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十四4.2山地的形成含解析

2020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十四4.2山地的形成含解析

ID:47646807

大小:74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15

2020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十四4.2山地的形成含解析_第1页
2020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十四4.2山地的形成含解析_第2页
2020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十四4.2山地的形成含解析_第3页
2020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十四4.2山地的形成含解析_第4页
2020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十四4.2山地的形成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十四4.2山地的形成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核心素养提升练十四山地的形成(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淄博模拟)某平原分布有深厚的沉积岩层,且基岩裸露。左图示意该区域地表岩层分布,右图示意三种岩石样本。据研究,河流的搬运能力与其流速、流量有关。据此完成1、2题。1.该区域砾岩沉积期间到页岩沉积期间最可能发生的是()①河流落差增大②河流落差减小③河流流量增大④河流流量减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该平原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分别是()A.背斜沉积平原B.向斜沉积平原C.背斜剥蚀平原D.向斜剥蚀平原【解析】1选D,2选C。第1题,砾岩、砂岩、页岩属于沉积岩,河流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沉积物的颗

2、粒越大。砾岩的组成颗粒较大,说明当时流量较大,河流落差大,流速较快;页岩的组成颗粒较小,说明当时流量较小,河流落差减小,流速较缓,沉积颗粒较小。因此②④正确。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图中表层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属于背斜构造;由岩层裸露可知,该地受外力侵蚀,岩层缺失,从而形成剥蚀平原。下图为某地岩层与河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图中所画的甲—丁四条河流中,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丁4.该河()A.发育于断层处,岩层破碎,侵蚀成河B.发育于地堑处,地势低,汇水成河C.发育于向斜处,地势低,汇水成河D.发育于背斜处,岩层破碎,易侵蚀成河【解析】3选B,4选D。第3题,根据岩层

3、新老关系,图中所画的甲—丁四条河流中,甲、丙、丁都位于向斜构造部分,向斜槽部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不易形成河流。乙位于背斜顶部,易侵蚀成谷地,出现河流。第4题,该河发育于背斜处,岩层破碎,易侵蚀成河。图示岩层没有错动,没有断层形成。向斜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方法技巧】地质剖面图的判读(2018·亳州模拟)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下表是某地地表由南向北每隔50米,依次从①到⑤观测到的地表海拔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⑥点在②点以西50米。据此完成5~7题。观测点①②③④⑤⑥地表海拔/m104102104102106103同一沉积

4、岩层1141214105埋藏深度/m5.②处是()A.背斜谷B.向斜谷C.背斜山D.向斜山6.②处东西向地层剖面图可能是()7.④处是很好的()A.储气构造B.储水构造C.储油构造D.铁矿带【解析】5选A,6选A,7选B。第5题,由材料分析可知,②地海拔高度比两侧的海拔要低,说明②地为谷地;①地地下岩层的海拔高度为104-11=93米;②地地下岩层的海拔高度为102-4=98米;③地地下岩层的海拔高度为104-12=92米,②地的岩层向上拱起,说明②为背斜,综合判断②处为背斜谷。第6题,根据材料分析可知,②处的岩层的海拔高度为102-4=98米,⑥地位于②地的正西部,而且⑥的岩层海拔高度为

5、103-5=98米,说明东西走向的岩层在同一高度,说明②处东西走向的岩层为水平的,因此②处东西向地层剖面图可能是A。第7题,读图分析可知,③地地下岩层的海拔高度为104-12=92米;④处的岩层海拔高度为88米;⑤处的岩层海拔高度为106-10=96米,④处的岩层比两侧的岩层都低,说明④处的岩层向下弯曲,说明该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2018·泉州模拟)大同盆地是数百万年前开始形成的断陷盆地,山地与盆地之间有断层分界,盆地内部也发育了众多断层。下图示意大同火山群地貌及横剖面,图中古湖存在时间长达200万余年,期间由于气候变化,湖泊多次出现进退。据此完成8、9题。8.图中古湖

6、湖床较盆地北部地势低是因为同一时期()A.岩体沉降差异B.流水侵蚀差异C.物质堆积差异D.火山活动差异9.古湖于数万年前彻底消失,推测其消失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全球变冷,水源封冻,湖泊干涸B.全球变暖,气候变干,蒸发旺盛C.地壳运动,河流侵蚀,湖水外泄D.火山活动,岩浆喷发,掩埋湖泊【解析】8选A,9选C。第8题,材料显示大同盆地为断陷盆地,因此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流水侵蚀差异与物质堆积差异为外力作用;火山活动主要体现在强、弱等方面,图中未反映。第9题,在古湖南、北两侧均有断层以及地壳的上升运动,在湖的南侧还有河谷,因此地壳运动、河流侵蚀、湖水外泄是古湖消失的主要原因。某地理兴趣小

7、组实地考察北大河,并绘制出了该河的两级冲积扇示意图。查阅资料得知,图中两级冲积扇的形成与河流流量变化关系小,与断层关系密切。据此完成10、11题。10.该区域冲积扇与断层形成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断层a→大冲积扇→断层b→小冲积扇B.断层a→小冲积扇→断层b→大冲积扇C.断层b→大冲积扇→断层a→小冲积扇D.断层b→小冲积扇→断层a→大冲积扇11.上图甲、乙、丙、丁四地,不易出露泉水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