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背景)里仁讲义

(白色背景)里仁讲义

ID:46931185

大小:318.31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9-11-30

(白色背景)里仁讲义_第1页
(白色背景)里仁讲义_第2页
(白色背景)里仁讲义_第3页
(白色背景)里仁讲义_第4页
(白色背景)里仁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色背景)里仁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主讲人:水哥《论语》之《里仁》1【1】子曰:﹃裏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朱子集註:裏有仁厚之俗為美。擇裏而不居於是焉,則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為知矣。4.1子曰:“里⑴仁爲美。擇不處⑵仁,焉得知⑶?”(论语译注-杨伯峻)【譯文】孔子説:“住的地方,要有仁德這才好。選擇住處,没有仁德,怎麽能是聰明呢?”【注釋】⑴里——這裏可以看爲動詞。居住也。⑵處——上聲,音杵,chǔ,居住也。⑶知——《論語》的“智”字都如此寫。這一段話,究竟孔子是單純地指“擇居”而言呢,還是泛指,“擇鄰”、“擇業”、“擇友”等等都包括在内呢?我們已經不敢肯定。《孟子·公孫丑上》云:“孟子曰:‘矢(shi

2、)人豈不仁於函人哉?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巫、匠亦然。故術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智?’”便是指擇業。因此譯文於“仁”字僅照字面翻譯,不實指爲仁人。“仁”的內涵的,主要有四層意思:【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朱子集註:約,窮困也。利,猶貪也,蓋深知篤好而必欲得之也。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約必濫,久樂必淫。惟仁者則安其仁而無適不然,知者則利於仁而不易所守,蓋雖深淺之不同,然皆非外物所能奪矣。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譯文】孔子説:“不仁的人不可以長久地居於窮困中

3、,也不可以長久地居於安樂中。有仁德的人安於仁[實行仁德便心安,不實行仁德心便不安];聰明人利用仁[他認識到仁德對他長遠而巨大的利益,他便實行仁德]。”【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朱子集註:1.唯之為言獨也。蓋無私心,然後好惡當於理,程子所謂得其公正是也。2.遊氏曰:好善而惡惡,天下之同情,然人每失其正者,心有所系而不能自克也。惟仁者無私心,所以能好惡也。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⑴。”【譯文】孔子説:“只有仁人才能够喜愛某人,厭惡某人。”【注釋】⑴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後漢書·孝明八王傳》注引《東觀漢記》説:和帝賜彭城王恭詔曰:“孔子曰,‘惟仁者能好人

4、,能惡人’。——貴仁者所好惡得其中也。”我認爲“貴仁者所好惡得其中”,正可説明這句。【4】子曰:﹃茍誌於仁矣,無惡也。﹄朱子集註:1.茍,誠也。誌者,心之所之也。其心誠實在於仁,則必無為惡之事矣。2.楊氏曰:“茍誌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4.4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譯文】孔子説:“假如立定志向實行仁德,總没有壞處。”【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平聲)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朱子集註:1.終食者,壹飯之頃。造次,急遽茍且之時。顛沛流離之際

5、。蓋君子之不去乎仁如此,不但富貴、貧賤取舍之間而已也。2.言君子為仁,自富貴、貧賤取舍之間,以至於終食、造次、顛沛之頃,無時無處而不用其力也。然取舍之分明,然後存養之功密;存養之功密,則其取舍之分益明矣。4.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⑴,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⑵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⑶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譯文】孔子説:“發大財,做大官,這是人人所盼望的;不用正當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不接受。窮困和下賤,這是人人所厭惡的;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抛掉它,君子不擺脱。君子抛棄了仁德,怎樣去成就他的聲名呢?君子没有吃完

6、一餐飯的時間離開仁德,就是在倉卒匆忙的時候一定和仁德同在,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一定和仁德同在。”【注釋】⑴貧與賤……不以其道得之——“富與貴”可以説“得之”,“貧與賤”却不是人人想“得之”的。這裏也講“不以其道得之”,“得之”應該改爲“去之”。譯文只就這一整段的精神加以詮釋,這裏爲什麽也講“得之”可能是古人的不經意處,我們不必再在這上面做文章了。⑵惡乎——惡音烏,wū,何處。“惡乎”卽“於何處”,譯文意譯爲“怎樣”。⑶違——離開,和公冶長篇第五的“棄而違之”的“違”同義。【6】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壹日用

7、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朱子集註:1.夫子自言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蓋好仁者真知仁之可好,故天下之物無以加之。惡不仁者真知不仁之可惡,故其所以為仁者,必能絕去不仁之事,而不使少有及於其身。此皆成德之事,故難得而見之也。2.言好仁、惡不仁者,雖不可見,然或有人果能壹旦奮然用力於仁,則我又未見其力有不足者。蓋為仁在己,欲之則是,而誌之所至,氣必至焉。故仁雖難能,而至之亦易也。3.蓋,疑詞。有之,謂有用力而力不足者。蓋人之氣質不同,故疑亦容或有此昏弱之甚、欲進而不能者,但我偶未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