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乐毅论》临习指导

王羲之《乐毅论》临习指导

ID:47080735

大小:315.16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7-18

王羲之《乐毅论》临习指导_第1页
王羲之《乐毅论》临习指导_第2页
王羲之《乐毅论》临习指导_第3页
王羲之《乐毅论》临习指导_第4页
王羲之《乐毅论》临习指导_第5页
王羲之《乐毅论》临习指导_第6页
王羲之《乐毅论》临习指导_第7页
王羲之《乐毅论》临习指导_第8页
王羲之《乐毅论》临习指导_第9页
王羲之《乐毅论》临习指导_第10页
资源描述:

《王羲之《乐毅论》临习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档王羲之《乐毅论》临习指导一、《乐毅论》简介《乐毅论》(上图为拓本局部)系王羲之小楷法帖,创作于永和四年(348年)。《乐毅论》为三国时期夏侯玄所撰,是一篇论述战国时期燕国名将乐毅征战主事的文章。王羲之抄写这篇书迹,是付给其子王献之的。原迹久已不存,有《越州石氏帖》、《玉烟堂帖》、《快雪堂帖》等众多刻本传世。文案大全实用文档《乐毅论》是王羲之楷书中颇负盛誉的名帖,历代名家对此赞不绝口。隋智永在《题右军{乐毅论)后》说:“《乐毅论》者,正书第一。梁世模出,天下珍之。自萧、阮之流,莫不临学。”唐褚遂良《拓本<乐毅论

2、)记》指出:“(《乐毅论》)笔势精妙,备尽楷则。”北宋黄庭坚有诗咏《乐毅论》为:“小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清人钱泳《书学》对《乐毅论》更是大为推崇:“昔人谓右军《乐毅论》为千古楷法之祖,其言确有理据。盖《黄庭》、《曹娥》、《像赞》非不妙,然各立面目,惟《乐毅》冲融大雅,方圆适中,实开后世馆阁试策之端,斯为上乘。”《乐毅论》外标冲蔼之容,内含清刚之气;遒劲之中不失婉媚,端庄之中不失姿态;精淳粹美,清雄雅正,意境高远,静气迎人,所谓“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空灵淡荡,高怀绝俗,真大雅不群之作也。《乐毅论

3、》是学习小楷的上乘法帖,从其学起,定能获益匪浅。二、学习《乐毅论》应注意的几点《乐毅论》(下图为拓本局部)是小楷名帖,它与写其他大楷碑帖不一样,因此在临写该帖(也包括临写其他小楷字帖)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写小楷虽仅靠锋尖运行,但仍保持“逆起、行笔、回收”的运笔过程,也按轻、重、疾、涩的方法运笔。在结构上,小楷讲究舒展,抱成一团则眉目不清。文案大全实用文档第二,初学小楷,用笔宜缓,缓则允许我们有时间注意到笔法的完善。王羲之《笔势论》中说:“初业书要类乎本,缓笔以定其形势,忙则失其规矩。”小楷字形虽微,但用笔最要精

4、到。端坐作书时,思想要集中,一念不可它移,精神要贯注,一毫不可苟且,使锋藏画中,力透纸背。特别是发笔、收笔、转换、过渡、中间走笔处,尤不可忽略。明末清初书法家倪苏门《书法论》中说:“轻、重、徐、疾四法之中,惟以徐为要。徐者,缓也,即留得笔住也。此法—熟,则诸法方可运用。”切忌字小而忙行笔势,犯急躁草率、信手疾书之病。第三,初学小楷,当先从基本点画人手,后构结体。点画结字既熟,方可注意到笔势的往来和自然的韵律。小楷虽以沉静端庄为主,但亦当静中寓动,既欲态度自在,有老僧补衲之沉静;又要笔机活泼,兼天马行空之动势。总之,学

5、习小楷,捷则有之,忙则不可。要达到这种境界,惟一的办法就是一个“熟”字。笔法圆熟,则腕不停笔,笔不离纸,虽翰落如飞,而点画精到、结体熨帖、态度雍容,气韵自然生动。三、《乐毅论》的点画特点尽管点画在用笔方法上,小楷与大楷并无多大的区别,但事实上小楷比大楷要细微得多,如果没有一定的大楷基础,就很难体味到小楷用笔的微妙之处。1、点法文案大全实用文档点在笔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若一点失所,则如美人之眇一目,势必会破坏字形的结构美。《乐毅论》帖中的点变化多端,下面简单介绍几种:(1)半蚁点。如上图中“放”

6、字首点,露锋入纸,顺势迅落,向右下铺毫,铺毫时借力于上,自然头尖、背圆、腹平。收笔时稍作一两次提顿,切忌动作太大。(2)杏仁点。如上图中“宇”字左点,露锋入纸后左下铺毫,力偏重于左,收笔时向左上方轻提轻顿一两下,然后反揭收之。(3)竖点。如图中“广”字上点,先向左上逆锋起笔,注意用笔尖,向右稍顿后向下行笔,写成短竖状。(4)长点。如图中“大”字点画,该点画写法如半蚁点,但比半蚁点更粗重,向右下方伸长,稳住重心。(5)捺点。如图中“戈”字右上点,该点画似一短捺,行笔虽不事雕琢,却使该字古意顿生,令人回味无穷。(6)挑点

7、。如下图中“节”字左上点,露锋起笔,向右下作顿后直接向右上挑出,与右边第二笔相呼应。(7)左右点。如下图中“未”字下面左右两点,左点用挑点,右点用半蚁点,这样两点左右呼应成趣,可使字势富有动感。文案大全实用文档(8)上下点。如图中“于”字的两点,上一点在收笔时引带下一点,动感十足,使字形更加潇洒流畅。2.横法横法又称为“勒”。所谓“勒”有愈收愈紧之意。具体而言,就是在发笔时要逆入,收笔时要回顾,行笔时要意有所颐,逆势涩进。《禁经》中有“画如长锥界石”之说,喻行笔不可太光滑浮薄。凡写长画,当于不平中求平,使其画势上平而

8、下呈拱状,就像一只覆舟之样。若上平下亦平,则板刻之弊立见。横画贵于变化。陈绎曾《翰林要诀》中说:“凡平画忌如算子,终篇展玩,不见横画,始是书法。”肺胃“不见横画”即指无平行齐头、板刻凝滞之笔。下面我们来看看《乐毅论》中横的写法。(1)长横。该画的写法是先轻锋逆入,将笔略提,然后迅速朝右下作一斜直落点,点后锋尖在上,笔肚在下,已成偏侧之势。然后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