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分银行探究和实践述评

我国学分银行探究和实践述评

ID:46894031

大小:60.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1-29

我国学分银行探究和实践述评_第1页
我国学分银行探究和实践述评_第2页
我国学分银行探究和实践述评_第3页
我国学分银行探究和实践述评_第4页
我国学分银行探究和实践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学分银行探究和实践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学分银行探究和实践述评【摘要】'‘建立学分银行”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重要任务。时至今日,我国学分银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状如何,是相关各方都关心的。本研究以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为主线,基于学术文献、报纸报道和政策文本,梳理国内“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与进展。理论探究方面,从国外经验借鉴逐步转向本土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学分银行的理论内核、功能定位、组成要素、运行机制、管理模式与构建策略。实践探索方面,主要包括政府的政策推动、合作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和学分银行试点探索。理

2、论研究值得深入的领域还很多,成熟典范的本土经验尚未进入期待视野。本研究为相关各方整体了解我国“学分银行”的理论进步、实践进展提供了历时述评和思考借鉴。【关键词】学分银行;学分积累;学分转换;学分互认;先前学习【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58x(2013)05—0016—06一、引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建立学分银行”,“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

3、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之后,学分银行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展开。据CNKI、百度搜索和政府门户网站检索,国内最早以“学分互换(学分互认)”、“学分累积(学分积累)”、“学分转换(学分转移)”、“学分银行”、“学分认证(先前学习)”为相关主题词的文献,分别始见于1991[1]、1991[2]、2002[3k2003[4],2006[5]年。近年来,以这些关键词为主题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报道不断增加。迄今的相关文献报道量见表lo从现有研究看,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进展如何?相关方有着怎样的认

4、识、态度和反应?学分银行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呈现怎样的关系?对这些问题进行回溯梳理与反思述评,将有利于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不断深入。2012年5月,在中国远程教育学术论坛''学分银行: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上,我们曾从政府、学者、用户三个视角对这些文献作了多维观察与探究分析[6]。这里,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维度,对我国学分银行相关文献作进一步的内容分析,以期为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相关方提供若干借鉴。二、理论探究(一)国外经验借鉴我国学分银行的研究与实践,比较重视对国外相关经验的借鉴,主要涉及欧洲学分转换系统、韩国学分银行系

5、统、加拿大学分转移制度、美国学分衔接和转移系统、澳大利亚资格框架、英国资格与学分框架[7-13]等。其中,尤以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和韩国学分银行系统备受重视。此外,对北美、意大利、俄罗斯的先前学习评价、学分积累与转换的研究亦有少量涉及[14-16]o虽然名称和定位各不相同,但上述系统、制度或框架的核心功能均包含学分认证、累积与转换。总体来看,国外学分银行系统有效地推进了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机会均衡,同时激发了全民学习的热情,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的学分银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参考。对国外经验的研究主要包含译介和嫁接

6、构想两种形式。译介内容涉及国外学分银行系统的背景、发展历程、主要特征、系统构成、运作模式、重要文件、实施效果等;嫁接构想主要是在分析国内建立学分银行的必要性、可行性基础上,将国际经验与本土实际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建设重点等。当然,国外学分银行的实践探索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统一的学分换算标准,缺乏资金支持,部分高校参与度不高,精力和时间的大量消耗,人才特色体现不足,强化社会结构性失业和片面追求文凭的"功利主义"等负向功能[17-18]o相对于经验介绍而言,关注国外学分银行的实践困境与局限的文献

7、较少。我们需要对这种选择性的忽略保持足够的清醒,以避免在复制他国经验的同时亦复制其实践困境。(二)基础理论研究1.理论内核、功能定位与组成要素对学分银行的界定大致可概括为三种:①学分银行是一种模拟或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时间与地点的教育管理制度[19];②学分银行是一种教育管理模式[20];③学分银行具有多方面的属性,既是管理制度又是管理模式[21],在用户视野中,还是管理学分的机构[22]。已有界定体现了不同侧重的理论定位,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学分银行的本质属性。当前,我国学分银行建设

8、尚处在试点探索阶段,学分银行作为学分认证、累积与转换的系统,在不同群体的视野中呈现出不同定位。在政府、研究者、学习者视野中,学分银行分别主要表现为教育管理制度、教育管理模式、学分管理机构。学分银行的功能定位可分为三种:宏观定位基于学分银行的制度属性,认为学分银行的功能应定位于“各类高等学历教育之间的开放兼容,中等学历教育和高等学历教育之间的衔接沟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的联合融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