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案例报告

抑郁症案例报告

ID:47414339

大小:47.1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7

抑郁症案例报告_第1页
抑郁症案例报告_第2页
抑郁症案例报告_第3页
抑郁症案例报告_第4页
抑郁症案例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抑郁症案例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例抑郁症案例报告上海---华伟岑摘要:17岁的初3男生由于长期莫名其妙的压抑痛苦,对一切了无兴趣,情绪极度低落,有自杀倾向,1年。通过咨询师的观察以及客观测量的异常分数,可以诊断本例是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根据本症和求助者的特点,采用认知疗法和兼用行为疗法进行解释、分析、治疗。经过多次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后,综合评估心理障碍基本恢复正常,效果明显。一、一般资料林峰男汉族辽宁省大连市未婚现年17岁初三学生二、主诉有莫名其妙的压抑痛苦,对一切无兴趣,情绪极度低落,有自杀念头,有1年多了。三、个人陈述“我都

2、说不清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这种心理,应该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具体算起来应该是从初一下学期开始,当时就觉得自己慢慢变得内向、不合群,不喜欢与人说话。渐渐地,我开始闲我个子矮小,不会踢球,也不会打篮球;经常不满别人的一些做法,比如同学的书堆放得乱七八糟;男同学下课打闹;老师懒散、不负责任的行为等细小事情;有什么不满的话又憋在心里,想说出来又思前顾后,最终还是不敢当着同学的面说出来。”四、个人成长史小学的时候,求助者是开朗、快乐的,天天高高兴兴,同学们都叫我‘开心果’,家里好孩子,学校好学生。但现在却变

3、得十分抑郁,情绪总是很差,整天都提不起精神。感觉生活也很无聊,常常有莫名的压抑和痛苦。每当情绪低落的时候,总感到浑身不舒服,头昏昏沉沉的,虽然求助者极力去控制,但还是觉得浑身没劲,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有时候特别能吃,有时候又吃的很少,晚上睡不着,即使睡着了也睡的不实。常常责备自己,一点点小事情就情绪低落,活得很累。在家里也总是和父母唱反调,容不得父母责备自己,常常默不作声地表示愤慨和抗议,虽然有时也理解爸妈的苦心,但却控制不了自己,经常伤害他们。初2一次考试求助者考全班倒数,还有一次老师点名回答问题

4、,结果什么也没答,老师挖苦,同学嘲笑......求助者都不想活了!昨天下午做完试卷就觉得很累,或许是求助者寄希望太多,平时做试卷都比考试做得好,其实上周他就开始意识到这个礼拜会很难过。我感觉前途渺茫,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难过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办,站在大桥上,望着河水,我是多么想一死了之,远离这个世界,安静地生活在另一个天地里。五、他人反映求助者的家境还算不错,母亲经营着一间服装批发店,父亲则在外办了一个规模不大的配件厂,典型的小康之家。和求助者自己描述的一样,他小时候活泼可爱,大家都很喜欢

5、他,念书的成绩也很不错,上学以来一直都是“三好学生”,在班里是干部。然而从初1下学期开始,家人就发现他开始慢慢地发生变化,常常闷闷不乐,情绪开始变得越来越低落,成天唉声叹气,甚至出现精神恍忽。行动迟缓,话也很少。问他原因又答不出来。初3上学期的时候离家出走过一次,六天后,又自己回了家。后来他父亲带他到精神病院和一些大医院的心理科去看,吃了许多药,病情却一直没有好转,初3寒假时曾尝试过割腕自杀,但由于自己看到流出来的血感到很恐惧而向家人呼救,自杀未获成功。六、为了客观确诊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咨询师对他进行

6、心理测验1、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测查求助者人格E分32、N分69,属内向、情绪不稳定的抑郁质倾向。2、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他进行心理测试。各因子分:躯体化2.8、强迫0.8、人际关系1.4、抑郁3.2、焦虑2.3、敌对0.6、恐怖0.4、偏执0.3、精神病性0.4、其它1.0总分:180分阳性项目数:54项对照scl-90国内常模,总分大于160,因子分可以显著地看出求助者的抑郁分明显偏高,躯体化、焦虑分次之(因子分一般应低于2分,3分以上表明有相当严重的程度),阳性项目数大于43。可以筛选

7、阳性。3、用抑郁自评量表测得总粗分72分,标准分90分。均超过正常值。咨询师对求助者简单地解释了量表得分。七、咨询员的观察求助者仪表整洁,语言清晰,面带痛苦表情,间有叹息,意识清楚,自知力完好,想求治,但无信心。核心症状是心境和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以及乐趣丧失,有绝望、无助、无用感、自责自罪、自杀观念和行为等。八、初步诊断首先根据“三原则”,对照求助者的言行排除精神分裂症。然后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初步断定求助者所患的是一种典型的“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理由是:求助者内向不稳定的人格倾向,在一连串的负性

8、事件引发后,这种抑郁症所具有的临床症状都能在求助者身上找到具体的表现,具体如下:1、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日常活动和娱乐的兴趣明显减退。2、对前途悲观失望。3、感到精神疲惫。精力明显不足,打不起精神,想振作也振作不起来。对生活缺乏动力和热情,似乎什么都不想做,也不想动。4、无助感。对自己的痛苦处境感到无力自拨,即使别人帮助自己,也感到无济于事,只能听之任之。5、自我评价下降。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常常自卑、自责、内疚。6、感到生命缺乏意义与价值。认为活着没有多大意义。遇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