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感纹枯病品种酶活性比较研究

小麦抗感纹枯病品种酶活性比较研究

ID:47519094

大小:11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1-10

小麦抗感纹枯病品种酶活性比较研究_第1页
小麦抗感纹枯病品种酶活性比较研究_第2页
小麦抗感纹枯病品种酶活性比较研究_第3页
小麦抗感纹枯病品种酶活性比较研究_第4页
小麦抗感纹枯病品种酶活性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麦抗感纹枯病品种酶活性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麦抗感纹枯病品种酶活性比较研究 路兴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济南250100) 吴洵耻周凯南(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泰安271018) 摘要本试验选择了4个对纹枯病抗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对它们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抗病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的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感病品种的,而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差异;人工接种后,各品种的酶活性均增高,但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增加的速度和峰值均大于感病品种。关键词小麦纹枯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大量的研究报道表明,小麦品种对纹枯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但关于抗性机制的研究报道尚未发现。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在植物抗病中

2、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对它们在受侵染植株中的变化特点和与抗性的关系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寄主植物受到病原物侵染后,在抗病组合中两酶的活性升高得快,比感病组合高出若干倍,由此认为它们参与和决定植物的抗性。而另有人认为感病植物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得高且快,故认为它们的增加与抗病性无关,它可能为症状表现的反应[1~9]。关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规律也有不同的报道,有报道认为新酶带出现在感病品种上,也有人报道认为新酶带出现在抗病品种上,而更有一些报道认为没有新的酶带出现[3,4,8,10]。  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1.1.1供试品种选用4个不同抗性品种:昌乐5号、运辐早(

3、高抗品种,病指为4.4和5.0),济南13(易感病品种,病指为42.5),鲁麦14(中等感病品种,病指为22.5)。1.1.2菌种与取样方法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强致病菌株(泰安)在玉米砂培养基上培养,23℃恒温培养14天,待用。沙培小麦,于幼苗三叶期接种,直接把玉米砂培菌撒在幼苗茎基部保湿,于接种前1天,接种后2天、8天、12天分别取样,供试验用。1.2试验方法1.2.1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称取小麦茎基部鲜重1g,加5mlTris-HCI缓冲液(pH8.5)于研钵中研磨成匀浆,4000pm离心15分钟,倾出上清液,必要时残渣用5ml缓冲液提取一

4、次,合并上清液,贮于低温冰箱(0~5℃)备用。取光径1cm比色杯2只,于1只中加入上述酶液10μl,再加入反应液3ml(反应液:0.2M磷酸缓冲液(pH6.0)50ml,过氧化氢0.028ml,愈创木酚0.019ml混合而成)立即开启秒表记录时间,于另一比色杯中加入0.2MH3PO4缓冲液(pH6.0),作为校零对照,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反应30秒时在波长470nm下的光密度值。以每分钟光密度值变化表示酶的活性大小,用以D470nm下,1分钟·毫克蛋白(或克·鲜重)表示。1.2.2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测定称小麦茎基部鲜重1g,加蒸馏水少许,于研钵中研细,转移到50ml

5、容量瓶中,混匀。得到的溶液进行振荡,勿使沉淀下沉,吸取10ml悬浮液,倒入250ml滴定瓶中。加入pH6.4的磷酸缓冲液,再加5ml0.4N的抗坏血酸溶液,混匀,加入5ml0.2%的邻苯二酚溶液,同时开始计时,并振荡溶液。均匀振荡2分钟,以使空气中氧气充分进入溶液中。精确经过2分钟后,加入5ml5%偏磷酸终止反应(实验在20℃水浴锅中进行)。在有1ml0.5%淀粉溶液存在下,用0.01N碘酸钾溶液滴定抗坏血酸的剩余物,直到蓝色不消失为止,同时进行对照滴定。根据所测数据按下式计算多酚氧化酶活性:A==式中:A为多酚氧化酶活性(1g材料20℃下1分钟氧化抗坏血酸的微克分子数)

6、;50为分析物悬浮液的总体积; n为分析物样品重量;10为测定酶活性所取的悬浮液体积(ml);2为反应进行时间(分); a为用于对照滴定的0.01N中KIO3溶液体积(ml); b为用于样品滴定的0.01NKIO3溶液体积(ml);5为0.01N抗坏血酸溶液的毫克换算为微克的系数(=5)。 2结果与分析2.1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表14个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结果(克·鲜重) 品种未接种接种2天接种8天接种12天昌乐5号0.571.10(93.0%)1.35(136.8%)0.94(64.9%)运辐早0.631.12(77.8%)1.45(130.2%)0.95(50.8%)

7、鲁麦14号0.580.75(29.3%)1.13(94.8%)1.05(81.0%)济南130.410.55(34.1%)0.82(100%)0.77(87.8%) 注:()内数值为接种后增加的百分比。 根据4个品种不同接种时期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未接种时各品种之间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差异较小,接种后,各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都增加,抗病品种昌乐5号和运辐早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接种2天后迅速增加,分别增加93%和78%;接种8天后达到高峰,分别增加137%和130%;然后两品种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下降很快,到第12天时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