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技术方案

抽样技术方案

ID:47574675

大小:7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1-16

抽样技术方案_第1页
抽样技术方案_第2页
抽样技术方案_第3页
抽样技术方案_第4页
抽样技术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抽样技术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抽样设计方案一、调查目的、范围、对象及内容1.1调查目的①建立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状况的指标体系,形成各项心理指标的系列标准化测查工具。②建立6-15岁各年龄段中国儿童青少年的各项心理发育特征常数,满足与儿童青少年教育、发展诊断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需求。③建立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数据库,为相关学科提供基础性科学数据,促进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④为政府和公众提供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报告及相关政策咨询报告。1.2调查范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除外)中所有6-15岁在校青少年儿童覆盖地区。1.3调查对象全国(港、澳、台地区除外)6-1

2、5岁的在校青少年儿童,基本对应的是小学和初中在校学生。1.4调查内容①调查儿童青少年的认知能力。②调查儿童青少年的学业成就。③调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性。调查方式是问卷测评,采用三套测评问卷,分别用于测试儿童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与社会性。二、抽样方案设计的原则与特点2.1设计原则精选范本,供参考!抽样设计按照科学、效率、便利的原则。首先,作为一项全国性抽样调查,整体方案必须是严格的概率抽样,要求样本对全国及某些指定的城市或地区有代表性。其次,抽样方案必须保证有较高的效率,即在相同样本量的条件下,方案设计应使调查精度尽可能高,也即目标量估计的抽样误差尽可能小。第三,方案必须

3、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仅便于具体抽样的实施,也要求便于后期的数据处理。2.2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特殊要求及相应的处理方法①PSU不超过150个,越少越好,但也要兼顾调查的精度②总样本量控制在15万上下,将全部样本一分为三,分别接受三套问卷测评。③为便于对各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状况的比较分析,要保证6-15岁的各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儿童人数基本相等。④还将对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的发育状况,进行地区、城乡、性别、年龄等不同层面的对比分析。2.3抽样方案的类型与抽样单元的确定对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是一项全国性抽样,所以必须采用多阶抽样,而多阶抽样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选取抽样单元,由于第一阶抽

4、样是整个抽样的第一步,所以它的抽样单元的选取决定抽样调查效果好坏。由于对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调查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要求具体到全国各个地区,所以第一阶段抽样时不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划分界线,而是选择区、县作为初级抽样单元。选择区、县抽样的好处是样本量大,更具有代表性,从而获得更好的抽样效果。本抽样方案采用分层五阶抽样。各阶抽样单元确定为:  第一阶抽样:区(地级市以上城市的市辖区)、县(包括县级市等);  第二阶抽样:街道、镇、乡;  第三阶抽样:城里中小学、镇里中小学、乡里中小学;  第四阶抽样:班级;  第五阶抽样:个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使抽样效果更好,对第一阶抽样中

5、的区、县根据一定的标准再进行细分。另外,不同抽样阶段抽样方法也不同,每一层内前三阶抽样均采用按与学校数量成正比的不等概率系统抽样(PPS系统抽样),而第四阶采用全体调查,第五阶抽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三、样本区、县的选取精选范本,供参考!3.1全国区、县的调查总体至2013年04月,全国共有2852(不含港澳台)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共有860个市辖区,368个县级市,1453个县,117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1个特区,1个林区,将这2852个县级行政单位(860个区及1992个县)作为此次调查的调查总体。3.2区、县分层由相关资料可知,青少年儿童的家庭背景、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

6、、学校的教育环境、社会文化因素等影响因子对青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征的形成有着大小不一的冲击,因此,为了提高调查质量和增强抽样效果,需要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对区、县再次进行分层。而对于区、县,许多表示人口特征(除人口总数)及经济文化发展指标(除所在省的人文发展指数及县的人均GPT)的资料都无法得到,经过多方研究,我们对区县的分层按以下两种标识进行。(1)地域我国幅员广大,各地经济、社会、文化与气候的地域差异极大,而所有这些因素都与青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状况密切相关。我们首先将所有县按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位置分成3大层13个子层,(各省括号内的数字为它们的人文发展指数(HumanDevelopme

7、ntIndex,简称HDI),在全国的排位,参见附表)。地域分层如表1:表1全国区、县的地域分层 大层所含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大层(东部地区)子层10:上海(1)、北京(2)、天津(3)子层11:辽宁(5)、山东(9)子层12:江苏(7)、浙江(6)子层13:福建(8)、广东(4)、海南(13)第二大层(中部地区)子层21:黑龙江(10)、吉林(12)子层22:河北(11)、河南(18)、山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