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馆之宝鄂君启金节(定稿)

镇馆之宝鄂君启金节(定稿)

ID:46955514

大小: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2-01

镇馆之宝鄂君启金节(定稿)_第1页
镇馆之宝鄂君启金节(定稿)_第2页
镇馆之宝鄂君启金节(定稿)_第3页
镇馆之宝鄂君启金节(定稿)_第4页
镇馆之宝鄂君启金节(定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镇馆之宝鄂君启金节(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文发表于《安徽博物院通讯》第13期中国发现最早的免税通关凭证——鄂君启金节刘东如果没有实物证据,谁能想象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有航运能力几千吨的商船队,航行于长江之上。谁又能想到此时的长江中下游及汉江、湘江既已出现清晰的航行线路,并辅以陆路交通,实现贯通今日中国中南部五省的水陆联运交通网。1957年出土于安徽寿县的鄂君启金节,正是这样的实物证据。然而让我们惊叹的不仅于此,其300多个精美的错金铭文为我们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鄂君启金节铸造于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另一说楚怀王七年铸造。),是楚怀王颁发给封君鄂君启的商贸通行

2、证。其铭文内容包含有古地名、河流名、水陆交通路线、关税以及禁运物资等众多方面。现存世五枚,其中两枚为“舟节”(水路通行证),三枚为“车节”(陆路通行证)。每枚“金节”各有一百多个精美的错金铭文,所以历来为专家学者视为瑰宝,有安徽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的美誉。破土而出1957年4月的一天,安徽寿县九里圩护堤的复堤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两位农民到附近一个叫邱家花园的地方取土,铲着铲着,只见一件金灿灿的“竹节”破土而出,紧接着又有三件出现,农民很是奇怪,便从土中取出,在手上细细端详,发现这些“竹节”质地坚硬,为金属所造,而且每件上都布满了金色

3、文字,文字与现在完全不同,虽不能认识,但凭直觉这几件东西一定是“宝物”,农民欣喜不已,便把“宝物”带回了家。这年冬天,六安专区文物普查工作队在寿县开展工作,两位农民在邻里的动员下,将这四件“竹节”交给了工作队。当队员们看到这四件“竹节”时,几乎被惊呆了。经过普查队的初步观察:四枚“竹节”为青铜所制,其表面铭文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文字,并且当中都自铭有“金节”字样,而铭文中也提到“金节”的所有者是“鄂君启”,所以初定名为“鄂君启金节”。关于这四枚“金节”的出土情况,最初根据农民们的叙述,学者们推测它们可能是墓葬遗物。而后经过多年的探讨、分

4、析,认为它们更像是窖藏出土。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寿春城城址进行勘测,表明“金节”的出土地点就在城址内,周围不存在墓葬,而附近则多次出土战国晚期窖藏。这些表明“金节”应当是窖藏之物。字字真金寿县出土的四枚“金节”并不完全一样,可分为两种。其中三件“金节”完全相同,长29.5厘米,宽7.3厘米,厚0.7厘米。根据其铭文内容可知其相当于现在的“陆路通行证”,一般称它们为“车节”。而另一件“金节”与以上三件不同,长31厘米,宽7.3厘米,厚0.7厘米。据其铭文内容可知其相当于现在的“水路通行证”,一般称它为“舟节”。鄂

5、君启金节形似文房用具中的竹制“臂搁”,中间有一“竹节”,将器面分成两段,上长下短。“舟节”与“车节”器面各镂刻八条阴纹直线,作为铭文的直格界栏。器面错金铭文排列整齐,“舟节”9列18行,共计铭文164字,其中1处重文、1处合文;“车节”9列16行,共计铭文148字,其中1处重文、3处合文。关于鄂君启金节的铭文很值得一提,上面说到它是错金铭文。“错金”是一种工艺,指在器物表面刻出沟槽,以同样宽度的金线、金丝、金片等按纹样镶嵌其中,随后磨光,使之与器面平整。鄂君启金节上的铭文,全为错金而成,可谓“字字真金”。而其铭文的价值更可以说是“字字

6、千金”。鄂君启金节(“舟”、“车”两种)铭文总计有300多字,是已见楚国青铜器中铭文字数最多的器物,而为“竹节”形制也是前所未见的。它为研究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和先秦史学提供了重要的文字史料,是研究先秦符节制度、交通、税收以及楚国的封君制度难得的实物资料。节是古代一种凭信物,相当于后来的文书。从铭文“为鄂君启之府商铸金节”,可知“金节”是楚怀王为封君——鄂君启铸造的,为其经商之用。铭文又说“见其金节则毋征……不见其金节则征。”说明持此节贩运货物,沿途所过关卡不征税,享有免税特权。因此,金节也成为了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免税通关凭证。而节文

7、中也有一些限定,如“屯三舟为一舿,五十舿”和“车五十乘”是规定免税的最大值。“毋载金革黾箭”则规定了金、革、黾、箭等当时可以用来制造兵器的材料为禁运品。这有点类似于今天禁止走私军火的性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金节”铭文中提及的古地名、水名多达30余处,并且记录了这些地点之间的路线关系。这些地名涉及今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多个省份,为各省地方史学者所重视。前世今生楚怀王颁发给鄂地(今湖北鄂州一带)封君的符节为何会埋藏在安徽寿县地区呢?这就要追溯那段楚国的辛酸史了。楚怀王晚年亲小人远贤臣,招致被扣秦国,客死于秦。其子顷襄王继位亦不思进

8、取,终于公元前278年被秦将白起攻陷郢都,被迫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顷襄王死后,子考烈王继位伊始(公元前262年)就“纳州于秦”,鄂地当是在此时被划入秦国版图。公元前241年,楚再败于秦,复迁都于寿春(即今寿县)。最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