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享:综述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知识共享:综述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ID:46898393

大小:100.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11-29

知识共享:综述和未来研究的方向_第1页
知识共享:综述和未来研究的方向_第2页
知识共享:综述和未来研究的方向_第3页
知识共享:综述和未来研究的方向_第4页
知识共享:综述和未来研究的方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知识共享:综述和未来研究的方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知识共享:综述和未来研究的方向摘要:知识管理计划的成功取决于知识共享。本文冋顾了关于个人层面的知识共享行为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基于文献综述我们开发了一个框架来理解知识共享的研究。这个框架确定了知识共享五个重点领域的研究:组织环境、人际关系和团队特征、文化特征,个人特征,和激励因索。对于每个重点区域使用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结尾讨论了新出现的问题,新的研究方向,和知识共享研究的实际意义。知识是一种重要的组织资源,它在竞争激烈的动态经济环境中提供可持续的竞争优势(e.g.,Dav

2、enport&Prusak,1998;Foss&Pedersen,2002;Grant,1996;Spender&Grant,1996)。对于组织来说,为了获得竞争有事,专注于选择有特定的知识,技能,能力或能力的员工的员工配置和帮助员工获得这些所需知识技能的培训系统组织是必须的,但仅依靠这些还不够(e.g.,Brown&Duguid,1991)。组织还必须考虑如何将专家拥有的专业技术和知识传递给需要这些技术和知识的新人(Hinds,Patterson,&Pfeffer,2001)。也就是说,金业需要更

3、注重并更有效利用已经存在的组织内的知识资源(Damodaran&Olphert,2000;Davenport&Prusak,1998;Spender&Grant,1996)。作为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活动、知识共享是员工可以贡献于知识应用,创新及最终的组织竞争优势的基木方式(Jackson,Chuang,Harden,Jiang,&Joseph,2006)o雇员和团队内成员以及跨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允许组织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Cabrera&Cabrera,2005;Damodaran&Olphert,

4、2000;Davenport&Prusak,1998)。研究表明,知识共享和组合与削减生产成本、更快完成新产品开发项目、

5、才

6、队绩效、公司的创新能力和包括来自新产品和服务销售增长和收入在内的公司业绩止和关(e.g.,Arthur&Huntley,2005;Collins&Smith,2006;Cummings,2004;Hansen,2002;Lin,2007d;Mesmer-Magnus&DeChurch,2009)。由于潜在的从知识共享小实现到的好处,许多组织已经投资了相当多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到知识

7、管理(KM)项目包括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它使用先进的技术来促进知识的收集、存储和分配。然而,尽管做了这些投资,据估计财富500强企业由于未能分享知识每年至少损失315亿美元(Babcock,2004)。用以促进知识共享的知识管理系统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考虑组织坏境和人际关系情境以及个人特征是如何影响知识共享的(Carter&Scarbrough,2001;Voelpel,Dous,&Davenport,2005)。本文通过以下方式,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共享。首先,我们回顾并整合来自几个不同学科的,

8、考察组织、团队和个人特征如何影响个体层而知识共享的相关文献。个人层面知识共享的研究已经在信息系统(e.g.,Wasko&Faraj,2005),组织行为(eg,Bordia,Irmer,&Abusah,2006),战略管理(e.g.,Reagans&McEvily,2003),和心理学(e.g.,Lin,2007a)等领域开展,但迄今为止没有进行过系统地冋顾。之前的回顾都集屮在知识共享和发生在单位、组织之间及组织网络内部的知识转移这两个问题屮所涉及的技术问题(seeAlavi&Leidner,2001

9、;Argo©1999;Argote,McEvily,&Reagans,2003forreviews)o本篇综述着重在于理解影响员工之间知识共享行为的因索,。这一点是很重耍的,因为团队和组织层面的知识受到员工之间知识共享程度的影响(e.g.,Cabrera&Cabrera,2005;Gupta&Govindarajan,2000;Nonaka,1994;Polanyi,1966;Tsoukas&Vladimirous,2001)。其次,本篇综述对以前的知识共享研究提出了一个组织框架,并确认新兴的理论和方

10、法上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需要。基于文献综述形成了图1所示框架,这个框架也表明了木文的结构。图。图1显示了知识共享研究的5个垂点领域,每个领域内的主题以及这些领域与知识共享Z间的关系都已经被研究过。如图中所示,每个重点研究区域内的主题已被证明会通过激励因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知识共享。图1的右侧显示了文献屮检验的共同因变量(知识共享意向,鼓励知识共享的意向和知识共享行为)。图中实线组成的阴影方块中的主题已经被现存文献检验过,用虚线方框中的需耍未来研究的关注。重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