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城市设计经验

宜兰城市设计经验

ID:47513134

大小:35.1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1-12

宜兰城市设计经验_第1页
宜兰城市设计经验_第2页
宜兰城市设计经验_第3页
宜兰城市设计经验_第4页
宜兰城市设计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宜兰城市设计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宜兰经验系列纪录片观后总结 一、具体规划案例以及获得的经验 1、利用“减法”恢复景点原貌,并在20多年间实施一连串高品质景观工程; 2、一系列便民公共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提高了居民对政府的满意度; 3、对外交通(北宜高速)的建设使得宜兰被纳入台北的发展圈中; 4、确定宜兰的人口承载量为100万,推算出宜兰地区在所有情况之下可能承受的终极人  口承载量是宜兰的总体规划的重要手段; 5、确定规划区避免地质敏感地带,并规划了宜兰棋盘式交通网络避免被动的一环套一环的交通网络格式; 6、路网与小区的规划得到有机结合,在路网分割的每一个社区内配备有必要的公共设施

2、; 7、宜兰容积率的计算,宜兰农村容积率政策一直从严,避免了传统农居的破坏,保存了农村景观; 8、“宜兰厝”活动,以及兰阳平原的地景改造工作,创造属于宜兰的建筑文化; 9、校园改造,多绿化的观念体现了以人为本,校舍建筑也树立了独特的风格,这些校园不但改善了周边社区的环境品质也大幅提升了兰阳平原的地景景观,校园硬体的改善与同时出现的教改运动中的课程改革,产生了相辅相成的效果。    二、跟城市规划相关的理念 1、宜兰内部交通以及对外交通的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专项规划的一部分; 2、容积率的计算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要方法与控

3、制指标; 3、对于民居以及公共设施建筑的设计; 4、路网以及社区理念对城市总体布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5、宜兰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城市设计成功典范。 三、值得大陆借鉴的经验 1、宜兰是一个农业县,大陆新农村建设可借鉴宜兰对农村地区的规划; 2、对于景观景点的规划与改造值得大陆一些景点借鉴; 3、宜兰的交通规划避免了一环套一环的被动模式,相比大陆现在的一些大城市,比如北京的交通规划,宜兰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一.突出城市设计,科学编制概念性规划word教育资料.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在它立国最初期,就聘请联合国专家,历时四年高起点、高质量,

4、编制整个新加坡范围概念性发展规划,以此为总纲,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为未来30-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发展等提供战略指导。新加坡的概念性规划确定以中心区为主体的星座结构,组团发展的科学空间布局,包括:绿色系统、山水系统和保护名胜古迹等城市规划。按照市中心——次中心——副中心的结构将全新加坡划为55个小区进行建设,组团和小区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兼有就业、交通、休闲、居住等功能,居民就近就业,消费,尽可能减少对城市中心交通的压力,缓解上下班交通拥挤窘境。科学的空间布局造就了一流的人居环境,新加坡人的生活越来越舒适和便捷

5、,2003年被国际机构评选为全球生活素质最好的城市。二、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建立鲜明的城市特色新加坡这个花园城市规划的显着特点就是重视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主要表现在道路、水系、建设、绿化的风格上。新加坡的景观、道路建设用叹为观止来形容实不为过。一下飞机,连接市中心宽广的迎宾大道就令人心旷神怡,在街道,城市快速道路两旁宽阔的绿化带中随处可以看到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热带植物,充分体现出赤道附近热带城市的特色,新加坡的河流和小径创造了一个岛中有岛的形象。以新加坡河为例,尽管只是一条15公里长的小河,但它依据河道的曲折和支流的蜿蜒,成功在沿岸周边开辟了一个个

6、休闲场地,不仅实行了水清岸绿,而且修建了克拉克码头和许多娱乐设施,每天河里船艇穿梭,两岸游客如织,己经成了新加坡著名的旅游娱乐区,新加坡的建筑受寸金寸土的土地资源局限,多以高层建筑为主格调,而标志性的建筑群主要集中在新加坡湖畔的中央商务层,一座座新颖独特,气势宏伟建筑物,以其优美的建筑天际线、竖向轮廓线给人置身欧美大都市的感觉,具有强烈时代感。三、注重人本精神,强调人和自然和谐共生word教育资料.新加坡注重非建设空间的管制,处处体现对自然的保护和对人的关怀。为了保护岛屿的自然风光,将大约3000公顷的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以改善

7、城市的生态环境,从武吉知马热带雨林保护区到那些散布于公路旁的鸟类庇护所,所体现的是新加坡人尊重自然法则的思想。为了营造舒适惬意的人居环境,新加坡共建大小337个公园,包括组团之间建有大型公园和生态观光带,每个镇区建有10公顷的公园,居民住宅每隔500米建有1.5公顷的公园。这种见缝插针,重视绿化的环保理念和人本精神引领当地社会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新加坡着手建立连接各大公园,自然保护区,居民区公园的廊道系统,使广大市民能充分享用花园绿色休闲地,能有一种走出居家仿佛被大自然怀抱的感觉。而且新加坡凡是有山的建筑都依山就势,保持山景的完

8、整,凡是临水住宅,都拥有大片的休闲区和亲水住宅,满足了人们“近山近水”的需求,著名的南洋理工大学和东海岸公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