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专题复习二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专题复习二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

ID:47681478

大小:4.23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0-22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专题复习二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专题复习二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专题复习二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专题复习二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专题复习二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专题复习二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章末专题复习二专题一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1.获取图中重要信息(1)图名:可反映图示事象所在的地理位置或图的核心内容。(2)图例:反映岩层的新老关系和不同的岩石类型。(3)指向标和比例尺。2.据图中信息进行以下分析应用分析图像要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重点观察分析以下要点。20(1)分析图中地质构造特征:如区分背斜、向斜,有无断层,有无火山构造,有无岩层缺失,如背斜顶部的岩层缺失。(2)判定岩石类型:具有层理构造或有生物化石的必为沉积岩;有无侵入岩和变质岩,变质岩往往紧邻岩浆侵入体,火山锥上必为喷出岩,在判读岩石类型的基础上进而判断其特征。(3)判定地质构造或岩层形成顺序:一般而言,沉积岩层下

2、老上新,岩浆侵入体或断层、褶皱、火山喷发晚于其所在的沉积岩层,总之,之后出现的破坏是在原有岩层的基础上形成的。如图所示,图中有侵入岩,说明在某沉积岩层形成之后,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被侵入岩层的形成时间。(4)推测岩层形成环境①岩层中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岩层形成时是海洋环境。沉积岩层中有煤、石油,反映出该岩层形成于暖湿的气候环境,当时周围有森林或其他丰富的有机物质。石灰岩反映出温暖的浅海环境。②岩层呈水平状态,且从下至上由老至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明显变化。(如图所示)③某种岩层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当时地壳隆起,地势升高,终止了沉积过程

3、;二是隆起后被外力侵蚀;三是当时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如图所示)④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是由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岩层遭受外力侵蚀形成的。在侵蚀面上又经过沉积、固结成岩,形成新的岩层。(如图所示)⑤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颠倒是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如图所示)20⑥若出现断层,说明相应岩层形成后,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甚至出现过地震。(5)在上述判断分析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工程选址、资源开发、旅游观光等。[应用体验]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

4、剖面图,回答1~2题。1.有关图中地貌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B.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D.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2.图中(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B.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C.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D.形成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为②①③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岩层的构造、断层、河流等信息可知图中地貌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力作用可能与板块的挤压作用有关;甲山脉所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乙山脉所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因而两山脉的形成原因不同;丙河流形成于断层处,主要与断层处岩体破碎,容易被侵

5、蚀成河谷有关。第2题,图中①处位于背斜,为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图中②处为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③处为岩浆岩,不可能含有生物化石;图中②处岩层位于①处岩层下面,说明②处岩层形成时间早,③处岩层侵入①处岩层,说明③处岩层形成时间晚。20答案:1.D 2.D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3~4题。3.该地的几次主要地质作用,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是(  )A.褶皱、断层P2、断层P1B.断层P2、断层P1、褶皱C.断层P1、断层P2、褶皱D.褶皱、断层P1、断层P24.c岩层在断层P2右侧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A.被a、b岩层覆盖B.没有发生沉积作用C.抬升以后遭到外力侵蚀D.下陷

6、侵入d、e岩层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褶皱上部岩层a、b呈水平分布且褶皱顶部平缓,说明a、b两岩层出现在褶皱之后;另外,断层P2破坏了褶皱,说明断层P2发生在褶皱之后,但断层P2没有破坏b沉积层,说明断层P2出现在b沉积层之前,而断层P1破坏了b沉积层,说明断层P1出现在b沉积层之后。故选A项。第4题,在没有形成a、b岩层之前,P2右侧c岩层随地壳抬升而出露地表,后被外力侵蚀破坏掉,然后该处岩层又下降形成图中状态。答案:3.A 4.C专题二 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判读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影响因素对气候(气温、降水)的影响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决定热量带大气环流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

7、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风带信风:一般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温暖湿润;西风:温凉湿润,易带来阴雨天气;极地东风:寒冷干燥下垫面海陆位置大陆东西两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内陆和沿海的大陆性和海洋性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地形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