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

《故都的秋》教案

ID:47737323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1-16

《故都的秋》教案_第1页
《故都的秋》教案_第2页
《故都的秋》教案_第3页
《故都的秋》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故都的秋》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故都的秋》教学方案设计教材概述《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对故都北平秋景的细腻描摹中流露出内心的眷念和落寞之情的抒情散文,全文紧扣故都秋的“清、静、悲凉”“浓郁”的特点,描绘了“破院秋色”、“落蕊秋意”、“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枣其景”等几幅画面,通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方法,将客观景物(故都的秋)与作家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落寞。根据《故都的秋》的文章特点,教者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有感情的朗读和通过作者对故都悲凉秋色的描写,通过文章语言的品味,探究文字背后的郁达夫。难点定位将文章的五幅画面作为探究的对象,让

2、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的诵读,体会作者对故都秋的眷念和落寞之情。2.探究法:在熟读课文的情况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文字背后的郁达夫。3.讲授归纳法:教师对学生讨论进行归纳小结,形成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对文字背后郁达夫的把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诵读,积累语言材料。2.了解郁达夫及《故都的秋》的艺术特色。3.通过对文章经典画面的探究,了解和掌握探究性学习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强化诵读,训练语感。训练学生在阅读中快速把握文章意蕴,并作适当归纳的能力。2.领会课文

3、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3.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提升自我探究与总结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体会作品的感情色彩同当时的时代背景的内在联系,理解一个正直文人不满于现实又无法找到出路的苦闷心境。重点、难点《故都的秋》也是中国现代散文名篇,它充分显示了作者的个性气质和独特的生活感受、兴趣爱好、文化品位。作者通过描写了故都秋天风物,以及这些风物的特点描写来折射自我的内心世界。文章描写了那些风物,如何描写?文字的背后站着一个怎样的郁达夫?这些都是鉴赏这篇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活动诵读、鉴赏思考、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选取

4、传统教材中峻青《秋色赋》若干段进行朗读。读后问:这段秋景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丰收,色彩绚丽,喜悦热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评赏、探究一下郁达夫写于七十年前的一篇同样写秋天散文——《故都的秋》我们看看郁达夫所描写的故都秋景与峻青笔下的秋景有何不同?二、简介作者及其艺术风格、本文的写作背景。(根据文意的需要来夹带介绍)郁达夫(1896—1945)现代著名作家,浙江省富阳人,是“创造社”的重要成员。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家庭的变故、国家的现状,激起了作者无限愤慨,后流亡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战争

5、。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等,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本文写于1934年8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这段时间,他思想苦闷,创作枯淡,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游山玩水,留下了一些很好的游记。三、范读、感知播放课文朗读,学生看书默读,感知课文。四、诵读、感悟选择重点章节,邀请同学就配乐诵读。再让学生诵读、感悟。挑选文中75页第二段,说明要注意读音的字。让全班学生就配乐朗读。五、理清结构,把握思路。1.让学生发言

6、,讨论。提问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觉得郁达夫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并从学生的回答中,层层递进式提问。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寻找答案。为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引出做好铺垫。2.简要介绍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含义以及要求以及开展形式。形成探究小组。3.将文章主要段落描写的五福画面总结为“破院秋色”、“落蕊秋意”、“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枣其景”。并让同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画面进行探究和谈论。(1)对“破院秋色”的探究。告知学生结合文章写作背景以及文章当中的细节对这一画面的探究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也鼓励同组的其他同学做补充或发表其他意见并引导发言的同学自我找到辅正的

7、段落文字辅正自己的观点。以总结这一画面背后站着怎样的一个心境的郁达夫。并结合同学的理解,放映破院真实的画面,让同学感知语言艺术与现实的距离。进一步探究当时作者的心境。(2)“落蕊秋意”小组发言。并对同学的发言做总结。(3)探究“秋蝉残声”。让同学自我探究该画面作者的情感体验,并结合同学的回答,拓展在同一年,郁达夫写过一首诗歌,(展示幻灯片内容“旧梦豪华已化烟,渐趋枯淡入中年”)以及创作背景。同时拓展其他文人写蝉的文学作品(展示幻灯片)骆宾王《在狱咏蝉》以及创作背景,加深同学对该段落的了解。让同学朗读诗歌加深情感体验。(齐读)。教师总结归纳。(4)探究“秋

8、雨话凉”。让同学探究“秋雨话凉”下的郁达夫的心境。请同学角色扮演,朗读段落中两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