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案苏教版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案苏教版

ID:47028756

大小:1.58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6-29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案苏教版_第1页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案苏教版_第2页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案苏教版_第3页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案苏教版_第4页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案苏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案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1.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学分析     由于学生有了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的学习经历,因此,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独立地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对于公式的成立条件,可以让学生推导出公式观察、比较、分析,以便在掌握公式结构的基础上加以讨论.对于公式的结构特点的分析、归纳、总结,可以结合教科书中“思考”引导学生去发现,并结合例题的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特点,同时体会这些特点在解题中的作用.三维目标     1.会由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2.能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进

2、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三角恒等式证明.3.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以及运用公式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从中体会化归思想的作用.4.通过对例题解题思路的探求,使学生学会用分析的方法寻求解题思路.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推导及运用.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证明过程中解题思路的探求.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导入新课     思路1.(复习导入)前面我们推出了公式C(α-β)、C(α+β)、S(α+β)、S(α-β)后自然想到两角和与差

3、的正切,即有没有tan(α-β),tan(α+β)的公式呢?由此导入新课.思路216.(问题导入)我们现在很容易由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求出sin15°和cos15°,再由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求出tan15°,那么能不能直接由tan45°和tan30°求出tan15°呢?推进新课     1.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2.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三角恒等式的证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写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及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点拨学生推出tan(α-β),tan(α+

4、β).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化弦为切得到.但学生很可能想不到讨论,这时教师不要直接提醒,让学生自己悟出来.当cos(α+β)≠0时,tan(α+β)==.如果cosαcosβ≠0,即cosα≠0且cosβ≠0时,分子分母同除以cosαcosβ,得tan(α+β)=,根据角α、β的任意性,在上面的式子中,β用-β代之,则有tan(α-β)==.由此推得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简记为T(α-β)、T(α+β).让学生自己联想思考,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中α、β、α±β的取值是任意的吗?学生回顾自己

5、的公式探究过程可知,α、β、α±β都不能等于+kπ(k∈Z),并引导学生分析公式结构特征,加深公式记忆.至此,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类总结,我们把前面六个公式分类比较可得:C(α+β)、S(α+β)、T(α+β)叫和角公式;S(α-β)、C(α-β)、T(α-β)16叫差角公式.并由学生综合分析以上六个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得出以下逻辑联系图.可让学生自己画出这六个框图.通过逻辑联系图,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借以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公式.同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不仅要掌握这些公式的正用,还要注意它们的逆用及变

6、形用.如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变形式: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在化简求值中就经常应用到,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也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对于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当tanα,tanβ或tan(α±β)的值不存在时,不能使用T(α±β)处理某些相关问题,但可改用诱导公式或其他方法,例如:化简tan(-β),因为tan的值不存在,所以改用诱导公式tan(-β)==来处理等.例1课本本节例1.变式训练 在△ABC中,已

7、知tanA、tanB是方程3x2+8x-1=0的两个根,求tanC的值.解:∵tanA、tanB是方程3x2+8x-1=0的两根,∴tanA+tanB=-,tanAtanB=-.∴tanC=tan[180°-(A+B)]=-tan(A+B)=-=-=2.例2课本本节例2.变式训练 求tan11°+tan34°+tan11°tan34°的值.解:原式=tan45°(1-tan11°tan34°)+tan11°tan34°=1-tan11°tan34°+tan11°tan34°=1.点评:充分利用两角和与差的

8、正切公式的变形式: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16例3课本本节例3.课本本节练习1、2、3、4.由于学生有了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的学习经历,因此,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独立地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对于公式的成立条件,可以让学生推导出公式观察、比较、分析,以便在掌握公式结构的基础上加以讨论.对于公式的结构特点的分析、归纳、总结,可以结合教科书中“思考”引导学生去发现,并结合例1和例2的解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