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

小鼠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

ID:47516739

大小:21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1-12

小鼠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_第1页
小鼠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_第2页
小鼠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_第3页
小鼠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_第4页
小鼠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鼠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小鼠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一.实验目的1.掌握哺乳动物细胞原代培养与传代培养中的取材、消化及无菌操作等基本实验技术和操作过程。2.熟悉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况的方法。3.了解细胞原代培养与传代培养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自17世纪下半叶RobertHooke提出“细胞”概念直至20世纪中叶,细胞培养(Cellculture)才逐渐发展起来。现代生命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提是细胞的维持和增殖,因此,细胞培养不仅是细胞生物学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成为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瘤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

2、和神经科学、甚至临床医学的重要内容。细胞培养也是细胞生物学延伸至相关学科的一条主要途径。如今,细胞培养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最常用的基础技术之一。细胞培养是模拟机体内生理条件,将细胞从机体中取出,在人工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和传代,进行细胞生命过程、细胞癌变、细胞工程等问题的研究。细胞培养的直接目的是维持或扩增细胞数量。依据取材于动物组织或培养细胞,细胞培养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1.原代培养(primaryculture)是从供体取得组织或细胞后在体外进行首次培养直至成功地进行首次传代之前的培养。但实际上通常把第一代至第十代以内的培养

3、细胞统称为原代细胞培养。原代培养是建立细胞系的第一步,其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组织块培养法和消化培养法。组织块培养法是指直接从机体取下组织和器官,通过组织块直接长出单层细胞,该培养法是最常用的原代培养方法,其将刚刚离体的、生长活力旺盛的组织剪成小块接种在培养瓶中作为实验材料,一天后细胞可从贴壁的组织块四周游出并生长。组织块培养法操作过程简便、易行,培养的细胞较易存活,适用于一些来源有限、数量较少的组织的原代培养。消化培养法利用酶或机械方法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后,在不加任何粘附剂的情况下,直接移植在培养瓶壁上,加入培养基立即进行培养的方法。该方法主要

4、使用生物化学手段将较小体积的动物组织中妨碍细胞生长的间质加以分解、消化,使组织中结合紧密的细胞连接松散、相互分离,细胞失去与间质的连接,活细胞从组织中释放出来形成含单细胞或细胞团的悬液,分散的细胞易与外界进行新陈代谢互动,在短时间内即可贴壁生长成片。胰蛋白酶主要适用于一些间质少、较软的组织如上皮、肝、肾和胚胎等,胶原酶主要适用于纤维组织、一些较硬的癌组织等的消化中。原代培养最大的优点是,组织和细胞刚刚离体,细胞保持原有细胞的基本性质,生物性状尚未发生很大变化,一定程度上更接近于生物体内的生活状态,可为研究生物体细胞的生长、代谢、繁殖提供有力的手段

5、。一般说来,幼稚状态的组织和细胞,如动物的胚胎、幼仔的脏器等更容易进行原代培养。2.传代培养(subculture)是原代培养细胞或细胞株在体外获得稳定大量同种细胞并维持细胞种延续的过程。当原代培养成功后,培养的细胞通过增殖达到一定数量后,必需对细胞从原培养瓶中加以分离,经稀释后再接种于新的培养瓶中,这一过程即为传代培养,亦称为继代培养或连续培养。如果原代细胞是正常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细胞不断分裂,形成的单层细胞汇合,细胞之间相互接触而发生接触性抑制,生长速度减慢甚至停止;另外,由于密度过大生存空间不足而引起营养枯竭,加之代谢物积累也不利于

6、细胞生长或发生中毒。此时,就需要将将培养细胞从原培养器中取出,加以分离,以1∶2或1∶3以上比率转移到另外培养器皿(瓶)内扩大培养,此过程称为传代(passage)。原代培养细胞经首次传代成功后即成为细胞系,由原先存在于原代培养物中的细胞世系组成。细胞传代后一般经三个阶段:游离期;指数增生期和停止期。培养细胞的“一代”是指传代培养的累积次数,其与细胞世代或倍增不同,细胞转移扩大培养的1代中,细胞约能倍增3~6次。细胞增殖的旺盛程度通常用细胞分裂指数表示,即细胞群的分裂相数/100个细胞。一般细胞分裂指数介于0.2%~0.5%,肿瘤细胞可达3~5%

7、。细胞接种2~3d时分裂增殖旺盛,是活力最好时期,称指数增生期(对数生长期),适宜进行各种试验。  体外培养细胞和生长类型不同,传代培养的方法也不同。贴附型生长的细胞要先进行消化,制成细胞悬液再传代;而悬浮型生长的细胞可直接传代,或离心后传代。3.细胞活力测定:在标准化培养和实验条件下,细胞数目及活力测定极其重要。1983年Mosmann首次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培养细胞活力。MTT的化学名称为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商品名为噻唑蓝。其具有接受氢原子而发生显色反应。检测原理为,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使琥珀酸

8、脱氢,脱下的H+通过受氢体传递,能使外源性染料MTT还原为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物,并沉积在细胞中。细胞中的蓝紫色结晶物可以溶解在二甲基亚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