。同时他通过对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