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语言特点

浅析新闻语言特点

ID:46942083

大小:7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30

浅析新闻语言特点_第1页
浅析新闻语言特点_第2页
浅析新闻语言特点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新闻语言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新闻语言的艺术特色引言: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体,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新闻报道触及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受众,这一特点使得新闻语言要有较宽的适应性。它既应有平易近人的生活化语言,又要有准确严谨的科学语言,还要有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新闻是语言的艺术,它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语言体系,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将就新闻语言的艺术特色进行简要的赏析。新闻语言通常符合真实性,具有真实美。新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用事

2、实说话的,而事实本身不是抽象的,它是由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原因的因素等方面构成的。这就要求记者必须用真实准确而具体的语言来表达这些因素,把事实交代得准确无误,给读者如临其境、如睹其事的感觉。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抽象概念的语言,会使读者不得要领,甚至造成错误的印象。所以,新闻报道的语言,都是具体精确的。只有写得具体精确,新闻的可信程度才能提高。鲁迅先生说过,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用事实说话,新闻语言应该如实地去记叙事件发生过程中具体的人、事、时间、地点和经过,以及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

3、写等等,切不可主观臆断或以偏概全。比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主持人总是客观地述说记者调查来的事件真相,并没有过多地加入自己的主观评价和个人对时间的理解,“让事实说话”成为这一栏目的特色,这也正是它之所以受到上级部门的重视、受到公众普遍欢迎的原因。新闻语言具有准确性,同样一个“说”字,可以用“声称”、“断言”、“认为”、“叫嚣”、“承认”、“透露”等词替换,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用“建议”、“要求”、“命令”、“恳求”等词,其中的感情色彩、语境差异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写新闻不同于写诗歌、散文,从语言角度来

4、说,新闻语言的美以平实朴素为主,要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如《长江日报》中刊登的吴官正市长“微服”私访的消息:《市长清晨出访备尝旅客之苦》,就是以文风朴实,记叙生动而著称的:“昨晨五点多,吴市长起床,披一件大衣,徒步半小时来武汉港口码头。”这完全是一种白描手法,简明质朴,而又不失生动。特别是后面写道。“看看?省委书记来看都不怕,莫说你。记住,我是XXX号!”这位服务员拍起胸来。另一名服务员一边把手里的剪刀等物塞过来,一边嚷:“站在这里想收票?剪刀给你,给你!也不看看你那个样子!’

5、几名刚才不理旅客的服务员‘呼’地涌过来……这里并没有很多的描写,更没有堆砌形容词,但通过客观叙述吴官正市长的询问,及服务员的言语和动作的刻画,几位服务员的蛮横粗野之状却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读者通过文字完全可以想象出当时吴市长身临其境的尴尬状况,由此而下决心非抓服务质量不可也是理所当然的。可见,具体、准确、简练的语言朴素性,构成了真实的语言艺术美。新闻报道要求新闻事实发生到传播给读者之间的时间越快越好,“倚马可待”,立等可取。这就决定了新闻在事实完全真实的原则下,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短小精悍。多写短

6、新闻是传播主体和客体的共同需要。“短”就要干净利落,鲜明凝炼,言简意赅,辞达而止,勿粉饰、卖弄。毛泽东同志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就是突出的永不衰竭的例证。新闻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教育、宣传的对象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语言、行为都是朴实自然的。对此,新闻传播界学者黄家雄指出:“新闻具有群众性,如果用于艰涩,用大量的倒装句、复合句缠绵新闻事实,在行文中,大量引经据典,就会造成新闻与群众的距离,失去读者。”美联社在发给记者的《写作手册》上曾提出这样的要求:“尽量使用常用词汇。记住,美

7、联社的工作并非在于扩大读者的词汇量。如果你不得不使用读者可能不熟悉的词,那就必须对该词作解释。”我国有位记者曾提到过“我总觉得,形容词和修饰语的级别越高,效果往往反而越差。我们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有意识地把可有可无的形容词删除。事实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不需要再多增加什么。”。“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们强调新闻语言的朴素性,并不等于排斥新闻语言其他美的表现形式。新闻语言是一门艺术,艺术美的生命在于表现人的感情,这种感情的表达如果找不到恰当的美的形式来表现,其艺术性就会失去美的光辉。新闻语言还有节奏美。

8、节奏用于新闻写作,能给人带来赏心悦目、沁人心肺的美的享受。节奏是完善地表达思想、感情,显示新闻意境,激发读者审美感情的有机体。广大读者在读报中,渴望追求富于动态律动感的节奏。所以,新闻作品需要有和生活相适应的节奏。节奏美体现在新闻写作上,主要是在语言上表现出动与静、张与驰、轻与重、续与断、长与短等的结合上。动与静这一对矛盾,在新闻写作上有机的结合,则能给人以动态的美感和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