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案

ID:47240420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6

《围魏救赵》教案_第1页
《围魏救赵》教案_第2页
《围魏救赵》教案_第3页
《围魏救赵》教案_第4页
《围魏救赵》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围魏救赵》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7《围魏救赵》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归纳故事梗概中进一步积累语言。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初步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有关内容。【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利用关键词句归纳故事梗概。【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读板块:知事知人,初涉文本视界1、“三十六计”导入,激发阅读欲望。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十六计吗?三十六计可是兵法奇书。其中三十六计

2、中的第二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围魏救赵”。齐读课题。生:围魏救赵。师:注意读清字音。(指名读)2、初涉文本视界,关注人物情节。(1)师:同学们,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吗?(你们是非常了不起的学生,老师打心眼里佩服你们,你们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大家预习了,相信一定有很多收获,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愿意)好,谁先来谈谈你的收获?生:文章讲了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孙膑率大军出征解救赵国。(2)师:大家听清了吗?刚刚这位同学的概括点到了三个国家分别是——(魏国、赵国、齐国)(板书)。

3、这三个国家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老师给大家画一个当时的地形图(板书)。引导学生说说围魏救赵的故事。师: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3)师:在他的发言中关注了文中的人物(孙膑、田忌)和地名(襄陵、大梁、桂陵)。文中还有一个主要人物是——(庞涓)。

4、师:非常好,刚才我们交流了预习收获,初步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到了课文的主要人物和情节。瞧瞧,这就是孙膑。(课件2:介绍主要人物)(4)预习时,你们对课文分了段,谁来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说说你的分段情况。(5)7在预习的过程中,老师还让大家勾出了文中的四字词,现在请孩子来告诉我勾了哪些(课件3)生读,注意生字的读音,解释词语,开火车读。(6)完成习题1、2、3字词(课件4、5),反馈二、品读板块:品词析句,进入文本视界1、进入文本,咬文嚼字品析。(1)师:现在,请你们看大屏幕上的两组词语。(课

5、件6)请同学们一起来读。(生齐读词语。)(2)师:这两组词语,使你想到了文中的哪国军队?(魏国。)(3)师:现在把这些词语放到文中来读一读,看看表达什么意思?(生自由读)谁愿意站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生:“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课件7)生:“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庞涓见大势已去,知道无力回天,只得率残兵败将落荒而逃。”(课件8)(4)师:谁来说说第一句中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表示什么意思?说明了什

6、么?(课件9)生:第一组词语形容兵力强,第二组形容兵力差的。生:第一组是褒义,第二组是贬义。生:说明魏军兵力强大,无人抵挡。生:是说魏军百战百胜,攻无不克。(5)师:好,那我们就把这种士气读出来。谁愿意读?(指名读,指导读出强大、战无不胜的气势。)(6)师:再来看第二句,措手不及是什么意思?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写出了什么?谁愿意读一读,把你对句子的理解读进去。(课件10)(指名读,指导读出惨败的狼狈样。)2、步步引领,理清文章脉络。(1)、老师有疑问了,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的魏军为何最后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

7、军、落荒而逃呢?(课件1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段告诉了我们答案?生自由读课文。师:谁来谈谈你从哪些语段找到了答案?(7自然段)生: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课件12)师:老师关注了两个词“乘虚而入、以逸待劳”。(课件12点红)谁来读读这两个词语?(2)师:哪些段写了“乘虚而入”?(3)师: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哪个地方写魏军到“虚”在哪里?齐军“乘虚而入”?7生: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了一些老弱病残。生:“就在

8、孙膑派兵佯攻襄陵的同时,齐军主力早已绕道直奔大梁而去了。”师:“乘虚而入”换个说法就是避实就虚。(4)师:谁能抓住“乘虚而入、以逸待劳”来说说3---8自然段的内容?生:齐威王派田忌和孙膑出战,孙膑出主意乘虚而入,直奔大梁,在魏军回师的路上,以逸待劳,必将稳操胜券。(5)师:再来看文中如何说明了齐军“以逸待劳”的(13自然段)?生:“桂陵是通往魏国的交通要道,……早已精疲力竭。”(课件13)(指导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