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消逝 读书笔记

童年的消逝 读书笔记

ID:47521139

大小:19.4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1-12

童年的消逝 读书笔记_第1页
童年的消逝 读书笔记_第2页
童年的消逝 读书笔记_第3页
童年的消逝 读书笔记_第4页
童年的消逝 读书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童年的消逝 读书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对《童年的消逝》的概述该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表述“童年”概念的起源。第二部分主要表述“童年”的消逝及原因。尼尔·波兹曼认为,由于宗教权力膨胀,“识字文化”沦为少数人的特权,很少有人有阅读的能力。知识上的几乎无差距使群体细化难以为继,也没有分离机构对群体加以限制,此时的孩子与成人有同等机会接触该文化中几乎一切的行为方式。童年的概念在中世纪的客观条件下并没有明确产生。童年的概念随着印刷术的诞生被提出。印刷给阅读带来了深刻影响,印刷技术的广泛采用,使知识垄断被打破,掌握成熟阅读能力的成年人与儿童之间距离加大,“自从有了印刷术,未成年人

2、必须通过学习识字、进入印刷排版的世界,才能变成成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必须接受教育”,至此童年的概念才正式产生。而电视无法区分信息的使用权,儿童在接受的信息上也与成人并无二致,儿童通过电视机屏,了解到了成年人特意隐瞒他们的信息,侵蚀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让童年的概念受到了动摇。电视“要求不断有新鲜而有趣的信息吸引观众,因此,电视必须发掘利用文化中每一个现存的禁忌,不加选择地传播,“迅速平等地揭示成人世界全部内容”,这也意味着他们像成人,或者说至少像成人一样,他们已不再是儿童。作者通过大量的例证,阐述媒介像电视一样渗透到各个领域,也改变

3、了人们思考的内容,使童年和成年之间的区别越来越模糊。电视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和使用,促进了童年的消逝,尼尔·波兹曼对于电视媒介的悲观论调使结论引向一个极端:童年消逝的同时也伴随着成年的消逝。在脱离了印刷秩序下的人生阶段,一端为婴儿,另一端为老年,而中间则是“成人化的儿童”。二、“童年的消逝”这一论断是否合理尼尔·波兹曼似乎认为电视是侵蚀童年的万恶之源,但我个人认为这种思维稍显幼稚,或者至少是没有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电视作为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报纸、书籍、纸质刊物等“纸媒”没有本质的区别,所谓“儿童在接受的信息上也与成人并无二致”这一现象,在纸

4、质媒体的时代也一直存在,在过去的任何一个时代也没有人能保证每一个儿童在自己的童年没有机会接触到“成人书籍”。况且在纸质媒体的时代(例如中国古代就是一个漫长的纸媒时代),童年也不比电视时代或网络时代过得更健康、更具有知识性。手机、网络和平板电脑之类的新兴媒体不仅已经成为图像的载体和传播媒介,而且也成为人们通过文字了解世界和相互沟通的新手段。此外,运用这些新媒体的能力,不是通过图像灌输就能掌握的,而是需要一如既往地依赖学校里面的文字语言的学习。不仅如此,认为图像媒介可以解答所有的奥秘、能够促进代际差异消失的观点也是错误的。例如,未成年人完全可

5、以体会出图像媒介上看到的初吻与亲身体验的初吻的感觉有何不同。再如,没有人会把之前在影片中看到山峦的感觉和自己亲自攀登高峰的感觉混为一谈。我们认为的童年应是“天真无邪”,而不是以无知为荣,更不能把无知当做纯洁,每个人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应及时接触到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作为成年人,我们带给儿童的应是正确的价值观和及时的、适当的引导,而不能简单粗暴的否定各种新兴媒体,蒙上了孩子们求知的双眼。三、童年的意义和教育的意义在《童年的消逝》成书30多年后,当下我们可以感知到童年这一概念并没有在社会文化中真正消失。我们甚至可以说,童年的概念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中

6、不断建构与重组。而在当今数字环境下重提“童年消逝说”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探讨童年文化的演进,而涉及到技术对于传播关系,乃至于思维方式与社会关系的重塑与异化等更为广泛的社会议题。重拾“童年消逝说”,在受众本位的数字媒介环境下解读其意义的延伸,是重拾蕴含在此思想中深刻的文化批判精神。只有当教育不把学习者看作受出生和既定使命决定的人,而是看作具有不确定的可塑性的人时,当教育不把教育行动简化为达成任意目标的手段,而是在教育行动中承认儿童不确定的可塑性,并把青年构建成一种生命发展的缓冲期时,教育才能促进个人对社会关系的兴趣,增强个人对人与人之间、分

7、化的社会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适应性。不确定的可塑性、现代青年和民主生活形态之间特殊的亲和力在于,现代社会给予教育成长经历中关键性的过渡问题特别多的关注。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从家庭过渡到公共的幼儿园和学校,从学校过渡到劳动和道德、政治、艺术、宗教这些教育之外的行动领域。在现代条件下,教育成功的前提条件是:当未成年人能够找到一门职业,通过劳动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并且进入社会行动领域,在其中与他人一道自主地继续学习、判断和行动时,教育才宣告结束。三、现代社会的“童年”仍需要守护尽管我们当前认为尼尔·波兹曼教授“童年正在消逝”的论断并不合理,但是电

8、子信息媒介所具有的负面作用对童年的威胁和影响仍不可忽视。我们有必要警惕和预防电子信息媒介对儿童生活状况的消极影响,提醒我们要注意教育所应承担的责任。电子媒介在儿童的发展中是一把“双刃剑”,我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