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江苏输容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4核舟记教案苏教版

2016年秋季版江苏输容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4核舟记教案苏教版

ID:47258092

大小:134.7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31

2016年秋季版江苏输容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4核舟记教案苏教版_第1页
2016年秋季版江苏输容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4核舟记教案苏教版_第2页
2016年秋季版江苏输容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4核舟记教案苏教版_第3页
2016年秋季版江苏输容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4核舟记教案苏教版_第4页
2016年秋季版江苏输容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4核舟记教案苏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年秋季版江苏输容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4核舟记教案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核舟记基本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2.理清文章的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3.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提升目标: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问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语设计设计(一)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宇波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闻。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这一则新闻出现在1995年10月27日《文汇

2、报》上)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进魏学沖(yl)的《核舟记》开开眼界。(板书文题)设计(二)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能工巧匠的故事,谁来讲给我们听听呢……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生动再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核舟记》。(板书文题、作者)一、默一默给以下字的注音:罔(wang)膝(xi)褶(zhQ)髻(ji)倚(yi)戍(xU)篆(刁hudn)八分有(yd)u)奇(ji)二、读一读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设计目的:完成基本目标1。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

3、以下句子的正确读法:明/有/奇巧人/□/王叔远屮/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虞山/王毅/叔远甫/刻2.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第1、2段。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组,随时答疑释疑。三、想一想第2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设计目的:完成基本目标3。答案: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四、练一练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屮轩敞者为舱,翁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4、。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II”,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穆乙L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2.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A.列数字B.打比方C.作比较D.分类别3.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o设计目的:完成基本目标2。(答案:1.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2.A、C3.从屮间到旁边。)第二课时翻译加点字词句奇巧:为宫室:咼可二黍许:淸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穆中轩敞者为舱:尝贻余核舟二、读一读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第3-6段。设计目的:完成基本目标1。建

5、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而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组,随时答疑释疑。三、想一想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设计目的:完成基本冃标2。预设:1.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明确: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模式。开头第1段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2〜5)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最后(6段)总结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2.弄清作者的说明顺序。提问: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

6、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明确: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多媒体显示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学生齐读2〜5段。3.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一船舱一船尾”的顺序写,而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此基础上稍作点拨。明确:原因大概冇两个: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舱边的窗又可以关闭,这样说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屮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

7、画的话,船舱无疑就是背景部分了,先说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亂四、练一练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娇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i出右臂交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对历历数也。1.下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