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附录2 语文版常考文言虚词及用法举例

(遵义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附录2 语文版常考文言虚词及用法举例

ID:47749295

大小:3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10

(遵义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附录2 语文版常考文言虚词及用法举例_第1页
(遵义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附录2 语文版常考文言虚词及用法举例_第2页
(遵义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附录2 语文版常考文言虚词及用法举例_第3页
(遵义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附录2 语文版常考文言虚词及用法举例_第4页
(遵义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附录2 语文版常考文言虚词及用法举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遵义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附录2 语文版常考文言虚词及用法举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附录2 语文版常考文言虚词及用法举例一、之[xx、xx遵义]1.代词,可译为“他”“它”“他们”“这”或自称等(1)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六则》)(2)下车引之。(《期行》)(3)借旁近与之。(《伤仲永》)(4)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5)愿借子杀之。(《公输》)(6)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7)策之不以其道。(《马说》)(8)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10)跳往助之。(《愚公移山》)2.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1)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2)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3)忘路之远近。(

2、《桃花源记》)(4)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5)春冬之时。(《三峡》)(6)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7)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8)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满井游记》)3.宾语前置的标志(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2)宋何罪之有?(《公输》)4.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1)妇拍而呜之。(《口技》)(2)心乐之。(《小石潭记》)(3)处处志之。(《桃花源记》)(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5)公将鼓之。(《曹刿论战》)(6)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5.代词,代指这件事(1)余闻之也久。(

3、《伤仲永》)(2)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3)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4)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5)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6)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6.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2)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4)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7)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满井游记》)(8)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

4、欲也》)7.指示代词,可译为“这”“这样的”(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8.动词,译为“去”“往”“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二、其1.代词,代人、事或物,译为“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指示代词“这(个)”“那(个)”等(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3)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4)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5)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

5、呓语。(《口技》)(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7)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8)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2.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或不译(1)其真无马邪?(《马说》)(2)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3.语气助词,加强语气,表猜测,译为“大概”(1)其真不知马也。(《马说》)(2)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4.相当于介词“于”“在”颓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三、而1.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1)相委而去。(《期行》)(2)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3)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6、满井游记》)(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5)面山而居。(《愚公移山》)(6)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公输》)(7)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8)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9)执策而临之。(《马说》)(10)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2.表示顺接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或不译(1)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3)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4)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周亚夫军细柳》)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等(1)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六则)(2)自钱孔入,

7、而钱不湿。(《卖油翁》)(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4)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强项令》)(5)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公输》)(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7)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4.表并列,不译(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2)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口技》)(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