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看月食 2教案 沪教版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看月食 2教案 沪教版

ID:47138335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1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看月食 2教案 沪教版_第1页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看月食 2教案 沪教版_第2页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看月食 2教案 沪教版_第3页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看月食 2教案 沪教版_第4页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看月食 2教案 沪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看月食 2教案 沪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看月食2教案沪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以及和词语。读准3个多音字:没、背、转,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半信半疑”等词语。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流畅地朗读课文,并且积累像(),像(),像()的比喻句。情感目标:初步认识月食形成的原因。激发并培养学生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2.了解并且复述月食过程中月相的变化,知道月食形成的原因。【预习要求】1.通过使用工具书等认识生字并了解相应的字意。2.收集有关月食形成原因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天空中的

2、月亮时而圆,时而弯,这种现象同学们经常会见到。但有一种自然现象大家很难见到,就是有时又大又圆的月亮忽然慢慢地看不到了,一会儿又会慢慢地复原,这种有趣的自然现象叫“月食”。板书:月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3看月食把课题补充完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看了题目,想想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1)指名交流。(2)师归纳并板书:什么是月食?月食相成的原因是什么?月食发生时月亮是如何变化的?(3)根据预习回答。2.放媒体,仔细观察月食发生时月亮的形状变化,然后说一说。指名回答3按月相变化的先后顺序连起来用一句话说一说。(1)指名交流。(2)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慢慢地,月亮成了小

3、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最后,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3)多种形式读句子。(4)同桌配合背句子。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1.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找出月食发生时月亮变化的语句。(1)指名读。(2)交流所划语句并指出是比喻句。(3)学习生字“锣”;正音:没mò2.学习3、5小节。(1)师生配合读(2)找这两节的不同之处。(月亮的变化情况相反)(3)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结合媒体演示)结合课文与观看的演示,完成练习,记住月食时月相的变化,积累比喻句。慢慢地,月亮成了()一般,接着像()

4、,像(),像(),天色越来越暗。过一会儿,月亮果然又露出(),接着像(),像(),像()。天色也越来越亮。自读完成练习——媒体演示(结合学习生字:镰、钩)——熟读句子——背诵句子3.学习2、4小节。(1)爸爸是如何科学地解释月食现象的呢?指名读爸爸的话。(注意多音字正音:转zhuàn、背bèi)演示三球仪。教师边演示边介绍,让学生观察当太阳、地球、月亮同在一条直线上时,看地球的影子是怎样落到月亮上挡住太阳光的。齐读爸爸的话。(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词语证明了爸爸的话是科学地解释了月食现象的?指名交流。读好“果然”、“又”所在的句子。四、语言实践,做回解说员

5、,用上课文中的语句来介绍月食现象及成因。1.小组内交流。2.组内推荐上台交流。五、总结全文,拓展练习。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月食形成的科学的原因,而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缺少科学知识,他们以为这是“天狗吃月亮”。民间还流传着很多缺少科学依据的说法,如:吃鱼子脑子会变笨等。请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看月食教学反思沪教版一、以读为本,书声朗朗语文课堂里的书声朗朗是语文课的一个特质。读书更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新课程标准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阅读实践”,提倡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在本堂课中对文中学生能读

6、懂的部分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如文章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两种观点的梳理,还有第四节爸爸的话,可以采取以读代讲,以讲促读。鼓励学生抓住优美动人的语言文字,通过老师的范读,学生的感情读、试读、对比读、评读等,来反复品味,在读的过程中增强语感体验。好文章不厌百回读,每读一遍让学生所说自己又知道了什么,又学到了什么,把课文内容和词句训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二、触摸语言,感受母语语言是民族的根,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把“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作为目标提了出来。文章的精华在词句之中,词句中有情感、有气韵,而这一切不会自动显露,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灵拥抱语言,感受

7、语言,体味语言。对词句的理解、记忆应该伴随着形象。在教“半信半疑”一词时,我先问学生表弟相信谁的话?理解“半信半疑”,与“半信半疑”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能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吗?然后结合最后一节板书“半信半疑”和“深信不疑”,再让学生想象并表演他半信半疑的样子,以此来形象地理解这个词。这样,这个词语贮存进学生的词汇仓库时就不是干巴巴的,而是十分鲜活的。我们教学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一步步感受和领悟词句的内涵,培养语感。如“果然”和“仍旧”两个词的理解,分别与第三节和第二节的描写进行比较阅读,学生自然而然悟到他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三、动手操作,深刻体验“儿童的智慧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