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箱出运、运输及安装施工方案

沉箱出运、运输及安装施工方案

ID:47678984

大小:665.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1-27

沉箱出运、运输及安装施工方案_第1页
沉箱出运、运输及安装施工方案_第2页
沉箱出运、运输及安装施工方案_第3页
沉箱出运、运输及安装施工方案_第4页
沉箱出运、运输及安装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沉箱出运、运输及安装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气东输二线大铲岛枢纽站陆域形成工程码头工程沉箱出运、运输及安装施工方案编制单位: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西气东输二线大铲岛枢纽站陆域形成工程项目经理部编制:            技术负责人: 编制日期: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1.1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西气东输二线大铲岛枢纽站陆域成工程施工图纸》;1.1.2《西气东输二线大铲岛枢纽站陆域形成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1.3《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2-2009);1.1.4《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1.1.5西气东输

2、二线大铲岛枢纽站陆域形成工程水工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及施工技术要求;1.1.6我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1.1.7本方案适用于沉箱出运、运输及安装。1.2简要说明:本施工方案是西气东输二线大铲岛枢纽站陆域形成工程码头工程沉箱出运、运输及安装施工生产过程控制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明确各个环节的施工方法、措施、程序和标准,贯彻执行设计意图,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从而达到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安全生产的综合目的。2工程概况2.1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大铲岛枢纽站陆域形成工程码头工程沉箱共计27座,在我公司东莞

3、预制场预制,沉箱采用单列台车横纵移,起重船起吊沉箱到自航驳船上,自航驳船运输的出运工艺运输至施工现场,现场采用起重船吊装。2.2主要工程量及参数沉箱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表中尺寸单位为米):沉箱型号外型尺寸(长×宽×高)舱格尺寸、数量单座砼量(m3)单重沉箱数量CX17×5.18×6.14.28×2.6×260.64152t11CX27×4.94×5.24.04×2.6×251.34129t6CX37×5.18×5.24.28×2.6×256.681422CX47×5.18×6.14.28×2.6×260.6414682.3气象2.3.

4、1一般风况本区域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强风向为ESE,次风向为ENE向及E向;2.3.2雾全年雾日多出现在冬春两季,其中尤以2月、3月份雾日最多,6~11月雾日少见。水文特征2.3.3潮汐与水位潮型及主要潮位特征值本港潮汐类型属规则日潮港区。潮位特征值如下(以当地理论最低潮面起算,下同):最高潮位3.04m最低潮位-0.29m平均高潮位2.39m平均低潮位1.02m平均潮差1.37m涨潮平均历时6:17落潮平均历时6:17设计水位设计高水位:3.04m(高潮累积频率10%)设计低水位:0.41m(低潮累积频率90%)极端高水位:

5、4.14m(50年一遇)4.89m(100年一遇)极端低水位:-0.29m(50年一遇)3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3.1沉箱出运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3.1.1工艺流程图沉箱检查验收合格→沉箱顶升→抽去横移沟槽上部盖板→横移车就位→落顶→沉箱横移→沉箱顶升→横移车换为纵移车→沉箱纵移→起重船、驳船驻位→起重船起吊沉箱到自航铁驳上3.1.2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⑴沉箱吊点、吊索具配置及受力情况因CX1型号沉箱最重,本次计算以CX1沉箱为例,其它型号沉箱吊环直径和吊环配置与CX1相同。①CX1沉箱自重单重=砼60.64m3×2.5t/m3+吊环0.25

6、t×4(预估)+盖板1t=153.6t,根据《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267-98)》:重力标准值为Gk=153.6×9.8=1505.28KN,重力设计值为F=Gk×1.3=1957KN②吊点、吊索具配置及受力情况根据沉箱重量及施工现场作业条件,拟选用250t起重船,起重船作业时采用单钩起吊,吊索使用两根钢丝绳,钢丝绳串扣连接,吊环及钢丝绳布置见下图(图中尺寸单位为毫米),施工中必须保证吊环埋设位置精确。CX1吊环及钢丝绳布置平面图③吊环受力计算确定起重船钩头到沉箱顶口吊环底部的垂直距离为10米(图中尺寸单位为毫米)。前后

7、墙吊点所受竖向力的合力如下图(图中尺寸单位为毫米):根据吊环及钢丝绳布置图所示,取吊环1和吊环3连接的钢丝绳受力进行计算:∵吊绳需承受总力为:1957KN,沉箱左右对称∴P1+P3所需承受的竖向力为1957/2=978.5KN;根据力矩平衡原理:3.164P1-2.536P3=0解得:P1=435.35KNP3=543.15KN根据竖向力P1、P3求钢丝绳的斜拉力P1′、P3′:P1′=P1/sin(arctg(10/3.587))=435.35/sin(arctg(10/3.587))=462.511KNP3′=P3/sin(arc

8、tg(10/3.153))=543.15/sin(arctg(10/3.048))=567.822KN由于沉箱左右对称,钢丝绳串扣连接,可得:P1=P2,P1′=P2′;P3=P4,P3′=P4′,即吊环1与吊环2受力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