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研究进展

I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研究进展

ID:47012579

大小:107.6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2-03

I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研究进展_第1页
I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研究进展_第2页
I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研究进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I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研究进展细胞因子一般分子量较小、生物活性高,主要由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经刺激而产生。细胞因子间可以相互作用形成网络,进而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过程或促进细胞增殖生长。但是细胞因子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会对机体免疫应答进行调控,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上揭示细胞因子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免疫缺陷疾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指导下依据。现在已有近几十个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药物批准上市。细胞因子受体命名规则比较简单,基本是在相应的细

2、胞因子名称后面加Receptor(R)表示,如IL-2的受体就写成IL-2R。细胞因子受体一般分成四个类型:Ⅰ型细胞因子受体(TypeⅠCytokineReceptor)、Ⅱ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TypeⅡCytokineReceptor)、TNF超家族受体以及趋化因子受体。在本文,将主要介绍Ⅰ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细胞因子受体(TypeⅠCytokineReceptor),也称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家族(hematopoietinreceptorfamily)。这类受体的结构特点:胞外区含有同源区(大概有200个氨基酸构成),膜外区近氨基

3、端有二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C),其羧基端存在Trp-Ser-X-Trp-Ser(WSXWS,X代表任一氨基酸)残基序列。按照细胞因子家族可以分为如下类型:Ⅰ型白介素(IL-2,IL-3,IL-4,IL-5,IL-7,IL-9)受体,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受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受体,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受体,生长激素(GH)受体,催乳素(PRL)受体,抑癌蛋白M(OSM)受体,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受体等。Ⅰ型细胞因子受体大多数由多个亚单位构成,其中有属于结合细胞因子的亚单位或用来进行信号转导的亚单位。信号

4、转导亚单位可以有多种细胞因子受体共用,比如人的IL-3R,IL-5R和CSF2R均由α和β亚单位组成,其中α亚单位就属于细胞因子结合单位,β亚单位就由三种细胞因子共用来转导信号,这也使得IL-3,IL-5和GM-CSF在功能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三者都可以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增殖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还有IL-3和GM-CSF均可作用于造血干细胞。还有一种共用信号亚单位——γ亚单位,主要由IL-2,IL-4,IL-7,IL-9和IL-15的受体共用。在X-性连锁中正联合免疫缺陷病患者中,正是由于这五个细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发生严重障碍造成的,使得细胞和

5、体液免疫缺陷。Ⅰ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研究比较多的是人IL-6及其受体IL-6R。IL-6的相对分子量受到糖基化和磷酸化的影响,不同细胞来源可能大小不一样。IL-6可以由多种细胞产生,如单核巨噬细胞、活化的T和B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IL-6通过旁分泌、自分泌和内分泌三种方式发挥作用。IL-6生物学功能非常广泛,比如诱导T细胞表达IL-2R,与IL-1和TNF协同作用激活T细胞。IL-6能促进B细胞增值与分化,造血干细胞再生和血小板产生,此外还能刺激下丘脑体温中枢。IL-6受体(IL-6R)由α和β两种跨膜蛋白组成。IL-6Rα和IL

6、-6分子结合后再与两条相同的IL-6Rβ链结合使得IL-6Rα和IL-6之间的亲和力明显增高。IL-6Rβ链是IL-6R和IL-11R等5种不同细胞因子受体所共用的信号转导肽链,这些细胞因子受体统称为IL-6受体家族。Ⅰ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已经广泛用于疾病治疗研究中,可以将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细胞因子作为生物应答调节,用来治疗肿瘤,病毒性感染,造血障碍等疾病。如重组人IL-2用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癌症和AIDS的免疫治疗。抗IL-2Ra可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反应,防止移植器官的排斥。IL6具有抗白血病和抗转移作用,用它可以激活CTL,NK,LA

7、K细胞来杀伤肿瘤细胞。IL6可以引起炎症,但也是一种全身性抗炎因子,它能刺激抑制炎症的蛋白。IL6R是多发性骨髓瘤、心房粘液瘤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的潜在药物靶点。Ⅰ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可以用于基因治疗,其过程就是将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基因导入体内,让其表达,进而达到治疗感染、自身免疫疾病或肿瘤的目的。如将细胞因子基因导入免疫效应细胞中,通过直接或间接机制增强其抗肿瘤作用。还将细胞因子基因导入到肿瘤细胞中制备出免疫原性更强的瘤苗,再通过细胞因子的旁分泌作用更有效的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将细胞因子受体基因导入靶细胞内(如TWFR导入肿瘤细胞中)使原来对

8、细胞因子生物学作用不敏感的细胞敏感性提高,利于细胞因子发挥治疗作用。Ⅰ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已经用于临床,如应用CSF,IL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