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ID:47211035

大小:2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5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参赛教师姓名:徐莹单位:黑龙江省建三江管局前哨农场学校邮箱:441605872@qq.com电话:15145467750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诗词要求“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古诗词教育。古诗词当中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该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

2、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古诗词三首》是生动的乡村风光、田园意趣图,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是陶冶情操的很好教材。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通过学生自主诵读、想象吟诵、入情吟唱、拓展阅读等过程,感悟诗文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学习目标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二、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三、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

3、方法。教学难点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直接导入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陶醉于乡村的世界里,用诗心与小乔流水撞击,用情深意浓的诗笔勾勒了乡村的美丽俊秀。今天就让我们也学习三首有关乡村的诗篇,体会古诗的美丽。二、学生自学,方法指导(一)初读课文,感音韵1.交流方法:在朗读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联系以前诵读古诗的经验,说说古诗怎样读比较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等)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文。  3.指名学生读,试着读出诗的节奏、韵味。4.全班齐读。5.

4、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充分的朗读为正确地理解古诗做好铺垫。  (二)潜心会文──明诗意  1.交流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处理方法:  (查工具书、看注释、联系上下文、问同学或老师)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为学习其他古诗打下基础。  2.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师生共同学习古诗。在交流中引导归纳1、2句写景,3、4句写人。  3.创设情境,整体理解古诗:教师配乐翻译古诗,让学生来完整地说一说你从诗中看到的画面?  设计意图: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同时训练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表达

5、能力。  4.带着我们的理解再次走进古诗,自由朗读、师生合作读。  (三)别出心裁──悟意境作者这样写,他此时的心情会这样呢?他主要是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呢?设计意图:由意及境,逐步引导学生体会诗歌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乡村与众不同的生活美。  三、小结方法,合作学习学习古诗的方法——读诗文、知诗人、解诗意、悟诗情。小组合作学习《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学古人吟咏,带动作诵读,配乐唱诗等)四、诗词大赛,拓展延伸过渡语: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词的国度,通过三首时,你们有没有被我国的传统文化形式吸

6、引呀?看出大家意犹未尽,下面我们进行小规模的诗词大赛。题目选自主题读写《约客》《宿建德江》《书胡阴先生壁》,请小组代表参加比赛。其余组员补充。五、学以致用,课后拓展同学们,今天我们吟咏的古诗文,是古代文人墨客给我们带来的诗文盛宴,那你们也尝试着做一道家常诗,吟咏一下我们的大美前哨吧!学生自由朗读自己的诗文,教师展示自创古诗。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了解了中国最传统的文学体裁----古诗。我们不仅读了诗文,知了诗人,解了诗意,悟了诗情,更要传承下去。诵千古诗文,做儒雅少年!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对传统文化形式的深入学习,达到读、学、写

7、结合的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