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物化学

茶叶生物化学

ID:47466863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1-11

茶叶生物化学_第1页
茶叶生物化学_第2页
茶叶生物化学_第3页
茶叶生物化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茶叶生物化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分属于儿茶素(黄烷醇类)、黄酮和黄酮醇类、花白素和花青类、酚酸及缩酚酸。除酚酸及缩酚酸外,均具有2-苯基苯并吡喃为主体的结构。2.儿茶素为多酚类物质的主体成分3.儿茶素理化性质:溶解性、吸收光谱、显色反应、沉淀反应、氧化反应、异构化4.黄酮类是黄色色素,黄酮苷被认为是绿茶汤色重要成分5.花青素是一类较稳定的色原烯衍生物,分子中存在高度分子共轭,C3位上带羟基。Ph<7红色,Ph7-8紫色,Ph>11蓝色。6.花白素在红茶发酵过程中可完全氧化成为有色氧化产物,花白素在热水中发生差向立体异构反应。7.茶叶中的天然色素分为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

2、,脂溶性色素主要对茶叶干茶色泽起作用,水溶性只要对茶汤有影响8.脂溶性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是吡咯类绿色色素成分,是一种双羧酸酯化合物,由甲醇、叶绿醇和卟吩环结合而成。类胡萝卜素是一类具有黄色到橙红色的多种有色化合物,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胡萝卜素也称维生素A原,叶黄素是阿尔法胡萝卜素的二羧基衍生物,类胡萝卜素具有亲酯性喝光学特性及显色反应。9.色素是一类存在于茶树鲜叶和成品茶中的有色物质,是构成茶叶外形色泽、汤色及叶底色泽的成分茶叶色素通常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主要对茶叶干茶色泽及叶底色泽起作用,而水溶性色素主要对茶汤有影响;脂溶性色素

3、是指茶叶中可溶于脂肪溶剂的色素物质总称,主要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这类色素不溶于水,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叶绿素的组成及含量对茶叶品质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加工绿茶以叶绿素含量高的品种为宜,在组成上以叶绿素b的比例大为好,而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等对叶绿素含量要求比对绿茶低,如果含量高,会影响干茶叶底色泽,因此加工时应注意考虑茶树品种特征;类胡萝卜素在制茶中的变化与香气的形成,在红茶加工中,类胡萝卜素在酶系、PH偏酸性及有氧存在的条件下,共轭双键氧化断裂,产生一系列的挥发性物质(氧化产物),利于品质的形成和转化;水溶性色素是能溶解于水的呈色物质总称,一

4、般指花黄素、花青素及儿茶素的氧化产物;花黄素是绿茶汤色的重要成分;花青素对茶叶叶底色泽、汤色及干茶色泽有较大影响;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色物质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对红茶、普洱茶品质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茶黄素是红茶汤色“亮”的主要成分、汤味强度和鲜爽度的重要成分,同时也是形成所谓金圈得主要成分;茶红素是红茶汤色“红”的主要成分、汤味浓度的重要物质,并且与茶汤强度也有关;茶褐素是红茶汤色“暗”的主要原因,量多茶汤发暗味淡。10.水溶性色素:花黄素类、花青素类及儿茶素的氧化产物;花黄素包括黄酮醇和黄酮,是茶多酚类的组成成分,是绿茶汤色的重要组分;花青素是茶多酚类得组成

5、成分,是一种性质稳定的色原烯衍生物,一般光照强、气温高的季节,较易形成花青素,是茶芽叶呈红紫色,对茶叶的叶底色泽、汤色及干茶色泽均有较大影响,含量较高的紫色芽叶所制绿茶品质较差、汤色发褐、滋味苦涩,所做红茶则汤色叶底乌暗,品质也较差。11.茶黄素类是红茶中的主要成分,是红茶汤色“亮”的主要成分,滋味强度和鲜度的重要成分,也是形成茶汤“金圈”的主要物质,是红碎茶中色泽橙红、具有收敛性的一类色素;茶红素是构成红茶汤色的主体物质,茶褐素是造成红茶茶汤发暗、无收敛性的重要因素。12.类胡萝卜素在红茶加工中,PH偏酸及有氧存在的条件下,共轭双键氧化断裂,差生一系列挥发性

6、物质,有利于品质的形成和转化13.天然氨基酸根据分子中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不同而分为中性、碱性、酸性氨基酸14.茶氨基酸是茶树中含量最高的游离氨基酸,属酰胺类化合物15.重要的嘌呤碱: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的结构及性质16.茶叶中的芳香物质:茶叶中具有种类繁多、含量较低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的总称。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醇类分为脂肪族醇、芳香族醇、萜烯醇;醛类分为脂肪族醛、芳香族醛、和萜烯醛;酯类分为萜烯族酯和芳香族酯。(十一类)1.芳香物质特性:多数分子中有一个不饱和双键,常温下为油状液体,呈无色或微黄色,大多具有香气,极易挥发,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水中溶解度极小2.

7、芳香物质在茶叶中的特点:含量少、种类多、不同茶类香气组成不同,有地域差别。3.咖啡碱的功能:a.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b.助消化,利尿作用c.强心解痉,松弛平滑肌d.影响呼吸e.对心血管影响f.对代谢影响4.次级代谢(定义)特点:茶叶中含有高浓度的多酚类物质,含有一般植物中少有的茶氨酸,含有较多量的多种甲基黄嘌呤化合物以及组分繁多的芳香油5.次级代谢的途径从糖酵解(EMP)、磷酸戊糖循环(HMP)和柠檬酸循环(TCA)中初级代谢的中间物质中派生出来的3个途径是莽草苏酸途径、甲瓦龙途径、多酮酸途径,借助这3个途径和氨基酸合成途径中的1个氨基酸或通过他们的复合

8、生成生物碱、萜烯、黄酮类等多种多样的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