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案例分析报告

海尔案例分析报告

ID:47024424

大小:22.8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8

海尔案例分析报告_第1页
海尔案例分析报告_第2页
海尔案例分析报告_第3页
海尔案例分析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海尔案例分析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综述海尔的名牌战略是中国商界乃至世界商界的经典案例。从1984年两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合并成立青岛电冰箱总厂,到发展为年营业额超800亿,世界最具影响力品牌100名内,海尔用了20年完成了一次次飞跃。上世纪80年代,许多行业的生产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中。质量不重要,只要生产出产品就能出厂。上任伊始的厂长的张瑞敏发现,中国市场上除了洋品牌,基本没有中国自己的名牌。这激发了张瑞敏的品牌情节。他果断提出高质量,创名牌的战略。然而在当时的大环境中改变质量是件艰难的工作。张瑞敏导演了著名的砸冰箱事件,以此立下自己的质量宣言。不破不立,张瑞敏的班子从此动了真格。不久,海尔引进德国

2、技术生产的高质量电冰箱问世,在当时的市场上鹤立鸡群,迅速获得消费者青睐。甚至在原材料涨价失控的局面下,海尔对产品提价,销售情况却不降反升。依靠质量在行业洗牌中大获全胜的海尔,下一步走向了规模扩张。扩张之初一度混乱。张瑞敏迅速调整策略,成立了海尔集团公司,使各个分厂成为独立的利润中心,以海尔模式统一管理,而在整个集团层面进行统筹。下属企业各自为战,但是不能各自为政。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海尔大踏步开始了多元化扩张之路。经过十余年发展,海尔成为了中国家电业的领头羊。然而这样的日子并不轻松,外有国外品牌的强势侵入,内有组织结构臃肿的压力。张瑞敏意识到公司进入了一个临界点,必须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为

3、此海尔进行了多方考察。结论是,市场份额决定企业命运,而服务水平决定市场份额。据此,海尔提出了“服务重于利润”的战略思想,并以此制定了二次创业的核心目标。通过一系列架构改革,采取星级服务措施和计算机化等先进手段,使海尔产品在行业中始终处于制高点。张瑞敏还善于于细微处捕捉需求。海尔陆续推出了针对小空间的瘦长冰箱,针对农村用电环境的宽幅冰箱,针对夏天洗衣任务的小型洗衣机等特色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缺。时至今日,海尔已经以907.62亿人民币的品牌价值连续十年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成就了名副其实的传奇。二、问题本报告试图从需求和供应的角度分析以下问题:(一)海尔集团创立名牌的行为对企业的

4、需求曲线、价格和销售量有何影响(二)产品质量,广告宣传和服务分别对消费者偏好会产生哪些影响(三)实施名牌战略的基础三、分析(一)1984年,张瑞敏在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就已经体会到,产品质量必须上一个台阶,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此后他与德国企业合作引进技术,试图以高起点来弥补起步晚的劣势。但是在当时行业中普遍还是落后的生产模式,生产出什么产品就卖什么产品。海尔引进技术,开始生产高质量冰箱,意味着比同行付出更高的成本。在1989年间还伴随着原材料的价格波折不得不提价。然而海尔产品始终受到消费者青睐,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市场上存在着供求关系。这是一个基本经济学原理。用简

5、单的曲线可以表示如下在图1中,两条直线分别代表着市场上所有厂家总的供应曲线,和消费者总的需求曲线。这两者都是以价格为纵轴,以数量为横轴。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同一种产品,当价格提高时,生产者愿意增加供应,而消费者愿意减少购买。假设在市场条件下,二者可以达到平衡点A。可是当海尔树立品牌思想,生产高质量冰箱的时候,这一冰箱产品已经不属于同质的产品,而是能带给消费者更高效用的新产品。消费者购买的意愿增加,体现在图形上即为需求曲线向右平移至D’,如图2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同样的价格下,消费者对新的海尔冰箱需求更大。此时仍然假设在市场条件下,供应和需求将达到新的平衡点A’。这意味着海尔可以以更高的价

6、格,卖出更多的产品。这是第一阶段。虽然海尔冰箱可以卖的价格更高,但是引入新技术和采用高品质原料是带来成本上升的,尤其是在89年原材料疯狂涨价的时候。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指出,成本上升的话,生产者的供应曲线会向左方平移。如图3所示,移至S’处。理论上说,新的供需平衡点A’’相比A’来说会是价格提高,销量减少。但是为什么海尔的销量可以不降反升呢?需要指出的是,从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随着人们逐步走出计划经济,市场还远没有一下子成熟,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却在飞速增长。这就是说,需求曲线已经又向右方移动至D’’处,而且移动幅度较大。如图4所示。并且,当海尔做出提价调整的时候,市场正面临洗牌。许

7、多质量不过关的冰箱厂在高成本压力下减少产量甚至关停并转,他们做出的降价行为对于当时价格弹性仍属于比较高的冰箱而言,无异于自杀。他们在市场上的份额必然转移给了海尔。这就可以解释海尔冰箱的销量奇迹。这是海尔冰箱发展的第二阶段。故事仍未结束。从90年代初开始,随着张瑞敏对外扩张,组建了集团公司,各个下属公司分工合作,形成了张瑞敏提出的“联合舰队”,做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除冰箱外,还建立了空调,洗衣机等公司。规模效应开始显现。有了集中的项目开发中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