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考】(河南地区)2017中考语文考点跟踪突破17说明对象与特征

【聚焦中考】(河南地区)2017中考语文考点跟踪突破17说明对象与特征

ID:47255058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31

【聚焦中考】(河南地区)2017中考语文考点跟踪突破17说明对象与特征_第1页
【聚焦中考】(河南地区)2017中考语文考点跟踪突破17说明对象与特征_第2页
【聚焦中考】(河南地区)2017中考语文考点跟踪突破17说明对象与特征_第3页
资源描述:

《【聚焦中考】(河南地区)2017中考语文考点跟踪突破17说明对象与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考点跟踪突破17说明对象与特征(一)(2016・包头)阅读下文,完成1~4题。筷了春秋①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己无可考。但这两根小玩意,一口能熟练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的代表。②筷了在先秦时称为“挾”,是木字旁,不是“挟”。《礼记・曲礼上》提及“羹Z有菜者用恢”,郑玄的注释是夾,犹箸也”。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了叹曰:'彼为象箸,必为土柄'。”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③“箸”变成今天的“筷”,冇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冇关,因“箸”与“住”同音,对船民

2、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虽明代已经有人称“箸”为“快”或“筷”,但清《康熙字典》仅收录了“箸”而并未收录“筷”。④《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先秦吋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H然不过,苴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C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发展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⑤理论上,促成“箸”的诞生,契机应是熟食烫手。先民发明钻木取火,将食物煮熟后,•••随手

3、用树枝捞取是合理推测,因为原始人类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树枝。从现在筷子的形体來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⑥筷子虽是餐具,却又像微型健身器。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冇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⑦筷子不过是小小餐具,却魅力十足,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叉那样用于切、扌L、截,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卜•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作者李阳波,选口2016年5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木文从哪儿个方面介绍了

4、冇关“筷子”的知识?①“筷子”一词的由來和演变。②对“筷子”这一-餐具诞牛的推测。③使用筷子有利于身体健康。④使用筷子是文明进步的表现。2.第④段应线部分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①作比较。②通过“箸”和“匕”(或“匙”)作比较,来说明“箸”的使用更方便夹菜。3.第⑤段加点的“理论上”能否删去?结合文意说明理由。不能删去,因为文中对“箸”诞生的说明仅是合理推测,并非实证。4.文中写筷子作为餐具有哪些优势?①使用方便灵活。②可以使就餐方式更文明。(二)(2016・成都)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猴年说猴①对于普通民

5、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止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在中国,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②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來已久。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如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物。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冇了养猴、戏猴的习俗。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I•二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称为“申猴”。①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是猴有“封侯”之兆。“猴”与“侯”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一只

6、猴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i棵松树上,或一只人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二是猴能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猴被称为“避马瘟”即由此而来。妇孺皆知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肓到今天,屮国云贵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②古往今來,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爲爱。文学小有猴,影视小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彖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吴承恩笔下的矣猴工——孙悟空,成了正义矣好的化身。《四游

7、记》被拍成电视剧后,成了重播率最窩的影视作品C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艺术之•,具屮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在各类「-艺品中,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介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性的猴的形象:西北的“护娃猴”、南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③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來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灵物。猴的形象己经植根于中国文化特别是屮国的民间文化之屮了。(选文有删改)1.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帝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屮国

8、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②猴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③屮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2.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说明方法,第④段画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用四个例了,真实具体地说明了"屮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四个例了又分别以“文学中冇猴”“影视中冇猴”“民间杂耍中冇猴”“工业作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