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初探【开题报告】

小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初探【开题报告】

ID:473020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8-08

小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初探【开题报告】_第1页
小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初探【开题报告】_第2页
小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初探【开题报告】_第3页
小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初探【开题报告】_第4页
小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初探【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初探【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小学教育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小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初探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建立融洽的、理解的、交流的师生关系成为教学研究的焦点。在课堂师生关系的构建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当教师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运用教学方法和技能进行课堂教学,建立师生关系时,教师除了使用言语手段外,还会使用大量的非言语手段。因此,关于小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借助个体的身体态势符号发出的动作或姿态如手势、穿着打扮、表情态度、行为举止、角色表现等。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承载着信息的传递,情

2、感的交流,思想的启迪以及审美的洗礼。它对学生行为的规范,人格的塑造有着巨大的影响。小学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变化时期的孩子,他们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小学生的思想相对于成人他们还相当不成熟,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很薄弱,他们的身上总是保留着恩师们潜移默化的行为影响的痕迹,特别是他们尊崇的老师,老师们的甚至于一些微小的动作,都会让学生悉心摹仿。“学生是最善于摹仿教师的习惯。”(教育家马卡连柯)。教师非言语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学生社会化与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功能:

3、1辅助功能。非语言行为能够辅助语言的表达,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情性,使语言表达更富有成效。教师在讲课时,适当辅以手势,表情姿态可引起学生注意,声情并茂的教学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非语言行为能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延伸扩展语言,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2管理功能。非语言行为有助于提高教师课堂组织管理水平。据有关调查统计,一般水平的教师,其课堂组织管理行为中50%是用非语言行为发出的,而较高水平的教师在其课堂组织管理中90%是非语言发出的。3评价功能。在情感交流上,无言的举止往往比语言更传情,由于非言语行为具有鲜明的外显动作及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在师生间搭起

4、情感交流的桥梁,教师鼓励的眼神,赞许的微笑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地情感影响,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教师职业是塑造人的职业,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谦逊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受其师而乐于学。教师的行为举止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上所述,教师若能合理运用非言语行为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从现状看,小学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存在以下弊端:在体态方面:一、随意性。由于教师对自身的非言语行为不够重视,往往表现出行为举止随意,如在教学时不停摸头,敲桌面,

5、抖动腿部,走动等习惯性动作分散学生了注意力,不利于学生学习。二、单一性。在教学中,部分教师总以一成不变的姿态面对学生,如喜欢整节课拿着书不放,显得拘谨平板。三、束缚性。随着多媒体的引进,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受到课件的影响,因此上课时身体的移动往往在讲台前徘徊,无法顾及很多坐在后排学生的反应,为了跟进教学环节,注意力集中到课件的操作上,对学生的目光关注相应的减少,由此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在副体态方面:有些教师忽视了着装规范,如部分体育教师穿皮鞋,牛仔裤上课,有些教师忽视着装细节,如衣服扣子没扣好、衣领折皱、帽子戴歪等,有些教师忽视着装变化,如部分教师总穿一种款式或一个色调的衣服,学生看久了,觉

6、得不舒服。另外,有些女教师爱赶时髦,着装过于艳丽,打扮得花枝招展,分散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由此可见,小学教师的课堂非言语行为存在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和进一步完善,关于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研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深入的过程。目前,关于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研究主要有:(1)国外: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研究,国外已有较久远的研究史。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国外研究主要从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类别,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功能等方面进行。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些美国学者不仅从理论上研究教师非言语行为,还开展实践研究,他们积极地为中小学教师开设这方面的指导课程,举办培训班来推广他们的研究成果。

7、(2)国内: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是从国外引进非言语行为的研究著述,研究者很少考虑非言语行为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80年代之后我国学者逐渐认识到非言语行为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在重点介绍引进国外著述基础上,开展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并逐渐走向特色化。有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1、对教师非语言行为感知的研究。2、交往中师生情感互动的非言语途径研究,3、师生互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作用的研究。综上所述,从小学生的心理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