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论

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论

ID:47536818

大小:23.1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1-14

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论_第1页
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论_第2页
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论_第3页
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论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观【摘要】幸福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现实活动和理想追求。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幸福问题是主体性的问题,并且与善、德性等问题有紧密的逻辑关系。他认为最高的善就是幸福,幸福是灵魂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德性原则即中道,思辨活动是至上的幸福。他在其伦理学代表作《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告诉人们,只有按照德性生活,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他的德性幸福观启示我们在追求幸福时应当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个体幸福与集体幸福的关系,重视理智德性,提高实践智慧。【关键词】尼各马科伦理学;幸福;德性;思辨一、亚里士多德的

2、幸福观渊源及基本思想1.幸福是最高的善。《尼各马科伦理学》开篇就说:“一切技术,一切规划以及一切实践和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标。因为人们都有个美好的想法,即宇宙万物都是向善的”【1】。善被合理地认为是世界万物追求的目的。由于实践形式的丰富性和科学技术的多样性,所以目的也不尽相同。例如“医术的目的是健康,造船术的目的是船舶,战术的目的在于取胜,理财术的目的在于发财”【1】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至善”是一种生活的完满和自我的完善,包括人的才德潜能的充分实现和身体的健康。在这一层面幸福倾向于一种描述状态的称之为“活

3、得好”的幸福。2.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对于亚里士多德而言,德性和德性活动是不同的,他在文中讨论的德性是作为行动的主体的运用,并强调幸福在于做德性而非拥有德性。“因为一种东西,你可以拥有而不产生任何结果,就如一个人睡着了或因为其他某种原因而不去运用他的能力一样。但是活动是不可能不行动,有活动的人必定是要去做,并且要做得好。”【1】从这方面我们把幸福理解为德性的实践活动,称之为“做得好”的幸福。3.思辨活动是最高的幸福。亚里士多德把人的生活分为三种:享乐生活、政治生活和思辨活动。享乐生活其实是一种奴性的

4、生活,而那些看重名声的人认为幸福是一种荣誉、威望,他们追求的就是政治生活。他认为这两种生活都太肤浅,只有思辨的生活才是最高贵的生活,才是最高的生活。“完满的幸福是一种思辨活动。”因为思辨是人的本性最好部分的实现活动,是最强大的,它本身即为目的,具有自足性、持久性,能给人的身心带来纯洁的快乐,思辨越多幸福就会越大。“如若人以理智为主宰,那么,理智的生命就是最高的幸福。”【1】4.获得幸福需要外部条件的补充。亚里士多德把善分为外在的善、灵魂的善和身体的善三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灵魂的善。这三种善分别指代财富、德

5、性和健康。幸福是灵魂最善的部分,但是幸福的实现需要外部条件的补充。“正如我们所说,赤手空拳是不可能或难于做好事情,有许多事情需要使用策略,方法技巧,通过朋友、财富以及一定的政治权势才能做得成功。”【1】同时,幸福的实现还需要外在的时运亨通为其补充,但是机遇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人的幸福需要靠自身的努力,所以不能把幸运等同于幸福而论。二、德性及其遵循原则对与亚里士多德同时代的希腊人来说,所谓的德性表达了一种卓越。人的灵魂可以分为理性部分和非理性部分,以此类推,他把德性分为两种:理智德性和伦理德性。“理智的德

6、性是指个人在理智上表现的卓越特点,而伦理德性是个人道德品行的卓越品质。德性是品格特征,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因一定的生活习惯或方式养成的稳定的个性品质。”【2】这种品质使拥有这种品质的人善良和高尚,并且使他能够出色地的体现出其能力和价值。如前面所述“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幸福有两要素:一是合乎德性,二是现实活动。可见德性和现实活动是人获得幸福必不可少的。那么什么才是最完满的德性?1.德性遵循中道。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由于德性品质是在现实活动中形成和表现的,德性与生活中的行动选择有关。“德性是使得我们能

7、在实践事务上命中对我们而言的适度,从而使得我们好并且使得我们的活动完成得好的品质。”【2】行动与情感有过分、中道和不及三个不同的程度,如“勇敢”的这一德性“过分”就是“鲁莽”,而“不及”就是“懦弱”。每一种具体的德性其卓越实现都遵循于中道。“德性就是中庸品质,中庸之道,是过度和不及的中间者,中庸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由于它以正确的理性为依据,必然存在某种准则,合乎德性的行为是高尚的、美好的,并且是为了高尚和美好。2.德性与幸福的关系。一个有德性的人,无论是什么环境下都能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功能,为高尚的目标

8、奋斗,不惧怕任何艰难坎坷,也应该是幸福的。所以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德性是通往幸福的根本途径,幸福是人的终极目标。人的幸福在于德性,是德性的实现,德性与幸福之间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著名伦理学家斯宾诺莎也曾指出“幸福不是德性的报酬,而是德性自身”。幸福生活就是一种至善的德性生活。三、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后备军,每一个大学生以什么样的姿态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发展。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