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_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内阅读总复习练习[1]

初一语文_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内阅读总复习练习[1]

ID:47378481

大小:5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7-17

初一语文_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内阅读总复习练习[1]_第1页
初一语文_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内阅读总复习练习[1]_第2页
初一语文_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内阅读总复习练习[1]_第3页
初一语文_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内阅读总复习练习[1]_第4页
初一语文_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内阅读总复习练习[1]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_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内阅读总复习练习[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内阅读总复习练习第五课童趣(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项()为之强()徐()喷以()烟2.翻译下列句子。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1)物外之()趣(2)昂首观之()(3)为之()怡然称快4.作者的“物外之趣”,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

2、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二)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

3、,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①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②私拟作群鹤舞空( )③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④怡然称快( )⑤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 ⑥鞭数十,驱之别院(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①私拟作群鹤舞空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3.翻译句子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②常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4.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6.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7.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8.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

4、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三)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5、1.写出作者体会到“物外之趣”的句子。2.试概括第一段的意思。3.第二段中,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请用横线画出来。4.作者观察事物细致而有耐心,试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1)夏蚊成雷(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3)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4)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5.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拔山倒树”中的“山”实际上是指:。“树”是指:。(2)“见二虫斗草间”,这“虫”在作者眼中是:。(3)“庞然大物"实为:。6.找出文中写作者心情的词语,并分析其作用。7.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第十课《论语》十则(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6、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

7、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2.填空:《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