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底栖动物研究概况【文献综述】

小型底栖动物研究概况【文献综述】

ID:476836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08

小型底栖动物研究概况【文献综述】_第1页
小型底栖动物研究概况【文献综述】_第2页
小型底栖动物研究概况【文献综述】_第3页
小型底栖动物研究概况【文献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型底栖动物研究概况【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小型底栖动物研究概况摘要:底栖生物近几年来越来越被深入的认识到作为海洋环境质量指示生物的重要性及优越性。因此近几十年作为海洋生态监测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体系的指标,已被广泛研究和推广当中。底栖生物,尤其是小型底栖动物的研究开展是从这个世纪开始的,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人类环境的日益恶化,同时已有的化学环境监测方法暴露出的不足之处使得以底栖动物为代表的生物环境监测方法的成熟及应用已变得十分紧迫。同时小型底栖动物研究同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等的联合应用,是我们对未来生物在资源与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充满信心!关

2、键词:小型底栖动物;环境监测;生物丰度;生物多样性1底栖生物研究的历史1891年,德国Haeckel首先提出“底栖生物”(ben-thos)这个名词。目前对海洋底栖生物(marineben-thos或marinebenthon)的定义为:指那些生活于海洋沉积物底内、底表以及以水中物体(包括生物体和非生物体)为依托而栖息的生物生态类群。当然在现今的研究中,底栖生物还包括淡水底层栖息生物。底栖生物我们可加以细分为底栖植物和底栖动物。在我们实验中为主要材料的小型底栖动物是指在对底栖动物分选时通过0.500mm孔径网筛但被0.050mm孔径网筛保留的后

3、生动物.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出采用底限为0.031mm的网筛更为合适,因为在0.031mm的网筛上残留有很多后生小型生物的成熟个体。2小型底栖动物研究的意义小型底栖动物是许多经济鱼、虾和贝幼体阶段的优质铒料,是底栖食物网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并且群落结构、多样性格局和生物量变动直接影响大型经济无脊椎动物幼体的补充。其生物量一般很难超过大型底栖动物20%,但在近岸、河口、海湾和深海其生物量大体与大型动物相当,因而在全球生物地化循环中占有重要位置。现有证据表明,小型底栖生物对异养微生物的摄食、胁迫和调控过程具有全球尺度的效应。又加上其野外取样简便,极大的

4、物种丰富度(比大型动物高一个数量级),生活周期短、每年平均3~5代,生活史中无浮游阶段等,使这类生物成为海洋环境质量重要的指示生物。因此近几十年作为海洋生态监测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体系的一个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3小型底栖生物的研究进展小型底栖动物作为水体基本生物,为水层-底栖耦合和资源补充机制提供基本参量,也是对水体环境变化敏感型生物。对小型底栖生物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主要作为起始研究阶段。虽然对小型底栖动物主要类别——线虫——的研究早在300多年前就开始了,但科学的观察和鉴定小型底栖生物还是在

5、这个时期。并且从30及40年代开始对小型底栖生物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并计数了所有的类群。1950~1970年:小型底栖生物系统分类的加速发展期和群落定性描述阶段。在这个阶段,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分析整个群落结果成为一种有效的生态学手段,并且人们开始认识到底栖生物对水域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作用。十九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实验生态学快速发展时期。这一阶段随着人类水域环境污染的严重人们开始加快对环境指示生物的研究,以期望以有效生物指引人类环境监测与保护工作。4小型底栖生物的研究方法采用塑料注射器改制成直径2.9cm的取样管,在未受扰动的情况下,取3重复样品

6、。芯样长10cm,取出后立即按0~2cm、2~5cm、5~10cm三层,分层装瓶,用5%福尔马林固定,并在广口瓶外面标注采样站点、采样日期等内容。记录当时的海水温度、海水盐度及泥温。在样品带到实验室后,将固定样品分别用500微米,250微米,125微米,63微米及31微米的套筛过滤,后四层网筛截留的即为小型底栖生物,用比重为1.15的LUDOX-TM溶液悬浮离心,在WilddM5A型解剖镜下,按类群分别挑选计数。5生物学方法相对于化学方法监测环境变化的优势一、不受潮汐、波浪、海流等的作用—污染物大多以化学物质为主,其含量随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化,应

7、用化学方法检测只是指示出采样当时的污染状况,不能全面的以周期方式反映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尤其是当我们需要水域环境现在和过去水质和底质环境的状况,进而推测环境污染的全过程。二、能说明污染物对水域生物的危害及影响——应用化学方法只能反映污染物的实际效应,却不能反映多种污染物混合后对海洋生物综合影响的结果。但是生物监测的应用却弥补类这点缺陷。三、能检测到水域中化学方法难以检测到的微量污染物——在水域中经常会出现某种或某几种微量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及使用仪器都很难监测得到,这时由于生物有对污染物的高富集能力,从而较为轻松的从浓缩着污染物的底栖生物体内测的

8、该物质。6应用小型底栖动物作为生物监测途径所存在的问题一、地域性限制:在不同地域,生态群落由于地理环境以及本身种类差别,对污染物的耐受程度也会相应有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