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ID:471306

大小:3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8-07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_第1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_第2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_第3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_第4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金融学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分析股权激励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而2006年1月1日中国证监会才宣布实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说明我国股权激励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为了能更好地了解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行状况及其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先对国内外股权激励办法研究情况做适当的分析和研究。本人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后,特作如下综述:1股权激励1.1股权激励概念李金玲、张瑞军(2009)认为股权激励是指经营者通过获得公司股权从而拥有一定的权利,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加企业活动、享受股东权益、共同承担企业风险,从而规避道德风险,

2、为公司未来发展做出长期努力。程仲鸣、夏银桂(2009)认为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向董事、监事、高级经理人和其他人员实行以公司股票为标的的长期激励,其中包括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马春爱(2009)指出,股权激励是在公司经营者与股东之间建立以股权为基础的激励机制,使两者成为利益共同体,共同分享公司成就的同时,共同承担公司经营风险。由此得出,股权激励就是公司所有者让渡部分股权于公司经营者,使经营者的利益与所有者的利益保持一致,牵制经营者的行为,从而避免道德风险,保证公司价值的持续增长。1.2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关系的相关假说1.2.1利益趋同假说Jensen和Mecklin

3、g(1976)认为管理层的天性是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来分配企业资源,这与公司外部股东的利益相冲突。Jensen和Meckling提出“利益趋同假说”,赞成让管理层持有公司股份,达到管理层与股东的个人利益结盟的目的,管理者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会努力增加公司价值,规避道德风险,其偏离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自然就减轻。也就是说,通过股权激励将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进行捆绑有助于增加公司价值。1.2.2掘壕自守假说Fama和Jensen(1983)提出“掘壕自守假说”(也称为“管理者防御假说”):当管理者拥有足够多的公司股权时,其在公司的权利和影响力已达到一定程度,受到的外界约

4、束作用会减弱,压力减小,因此,在选择公司价值最大化还是个人利益最大化时,在不会威胁到其职位与报酬,更倾向于个人利益最大化。此时其管理行为偏离了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从而损害了外部股东的利益。因此,管理者持股与公司绩效间呈负相关。换句话说,通过股权激励,当管理者在公司内部拥有足够的股权,在公司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时,管理者反而可能由于受到外界约束作用减弱,而违背公司价值最大化去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且不会影响其在公司的地位和报酬。从两种假说中可以看出都支持上市公司对管理者实行股权激励,然而管理者持有的公司股权必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外部约束作用,才可以规避道德风险,使

5、得管理者尽职为公司服务,达到公司价值最大化。1.3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历史实证研究结论1.3.1线性关系20世纪80年代末Jensen和Murphy(1990)对1969-1983年间的美国大型公众持股公司进行研究,研究现金报酬、内部持股方案和解雇威胁所产生的激励作用,发现公司经理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很小,但高管持股起到很大作用;Jensen和Murphy(1990)又对1974-1986年间1049家公司的数据做统计回归,发现CEO报酬每变动3.25美元,股东财富将变动1000美元,其之间类似于正相关。Meconnell和Sevraes(1990)使用1

6、976-1986年间的数据,用托宾Q值代表公司绩效研究与管理成持股比例、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的关系,发现托宾Q值随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持股比例达到40%-50%后,托宾Q随比例增加而减少,表明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Mehran(1995)利用美国工业企业1979-1980年随机抽样的153家制造业企业的数据研究发现,公司绩效与CEO持股比例呈正相关,尤其是与薪酬中的股权比例正相关。国内学者刘国亮、王加胜(2000)研究管理层持股比例、职工持股比例与ROA、ROE、EPS的关系得出,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绩效呈正相关的关系。吴淑琨(

7、2002)经过对1997-2000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分析,认为股权集中度、内部控股比例与公司绩效ROA指数呈显著性倒U型关系。黄小花、李林初(2004)通过对我国24家实行MBO的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管理层持股比例在0%-4.41%的范围内,与公司绩效正相关;在4.41%-32.88%内,关联程度有所加强;大于32.88%时,与公司绩效负相关。线性相关的历史实证结果与前文的“利益趋同假说”相符合,表明股权激励的确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法,管理者持股与公司价值呈线性关系,通过股权激励可以约束管理者行为,规避道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公司价值的创造。1

8、.3.2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