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探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探究进展

ID:46894624

大小:5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29

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探究进展_第1页
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探究进展_第2页
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探究进展_第3页
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探究进展_第4页
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探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探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探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7-0281-03糖尿病肾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或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DM)全身性微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目前,DKD或DN的分期主要分为5期:I期为初期,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小球内压增加;II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多数在正常范围内,或呈间歇性增高;山期

2、为早期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多在20-200

3、jg/min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0

4、jg/min,或尿白蛋白排出之间或30~300mg/24h;IV期,临床肾病,尿蛋白逐渐增多,>>300mg/24h,相当于尿蛋白>0.5g/24h,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逐渐减退;V期,即慢性肾脏病(CKD)4~5期,多数肾单位闭锁,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GFR<30%,血肌酹、尿素氮明显升高,血压升高。为了防止糖尿病对肾脏的损害,DKD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防治。一旦进入临床蛋白尿期,肾损害则难以逆转。目前通过饮食治疗、强化血糖控制、加强血压控制、纠

5、正脂代谢紊乱、逆转胰岛素抵抗、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抗氧化应激、透析疗法、肾移植等治疗,可延缓DKD进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多主张综合治疗DKD[1],尤其是对中医药治疗DKD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并在临床广泛的应用,现将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DKD多属中医“消渴”、“水肿”尿浊”、“虚劳”等范畴。病位在肝、脾、肾,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一般按照气虚或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规律动态发展,并兼夹瘀血、水湿、痰浊等标证。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和复杂的病机演化规律决定了DKD中医证型的多样化。消渴病的病因病机

6、,历代医家多重视肾虚。如清•陈士铎《石室秘录》指出:“消渴之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皆肾水不足也。”而具体到消渴病继发水肿、尿浊、虚劳,传统治法更强调从肾论治,所以《金匮要略》肾气丸、瓜萎瞿麦丸等较为常用。《实用中医内科学》[2]指出:“五脏之伤,究必及肾,消渴日久,肾气虚衰,不能蒸化水液,水液潴留,故演变成水肿。”基本上与传统认识相一致。黄翠玲等[3]认为糖尿病肾病是在消渴气阴两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气阴虚损、血瘀阻络贯穿本病始终。熊曼琪[4]在强调气阴虚损的同时,更重视瘀结。陈艳等⑸则认为,阴虚、气虚是血瘀形成的主要基础,因此更强调气

7、阴两虚。高彦彬⑹认为,气虚血瘀贯穿本病始终。张莹雯[7]则认为阳虚气亏血瘀始终贯穿于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王洪忠[8]结合现代医学有关高凝与血瘀的关系及临床出现的脾气亏虚、水湿内停的症状,提出气虚血瘀、水湿内停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时振声[9]认为本病病程较长,病机多虚实夹杂,本为气阴两虚,标为瘀血、水湿、浊毒等。屠伯言[10]提出本病的病机特点为肾虚挟瘀,或脾肾阳虚挟瘀,或肝肾阴虚挟瘀。李琪等[门]则认为本病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2分型、分期辨证论治2.1中医分型的辨证论治2.1.1叶任高口2]将DKD辨证分为五型:①气阴两虚:临床以此型为多见

8、,证候可见神疲乏力,自汗气短,舌淡齿痕等气虚症状,也可以有手足心热、咽干口燥、渴喜敛水、大便燥结等阴虚症状同时出现;有的患者症状介于气虚和阴虚之间,如口干渴但饮水不多,手指足趾发凉而手心热,大便先干后稀,舌红少苔舌体胖大有齿痕,也归属气阴两虚脉沉细。治法益气滋肾,选用参艮地黄汤加昧。②肝肾阴虚:可有两目干涩,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腰酸腰痛,大便干结,舌红少苔。兼阳亢者,表现还有头痛、头胀、眩晕、耳鸣等症状,脉沉细而数。肝肾阴虚治法:滋养肝肾,用归芍地黄汤、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③脾肾气虚:气短乏力,纳少腹胀,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夜尿清长,舌体胖大

9、、质淡齿痕,脉虚弱。脾肾气虚治法健脾固肾,用水陆二仙丹或英实合剂。④脾肾阳虚:可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腰背冷痛,口淡不渴,或有水肿,或大便澹稀,舌胖嫩润质淡齿痕等,脉沉弱。脾肾阳虚治法温补脾肾,用真武汤加味。⑤阴阳两虚:可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酸膝软,口干欲饮,或水肿,大便或干或稀,舌胖而质红,脉沉细弱。治法阴阳双补,用桂附地黄汤。2.1.2王改勤等口3]将本病分四型论治:肝肾阴虚型治宜滋养肝肾,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方用生脉散加减;湿热内蕴型治宜清热利湿,方用八正散加减;阳虚血瘀型治宜补

10、肾温阳、化瘀通络,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2.1.3吕贵德口4]将38例DKD分为肝肾阴虚型:方以六味地黄丸加当归、黄艮、益母草、牛膝;阴阳两虚型:方以肾气丸加黄艮、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