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提高教育高质量地研究与对策

普通高中提高教育高质量地研究与对策

ID:47711161

大小:3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30

普通高中提高教育高质量地研究与对策_第1页
普通高中提高教育高质量地研究与对策_第2页
普通高中提高教育高质量地研究与对策_第3页
普通高中提高教育高质量地研究与对策_第4页
普通高中提高教育高质量地研究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提高教育高质量地研究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档普通高中提高教育质量的研究与对策高中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阶段,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校质量立命、内涵发展,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与时俱进、提高教育质量,践行《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务所在。我们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是一所省级标准化高中。学校位于兴平市南郊,建校于1953年。现有教职工301人,开设69个教学班,学生5000人。近几年,学校管理以过程管理为核心,实行“三化”管理模式:学校管理“条块网络化”,教学管理“分层序列化”,学生管理“全程立体

2、化”;教学管理方面全力推行“651—精细化过程管理”(以过程管理为核心,精化环节,细化要求:即把教学过程精化为“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测——教研”6大环节,细化为51条要求。“精”是以减法做加法,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细”大全实用文档是以细节定胜败,一粒沙里有世界,一瓣花上见人情)。全体师生团结进取,凝聚智慧,负重开拓,夯实过程,精细管理,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高考连续6年实现了正增长,学校连续4年荣获兴平市高考目标责任综合考核第一名,连续三年荣获兴平市委市政府10万以上重奖,多次荣获咸阳市市委市政府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咸阳市教育局教育教学先进单位。2011年

3、10月获咸阳市委市政府“陕西省高中教育316工程督导评估”——学校评估、校长评估“双优秀”。我校发展正处于“小频幅、低频率、稳重有升”的瓶颈关口,需要迅速查找出症结所在,紧锣密鼓实施瓶颈突围,夯实质量提升,实现跨越发展。因此,我们采取查看设施、翻阅资料、检索档案、发放问卷、集体会诊、专家咨询等多种形式,以“我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研究与对策”为中心课题,按照“基础设施——高效课堂——师资队伍——管理特色——有效高考——德育工作”六个子课题,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了翔实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调研内容1、基础设施基本情况:“一流环境立校,基础建设为先。”大全实用文档几年来,学校先后建成了

4、综合楼、科技楼、三栋学生公寓、大型餐厅;修建棚河花园、新式校园大门、校内花园、健身角、文化长廊;装备了物化生实验室、图书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多功能阶梯教室,微机室。同时,建成了集中心控制系统、监控系统、广播系统、多媒体教学互动系统、图书电子阅览管理系统为一体的数字化校远全程网络系统;建成了校园安保视频检测系统、四周围墙红外线报警系统;另外,规划、建成了校园文化长廊。幽雅的环境、先进的设施与丰厚的文化底蕴相得益彰,为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存在问题: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应该说,学校近几年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发大全实用文档展的最好时期。但是,面对300名教职工、

5、5000名学生、69个班的巨大办学规模,我们深感我校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超大班额、资源短缺、配置不足的矛盾相当尖锐。一是运动区,操场面积较小、体育设施落后,硬化场地数量少,器械严重不足,没有塑胶跑道,没有人工草坪。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体育活动课的效果:体育课堂教学、阳光体育活动、学生健身锻炼等均受到较大影响。二是生活区,供需矛盾突出,不能全员满足学生生活需要。公寓、餐厅、开水灶,建筑面积不足,拥挤排队、耽搁时间;冬无取暖装备,夏无降温设施。三是教学区,教(部)室数量不足,导致大班额、超大班额现象严重;微机、多功能教室配备数量有限,导致教学手段比较传统落后;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电

6、子备课室、活动部室数量不足,科目不健全,个别课程专职教师配备匮乏,导致学生实验、教师备课、学术研讨等开展乏力。2、高效课堂基本情况:实现从“有效课堂”到“高效课堂”的飞跃,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体现课堂中心地位、减负增效的必然选择。学校由教务科研处引领,制定了较为具体可行的《南郊中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导学制”课堂实验,目前已完成了“高效课堂活动”第一阶段——“宣传学习”阶段的工作,正处于第二阶段——“实践调研”阶段的关键时期。总的来说,全体教师统一了认识,转变理念,催生了行动。存在问题:大全实用文档我校的高效课堂建设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7、一是参与率不高,课题性参与的课堂实践仅仅9科21人(数语外3科每科3人,物化生、政史地6科每科2人);其他多为非课题随机性尝试参与。二是研究度不深,仅仅停留在实践感性的层面,还远远不能深入到新课改理念、教育学理论的深处,过程体验占主导,理论升华赏为空白。三是是成果化薄弱,需要在高效课堂领导小组的引领下,科研教务团结校两市级学科专家、骨干教师,结晶智慧,争取在教师主导性的理念转变、学生主体性的学法转变、教学过程性的环节落实、教研创造性的方法探究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