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效应

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效应

ID:47483641

大小:34.04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1-12

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效应_第1页
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效应_第2页
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效应_第3页
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效应_第4页
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效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效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秸秆覆盖对农田生态效应的影响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效应摘要秸秆覆盖地面后,改善了农田下垫面的性质和能量平衡,农田土壤水、肥、气、热环境及农田小气候因此产生较大变化,从而对作物的生理生态产生了较大影响,随着节水农业和土壤碳循环理论的发展和成熟,秸秆覆盖研究作为当代保护性农业的新颖课题之一,备受广泛关注。为了深刻理解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养分、酶、土壤碳库、生物结构和农田杂草病虫及小气候的影响,从而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Ⅱ秸秆覆盖对农田生态效应的影响目录摘要Ⅰ目录Ⅱ第一章文献综述11.1研究背景11.2国内外秸秆覆

2、盖技术研究进展11.2.1国外秸秆覆盖技术研究进展11.2.2国内秸秆覆盖技术研究进展11.3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效应21.3.1秸秆覆盖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21.3.2秸秆覆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21.3.3秸秆覆盖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生物的影响21.3.4秸秆覆盖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31.3.5秸秆覆盖对田间杂草病虫的影响31.3.6秸秆覆盖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31.4研究的目的与意义3参考文献5Ⅱ秸秆覆盖对农田生态效应的影响第一章文献综述1.1研究背景农业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特别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员学锋等2006)。干旱地区农业生产

3、的主要问题在于缺少水分,天然降水少是导致干旱的根本原因,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产量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水分通过地表径流和蒸发作用而大量的损失,导致干旱加剧,所以如何减少水分损失,特别是减少是蒸发对水分的损失,是改进旱地农业耕作技术的核心。水土保持、土壤肥力、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生态环境的维护以及生产安全等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农作物秸秆的合理利用关系密切(高旺盛和朱文珊2001)。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秸秆资源丰富,据统计全国每年产生各类秸秆约7亿吨,占世界秸秆产生量的25%左右,近年来随着农作物单产的不断提高,总秸秆量也在不断增加,秸秆资源量过剩的问题日趋突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4、:一是在传统种植方式下,大量秸秆被付之一炬从而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二是农业生产中投入的大量化肥带来了环境恶化、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地下硝酸盐浓度升高等诸多问题、长期单纯施用化肥不利于土壤肥力的发育。由此,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加快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已成为当务之急(刘建生2005)。1.2国内外秸秆覆盖技术研究进展  1.2.1国外秸秆覆盖保墒技术研究进展国外对免耕秸秆覆盖耕作的研究起源于美国20世纪30一40年代。1942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护局,总结开发了免耕技术。1943年美国农学家福克纳首先明确否定了犁耕的必要,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进行减少

5、土壤耕作的试验(BowdenL1979)。前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在开发中亚地区的时候也发生了类似美国的“黑风暴”,全苏谷物研究所与阿尔泰耕作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结合马尔采夫深松耕作法与加拿大的抗旱留茬无壁犁耕作法,并配合除草剂,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旱地的蓄水保墒耕作法,在全苏旱农地区大面积推广。英国1973-1974年应用免耕面积为2×105hm2,10年后增加到2.75×105hm2,仅次于美国(DeprsehRandMoriyaK.1998)。正是由于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应用大型农业机械化对土地滥耕滥种,导致严重的土壤水蚀和风蚀,从而推动了包括覆盖在内的少免耕技术的发展(

6、籍增顺和王盛霞1994)。目前,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免耕秸秆覆盖耕作法已经相当普及和完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美国农业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内容可以概括为少耕免耕、残茬覆盖和合理轮作。要求地表残茬覆盖率必须达到30%以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作业工序,通过合理轮作,留茬覆盖、合理施肥等综合措施,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高产、高效、低耗、保护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刘杰等1994)。1.2.2国内秸秆覆盖保墒技术研究进展6秸秆覆盖对农田生态效应的影响据我国农业历史记载,早在公元6世纪中叶,《齐民要术》中便有蔬菜地盖草越冬保温保湿技术。在我国农业史上,施用有机物培肥

7、地力至少可以追溯到二千四百年前。我国的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可作为改土培肥材料施入土壤的秸秆主要有玉米、稻草、麦 秸等。现代秸秆覆盖的试验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大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主要还是80年代以后,当时的研究多以一种秸秆覆盖量的免耕或少耕与传统耕作不覆盖进行比较,而缺乏秸秆覆盖量方面的研究,所以有些试验不够理想。伴随着少免耕技术的发展,秸秆覆盖技术得到相应的发展(旱做农业耕作栽培体系及增产机理课题组1993)。就当前我国秸秆覆盖耕作法应用的区域和种类而言,华北农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内蒙古)和西北农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