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戏剧人物语言探析【文献综述】

曹禺戏剧人物语言探析【文献综述】

ID:473921

大小:2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8-08

曹禺戏剧人物语言探析【文献综述】_第1页
曹禺戏剧人物语言探析【文献综述】_第2页
曹禺戏剧人物语言探析【文献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曹禺戏剧人物语言探析【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曹禺戏剧人物语言探析对曹禺的研究,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尤其是在最近20年,它已发展成为一门显学,有关曹禺的各个方面,研究工作几乎都涉及到了,大体上经历了曹禺生平研究、文本研究,创作心理研究,曹禺剧作演出史研究三个阶段。与曹禺具体剧作研究同步,也出现了一些对曹禺创作道路和创作思想的综合性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成果,一是吕荧的《曹禺的道路》,二是杨晦的《曹禺论》。吕荧在其近4万字的长篇论文中,对曹禺的创作道路以及其从《雷雨》到《家》的主要代表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析,文章对曹禺剧作的风格魅力及思想蕴涵作了总体概括。杨晦的《曹禺论》首先以《雷

2、雨》、《日出》、《原野》为例,论述了曹禺剧作思想主题的发展线索。本论文题为《曹禺戏剧人物语言探析》,旨在从曹禺剧作的文本出发,以人物言语为切入点,对曹禺话剧语言进行系统综合地分析。一、曹禺剧作的诗性现实主义。李书萍在《论曹禺剧作的“诗性现实主义”》中写到:“我们可以看出:曹禺的创作过程本质就是不断地进行自我精神探询的过程,这种探询让我们从混乱的现实生活中解脱出来,以便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为此,我们把曹禺早期作品在美学层面上呈现的这种整体特征总结为一种独特的现实主义,即‘诗性现实主义’。”在20世纪的上半叶,文学创作呈现两种弊端:一方面许多左翼作家都在声嘶力竭地为革命呐喊,文学已经

3、近乎沦为思想的传声筒,极具功利性;另一方面许多现实主义作家局限于传统现实主义单纯的写实手法和单薄的摹写现实层面,作品又缺乏足够的深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曹禺的‘诗性现实主义’创作站在文学创作的发展角度看,对中国现实主义美学和诗学都有很大地推动作用:因其对现实的超越切入点是人本身,从而某种程度上弥补了那个年代现实主义文学现实性强却不讲究文学性的不足;而他思想的深入也让现实主义有了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从而形成了一种‘交响效应’和‘深度视界’。当历史的书本早已翻过20世纪这一页时,曹禺的早期作品却始终历久弥新地占领着中国的舞台,这正显示出曹禺剧作的永恒魅力。”曹禺剧作中所体现的渗透着理

4、想主义的诗性特征即为评论者所指出:他的著作中有一种“游走着的诗性力量”“能强烈地感受到其中的诗性特征,他对人间的关怀、对每一个具体的生命的爱、对理想境界的渴望都贯注于他著作的每一章节中。”二、曹禺剧作受到宗教和音乐的影响。曹禺创作《雷雨》时年仅23岁,而他对《雷雨》的构思早在19岁时就已经开始了。青年时期正是人的思想最为活跃的阶段,处在衣食无虞但并不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中的曹禺,敏感忧郁,耽于沉思,茫然而又执意于探求人生与社会的本质。他对宗教有很大兴趣,并不是出于信仰,而是受教堂建筑、宗教音乐所营造的那种神秘而庄严的气氛的感染,朦胧地受到启迪。那时他就开始接触巴赫的音乐。李扬在《试

5、论〈雷雨〉的音乐语言》中写到:“他对音乐从未刻意钻研,他是凭他的直觉去感受,并陶醉在音乐的境界里。副耳濡目染,日久天长,音乐逐渐渗透进他的心灵,不仅引起他对于人生的思索,而且培养了他高超的音乐感受力。音乐对曹禺创作的影响是潜在的,但在其话剧作品的和谐感、节奏感、结构感方面却有明显的反映。在谈到《雷雨》的写作时,曹禺这样说:‘我在构思中,就有一种向往。不知是什么原因,交响乐总是在耳边响着,它那种层层展开,反复重叠,螺旋上升,不断升华的构架,似乎对我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还有古希腊悲剧中那些故事,所蕴藏的不可逃脱的命运,也死死纠缠着我。这原因很可能是,那时我就觉得社会是一个残酷的井、黑

6、暗的坑,是一个任何人也逃脱不了的网,人是没有出路的,人们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而这些都是决定着《雷雨》结构的因素,它就是一个天网,天网恢恢,在劫难逃!一个戏的结构,绝不是形式,它是一种艺术的感觉,是一个剧作家对人生、对社会的特有的感觉。’”三、展望与期盼——对21世纪曹禺研究的思考。刘家思在《展望与期盼——对21世纪曹禺研究的思考》中写到:“任何戏剧都包括剧场性与文学性两个方面,而剧场性尤为重要,它是戏剧生命力的体现。戏剧的生命在于演出,而剧场性不强就无法演出曹禺以创作经得起凄又经得起演的戏剧为目标,剧作的文学性和剧场性都很强;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则主张写一些经得起演的东西,确保剧场性

7、的首要地位。因此,他的副作演出长盛不衰。剧场性的内涵与外延与常说的戏剧性、戏剧冲突、场面性、舞台性、动作性、演出性不同,它含盖戏剧的各个方面,是戏剧的本质特征。研究戏剧不研究剧场性是残缺的,国外非常重视对它的研究。可是综观近七十年的曹剧研究,主要从文学性与文学史、戏剧史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人的研究,而对剧场性却未引起重视,成果极少。开展这项研究,对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剧场学,丰富和完善牡会主义戏剧美学与文艺美学的理论体系,繁荣戏剧创作,提高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具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