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农户现状分析报告和持续增收对策思考

低收入农户现状分析报告和持续增收对策思考

ID:47329758

大小:2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15

低收入农户现状分析报告和持续增收对策思考_第1页
低收入农户现状分析报告和持续增收对策思考_第2页
低收入农户现状分析报告和持续增收对策思考_第3页
低收入农户现状分析报告和持续增收对策思考_第4页
低收入农户现状分析报告和持续增收对策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收入农户现状分析报告和持续增收对策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案低收入农户现状分析和持续增收对策思考国家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宏伟蓝图,这是我们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和重要举措。实现国民收入倍增关键在于农民增收,农民收入增加重点在于低收入农民群体实现增收。本文以沿海发达某县为例,通过对低收入农户现状分析,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快低收入农民增收作一分析思考。一、低收入农户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据统计分析,按照省定扶贫标准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5500元和地方扶贫标准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8700元的要求,某县确定的省级低收入农户户数和人数为1326户和2188人,县级

2、低收入农户户数和人数为5620户和14970人。综合计算,全县县级以上低收入农户户数和人数为6946户和17158人,占全县农户比重达到8%。具体分析出现了三种趋向:(一)从地域分布分析偏向于偏远区域群体。我县低收入农户主要分布在320国道以北区域,靠近县城区域低收入农户较少。其中分布较多的镇分别为西塘镇(1363户、3331人,分别占比19.62%和19.41%)、陶庄镇(751户、1408人,分别占比10.81%和8.21%)、姚庄镇(1040户、2861人,分别占比14.97%和16.67%)和天凝镇(154

3、9户、4155人,分别占比22.30%和24.22%)。低收入农户现在本村内以纯农业为主的15349人,占比达到89.46%。文案大全实用文案(二)从就业分布分析偏向于无固定职业群体。全县低收入农户从事种养业的2883人,占比16.8%;从事加工业的654人,占比3.81%;从事建筑业的178人,占比1.04%;从事工业1080人,占比6.29%;从事第三产业668人,占比3.89%;读书的1840人,占比10.72%;无职业886人,占比5.16%;其他8969人,占比52.27%,这部分群体大部分是打零工为主,

4、没有长期固定的职业。(三)从文化素质分析偏向于低学历弱势群体。在低收入人口数中文盲半文盲有4679人,占27.27%;小学有6249人,占36.42%;初中4168人,占24.29%;高中787人,占4.59%;中专435人,占2.54%;大专以上574人,占3.35%。低收入农户中健康人数占比仅为47.35%。综上分析,由于居住位置、就业方式和文化素质三大主导因素,形成了全县低收入农户三大基本特点:一是整体素质差距明显。首先是受教育程度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占所有人口数的63.69%,导致低收入农户在培训需求

5、方面停留在人力耕作和品种单一的传统农业上,仅有30.19%农户选择了需要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并对需要一定种养殖技术的农业产业介入意愿较低。其次是身体素质较差。老弱病残占了很大比例,低收入农户整体身体素质偏低,长期慢性病病、大病、持证残疾人占比达到52.63%。二是经济来源相对单一。大部分低收入农户主要以种养业为主,从事二、三产业的仅占15.03%。由于我县处于平原地带,无山无海,而文案大全实用文案低收入户使用的耕地面积为仅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6%,人均1.1亩,不到全县农民人均耕地面积的50%。作为以农业收入为主的低

6、收入家庭来说,耕地的严重匮乏,是制约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的瓶颈。三是生活水平极其薄弱。从调查数据看,我县低收入农户的居住环境及生活质量,仅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从侧面反映出我县低收入农户的生活空间范围狭小,以生产地和居住地为主,五年内搬迁的低收入农户仅占15.75%;进行生产劳作占其生产、生活时间的绝大部分,其仍以解决自身温饱为生活主要目的。二、低收入农户致贫原因和面临困境从走村入户现场调查和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来分析,我县低收入农户家庭造成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因病因残年老是致贫主要因素。根据调查分析,

7、我县低收入农户因病致贫占了57.27%,缺乏劳动力致贫37.78%、因残致贫26.52%。这些人口一方面因失去劳动能力而不能为其家庭提供更多的价值收益,另一方面基本生活费用和持续的医药费用等支出,消耗着家庭其他成员所创造原本少之又少的价值。而现有的农村家庭保险现状又无法承担起低收入农户家庭巨额的赡养特别是医疗费用。由此,低收入农户家庭始终陷于家庭支出大于收入的恶性循环之中,难以跳出循环,改变贫困的面貌。(二)劳力素质偏低是致贫重要因素。文案大全实用文案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口少,又因老、弱、病、残等原因,使得能直接参与生

8、产的劳动力数量少。长期贫困使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文化水平普偏较低,掌握劳作技能比较落后,对接受和采取各种方式脱贫认知能力差,等待政府救济的被动意识强烈,使得低收入农户劳动人口只能从事农业生产、打零工为主或无业待济,收入相对数和绝对数都低于一般农村家庭。又使得低收入农户根本无资本投入再生产或从事一些三产经营,这就使得低收入农户家庭生产更趋向于熟悉的土地,生存更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