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初探【文献综述】

小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初探【文献综述】

ID:473154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8-08

小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初探【文献综述】_第1页
小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初探【文献综述】_第2页
小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初探【文献综述】_第3页
小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初探【文献综述】_第4页
小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初探【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初探【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小学教育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小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初探前言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师课堂行为越来越受到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重视。当教师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运用教学方法和技能进行课堂教学,建立师生关系时,教师除了使用言语手段外,还会使用大量的非言语手段,在小学阶段,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尚小,好奇心和模仿性很强,他们人生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他们的意识、行为时刻受到教师的潜移默化。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非言语行为,注重提高自身的非言语行为素养,把新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细处。那么,我们的

2、课堂教学将焕发出新的活力。一、材料来源情况为了更好地撰写论文,我通过以下途径搜集材料:一、查找大量的图书馆文献。通过大量史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二、通过CNKI期刊,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查询,以明确研究现状,为深入研究该问题,打下初步的基础。我主要查阅的相关资料有伯惠斯特尔的《体态学导论》、张大均的《教育心理学》、杨心德的《学生对教师课堂行为的认知及其对学习的影响》、耿二岭的《体态语概说》、毕继万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王治业《教师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吴德芳的《论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宋运

3、来的《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高美云的《教师非语言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单国谦的《教师课堂行为及其影响》、万四华的《教师课堂行为研究》李丽兰的《小学英语课堂非言语行为对教学的影响》、任小文的《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李燕的《教师课堂行为对学生情感的影响》杨宏菲的《非语言的教育功能》、罗琴周巧的《教师教学行为问题的分析与调适》江平的《小学语文课堂与教学》、曲晗的《非言语的运用》、李玉堂的《谈非语言行为的作用》等等。二、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含义1、非言语行为:广义的非言语行为是指个体运用非言语符号进行交往时个体发出的动作或表现的姿态

4、。其中,“非语言符号”是除了语言符号以外的可以用于人际交往的一切符号。广义的非言语行为不仅包括个体借助自己身体进行信息传递时发出的动作,还包括凭借与个体特种关系密切的单元(如服饰等)进行信息交流时发出的动作或表现的姿态。而狭义的非言语行为则指个体运用自身身体的非语言符号进行交往时发出的动作或表现的姿态。它包括静态的非言语行为如身体的姿势由身体所处的位置构成的空间姿态等,还包括动态的非言语行为如手势头势目光接触和面部表情等2、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广义的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既有教师个体自身的动作或姿态还有凭借依附于身体的物体等单元而发出的动作

5、或姿态。狭义的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则仅指教师借助个体身体态势符号发出的动作或姿态主要有头势、手势、面部表情等方面。教师的课堂非言语行为是建立师生和谐的关系,促进人际交流的重要保证,是辅助教师教学的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它承载着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思想的启迪以及审美的洗礼。它对学生行为的规范,人格的塑造,品格的培养有着巨大的影响。三、国内外关于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研究1、关于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类型的研究教师的非言语行为研究,国外已有八九十年的研究史。1952年伯惠斯特尔创作了《体态学导论》提出了记录体态语的一套符号。1971年英国的举止

6、形态专家路弗和罗德里克提出了一种中小学教师非言语行为分类法包括1、赞赏学生。微笑,肯定地点头,拍拍学生的背,眨眨眼,把手放在学生肩上或头上。2、表扬学生。把食指和拇指并在一起、拍手、扬起眉毛并微笑,肯定地点头并微笑。3、介绍学生的观点。把评论写在黑板上,将学生作业贴到布告栏里,举起学生的作业纸。4、对学生的行为表示兴趣。同这个或那个同学建立视线接触。5、便利学生间的相互交流。采取实际行动以成为学生中的一个成员:适当时候离开学生集体。6、指导学生。用手指某样东西;看着某特定区域;使用事先设计好的信号;扳手指数,以强调事物的数量方面;向前伸

7、展手臂和用手召唤:向学生指出答案。7、显示权威。皱眉,凝视,扬眉,轻轻跺脚,把书铺在讲台上,否定地摇头,从不适当的行为旁走开或不去看它,不作声地捻手指。8、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某重点。使用教鞭,走向某人或某物,轻拍一样东西,把头向前探,将手前伸,用一个非言语动作伴随一个言语表达,以指出重点。9、间接论证,或者使用图画、例子进行解释。用身体动作进行示范,熟练地操作材料和媒介,用一个非言语行动阐明一个言语表述。10、忽略学生。在应该有所表示时,缺乏非言语的反应。1974年凯斯就提出七类非言语行为作为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分析的参考。这七类教师课堂

8、非言语行为主要包括:①实现的方向;②表情的丰富程度;③接近程度;④姿势;⑤头部的活动;⑥表示意志情感的姿势;⑦身体的接触等。英国心理学家维多利亚1971年根据对学生的支持程度将教师的课堂非言语行为分成七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