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案例分析

《黄山奇石》案例分析

ID:47435260

大小:20.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11

《黄山奇石》案例分析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黄山奇石》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黄山奇石》案例分析  四都小学陈思媛案例《黄山奇石》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在学习课文时,我采取“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孩子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学习,自主选择学习交流的方法。   片断1:  “你觉得哪块石头最奇特、最有趣呢?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读读课文。你最喜欢哪块奇石就学习哪一部分,边读边把描写它奇特、有趣的地方划下来。当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标出来,待会儿一起解决,好吗?”(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行自学)    俗语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错,“书是读出来的”。不到三分钟,孩子们读书声逐渐小了,看来他们找到了所需要的东

2、西。  “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愿意结合刚才划的词句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讲;如果你愿意读,就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展现出它的奇特,你就画。下面自己抓紧想一想,再在小组里可以讨论交流。”(板书:讲、读、演、画)      3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以及进行小组交流学习)      片断2:全班交流第三自然段“猴子观海”  生:猴子观海真有趣,你看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生:“猴子观海”主要写了猴子的动作,我勾画

3、了“抱、蹲、望”这三个动词,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生:我也是通过这些动词来理解的,因为作者把它写得好像真的一样,体现了“猴子观海”的有趣。       师:是啊,“猴子观海”被写得栩栩如生。猴子本身是好动的,可此时此刻它却望着云海一动不动,为什么呢?       生:我想,它在欣赏那翻滚的云海吧。  生:因为云海太好看了,所以猴子被深深吸引了,一动不动了。       师:哦,这样黄山的美、黄山的奇就更能体现出来了。还有采用其他方法学习的吗?  生:我是做动作来理解的。师:那你能表演给我们大家看看吗?(学生上台表演,抽生评价。)  生:老师,我觉得他表演得不够

4、好,他还东张西望的,“猴子观海”都入迷了,应该是不动、发呆的。      3师:那你能来表演一下吗?(另一学生上台表演,很投入,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继续交流。        生:我是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的„„  生:我是通过画画来理解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也尝试着让孩子们进行一些浅层次的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孩子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孩子们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

5、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学习的效果也非常好。  在让孩子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们应当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这一点非常重要。在课堂中,我给孩子们留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班同学面前表达出来,让他们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激励。  这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如果我们给孩子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

6、能撬起地球!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