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来超

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来超

ID:46963248

大小:203.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2-01

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来超_第1页
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来超_第2页
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来超_第3页
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来超_第4页
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来超_第5页
资源描述:

《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来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来超[目的要求](一)掌握诊断疾病的步骤。 (二)了解常用临床诊断思维方法。 (三)掌握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 (四)熟悉常见误诊、漏诊的原因。 (五)掌握临床诊断的种类、内容和格式。诊断疾病的步骤四个步骤搜集临床资料分析、评价、整理资料提出初步诊断确立及修正诊断诊断疾病的步骤—搜集临床资料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意义、时机、敏感性特异性、安全性、成本效果分析)诊断疾病的步骤—分析、评价、整理资料疾病表现复杂多样偏头痛腹痛病人对疾病的描述受经历、生活习惯、教育程度的影响阑尾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假阴性、假阳性宫外孕

2、妊娠试验结核病误差茶水发炎事件有无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血糖测定结果与其他临床资料是否相符,如何解释心电图与临床诊断疾病的步骤—提出初步诊断提出几种可能的诊断鉴别例子急腹症内科急性胃肠炎、胆囊炎、上消化道出血、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腹主动脉瘤夹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外科急性胃穿孔、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妇产科宫外孕破裂等诊断疾病的步骤—确立及修正诊断认识的过程必要的治疗客观细致的观察检查、复查查阅文献、展开讨论神经病理讨论临床思维方法临床思维的两大要素临床实践:即床旁接触病人,通过问诊、体检和诊疗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思维:对实践获得的资料整理加工、分析综合的过程。临床诊断的

3、几种思维方法推理:演绎、归纳、类比(鉴别诊断)临床资料—分析—初步印象—进一步搜集临床资料及信息—确诊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对照经验再现5A程序—了解Ask提出问题Acquire寻找问题证据Appraise评价证据Apply应用证据Assess评价结果临床思维程序从解剖的观点,有何结构异常?从生理的观点,有何功能改变?从病理生理的观点,提出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的可能性。考虑几个可能致病的原因。考虑病情的轻重,勿放过严重情况。提出1~2个特殊的假说。检验该假说的真伪,权衡支持与不支持的症状体征。寻找特殊症状体征组合,进行鉴别诊断。缩小诊断范围,考虑诊断的最大可能性。提出进一步检查及处理

4、措施。诊断思维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现象与本质: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主要与次要脑梗死下肢静脉曲张局部和整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糖尿病典型与不典型老年患者细菌感染后白细胞变化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首先考虑常见病与多发病应考虑当地流行和发生的传染病与地方病出血热尽可能以一种疾病解释多种临床表现首先考虑器质性疾病的存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首先考虑可治疾病的诊断变性病实事求是对待客观现象不要轻易否认症状体征中毒以病人为整体,抓住重点(非常难)临床思维误区—常见诊断失误的原因病史资料不完整、不确切观察不细致或检查结果误差较大先入为主,主观臆断阑尾炎vs隐睾破裂医学知识不足,缺乏临床经验其他医学是一种不确定的

5、科学和什么都可能的艺术,任何一种疾病的临床表现都各不相同。注:本图片资料有待考证临床诊断的内容与格式病因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病理解剖诊断:二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病理生理诊断:心功能Ⅲ级疾病的分型与分期: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症:慢性肺部疾病并发肺性脑病伴发症:肠蛔虫临床诊断的内容与格式—例诊断:1、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心房纤维颤动心功能Ⅲ级2、慢性扁桃体炎3、肠蛔虫病临时诊断—主要症状体征发热原因待诊:(1)伤寒(2)恶性组织细胞病待排黄疸原因待诊:(1)药物性肝内胆汁瘀积性黄疸(2)毛细胆管型肝炎待排诊断书写要求1病名规范书写标准2选择好第一诊断3避免遗漏其他疾病的诊断4

6、病历中疾病诊断的顺序可按传统习惯先后排列讨论1艺高人胆大?观点1只有较全面掌握医学理论知识才敢于放开手脚,大胆诊断、治疗观点2医学是不确定的科学,越是掌握知识、经验丰富,越变得“胆小”,谨慎小心答案按照医学原则诊断、治疗不能抛开原则,仅靠经验诊断治疗如脑梗死时高血压的处理原则如脑出血手术还是保守治疗讨论2术业有专攻,“专”还是“博”?观点1现在社会各行业均需专业性非常强的人才,医学也不例外,现在医学正向着越来越专,越来越细分的方向发展,如“大拇指外科”观点2随着电生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医学越来越从整体考虑,甚至从社会角度思考疾病发生和发展。并且随着横向联合增多,医学界需要能够

7、掌握跨学科人才和跨专业科室,如“老年病科”答案“专”和“博”都是每一位医生在医学生涯中共存的两个方面,任意割裂二者的关系是错误的。要有“专”,有一技之长,在医学某一领域达到较高的层次,更好的为患者服务。要有“博”,要对横向联系学科达到一定程度的掌握,从而减少误诊的可能,开阔眼界,发现新的创新领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