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ID:47508619

大小:45.34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1-12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_第1页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_第2页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_第3页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_第4页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结合实际述评教育的社会本位论及个人本位论。第一,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能、本性的需要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个人本位论兴盛时期,正是欧洲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期,它对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反对封建蒙昧主义强加于人的一切教育要求,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是,个

2、人本位论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第二,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结果也只能以其社会功能加以衡量,教育结果好坏,主要看它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贡献的程度如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教育除了社会的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社会本位论看到了教育目的受社会制约的一面是对的,但却完全否认了教育目的的个体制约性,因此也是不全面的。第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在处理社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各执一端,

3、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统一起来,才是科学的。2从知识观的角度解析“王钟之争所谓知识观,简单地说就是对知识的看法。它要解答的基本问题有: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有价值的知识?个人如何获得知识?对以上问题的不同回答便形成了不同的知识观。日常生活的理解(1)“知识”是一种重要的智力资源;(2)“知识”一种可以在公共领域加以传播的社会要素;(3)“知识”是个褒义词;(4)“知识”是后天习得的;(5)“知识”一词与“科学知识”一词等同。辞典的定义(1)《辞海》(1989)的定义:“①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②相知、相识,指熟识的

4、人。”(2)《英汉双解教育辞典》的定义:“个人通过生活经验与教育获得的信息与认识的总体。”我们的理解第一、知识是一套系统化的经验;第二、知识是一种被社会选择或组织化了的经验;第三、知识是一种可以在主体间进行传播的经验;第四、知识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行动效率、更好达成行动目的的经验。王老先生对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轻视书本知识的现象表示出巨大的担忧,因此奋笔疾书,写下《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在文中老先生反复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提法在理论上、历史上、逻辑上、实践上都是错误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对立,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

5、素质。针对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反对知识本位,提出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王老先生反驳说这是轻视知识的表现,是与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是相反的,注定要失败的。通过重申传统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以此说明传统教育并不是改革派眼中的应试教育、知识本位,传统教育也是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它是word资料.建立在马克思的个人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上的。教育改革应该建立在之前教育发展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另起炉灶,推翻一切,重头再来,批评改革派只讲发展,不讲继承,违反改革的规律。钟大师对此做出反驳,深刻地辨析了有关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重构了知识观、学习观和课堂文化观。指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6、唯一的出路就是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汲取世界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经验,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人。并大声宣告了凯洛夫教育学时代的终结,引用高尔.多夫的话说到,“以往的课程灵魂必须摆渡到永不回归的彼岸安息,而在此岸的我们则需要新的灵魂”,通过其高超的理论思辨力、令人焕然一新的新思想有力地论证了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的必然性。两位大师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知识观的理解不同,由此引发出不同的推论。其实王老先生批评的当前素质教育轻视知识的思潮并不是新课程所提倡的知识观,而钟启泉所反对的当前教学中的灌输现象也不是传统的教学观所倡导的,两者最大的矛盾就在于都没有真正理解对方的本意,只根

7、据对方的只言片语进行无情的批评。两位专家都是大师级的人物,自然不屑于深入研究对方的理论,而我不同,两家的观点我都得好好学习,因为他们分别代表了中国自建国以来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的集萃和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体系,事实上两家的观点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不是两位大师眼里所谓的水火不容。知识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不同的时代的答案是不同的。我们以前一说到知识,就马上会想到书本,想到教材。在王老先生的眼里,书本即知识,是人类长期探索的经验的理论凝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知识观最大的缺陷是把知识看作现成不变的,是死的,是放在那里让人拿的。在此知识观的指引下,

8、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的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