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设计与开发【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

空调的设计与开发【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

ID:477630

大小:11.18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7-08-08

上传者:U-944
空调的设计与开发【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_第1页
空调的设计与开发【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_第2页
空调的设计与开发【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_第3页
空调的设计与开发【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_第4页
空调的设计与开发【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空调的设计与开发【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工业设计空调的设计与研发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本设计的设计方向是空调的设计与开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建立一种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的、亲近环境、亲近自然、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模式。近年来,地球变暖的进程不断加速,全球异常气候出现的周期缩短、频率增加,地球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显现出来。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提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人们更加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以人为本,而空调系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它还和臭氧层破坏及温室效应密切相关。针对“空调”的环境污染问题,再结合绿色设计的理念,将可再生能源应用于空调系统成为一种趋势,也是实现可持发展,贯彻绿色生活理念的必然选择。20世纪制冷技术的发展还在于制冷范围不断扩大,机器的种类和型号不断增多,设备规模亦不断扩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制冷技术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动态仿真优化、辅助设计、辅助测试、自动控制、集成制造和生产工艺管理等方面。空调器等家用电器的绿色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等,这一切都预示着制冷技术更加美好的未来。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设计调查:已有的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空调及该产品纵向与横向的价格、规格、人机、性能、历史发展轨迹的调查.2.方案草图设计:5个设计方案,平面和三维的建模及渲染.3.方案确定:选定一个最终方案,制作详尽的产品设计效果图.4.人机分析:不同层次使用人群的动静状态人机分析.5.用户故事版:生活规律,收入水平,审美特点,日常用品归类。6.外形轮廓图:绘制3号图纸一张,清楚的表达产品外形轮廓及关键零部件的尺寸图. 7.设计说明书:A4版面1万字,找两篇相关英文论文翻译,详尽的说明设计过程,各环节分析,必须有本设计说明书的英文摘要等.8.所有设计制作成版面,一张900X1200mm版面.9.关键环节:使用加工中心或手工方法将最终设计方案制成具有详细机构的逼真模型或样机.主要在空调的人性化设计上有所体现,设计出符合目标市场人群的产品的同时,尽可能满足安全、节能、环保,等原则,并有一定的审美功能。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根据设计学指导,首先对的发展历史分类及使用原理有所把握,对该类产品进行详尽的市场分析,针对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良,并加以一定的设计创意,再通过手绘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把设计呈现出现,并通过一系列的请教和修改得出最终结果,制出模型,最后系统的总结本次设计过程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11-2010.12收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2011.01-2011.02市场、消费者和产品调研,出3-5个方案草图,撰写2篇外文翻译2011.02-2011.03确立最终方案,进行人机、美学、结构、经济等分析2011.03-2011.04撰写论文、制作版面、绘制六视图2011.04-2011.05制作模型、准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王受之. 世界现代设计史. 新世纪出版社,2001.9 第一版.[2]赵江洪.设计心理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3]何灿群.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学[M].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4][美]唐纳德·A·诺曼著.梅琼译.好用型设计. 中信出版社,2007.10第二版.[5]边守仁.产品创新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6]原研哉著朱鹗译 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1 第一版[7]『美』古德里奇.设计的秘密:产品设计2.[M].北京:中国青年出社,2007.[8]柳涛,卢素然.产品造型设计经典[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9]『德』伯恩哈德·E·布尔德克.产品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0]P.H.Mussenetal,ChildDevelopmentAndPersonality.Harper.&Row,PublishersInc.NewYork,1984[11]JONATHANCAGAN著.创造突破性产品.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工业设计空调的设计与研发1 绪论摘要:本文通过对空调的概念、空调的发展史、空调的分类、空调的地域性、现有空调的弊端分析及改进的方法对未来空调的设计展望等诸多方面论述,更加详实的展示了空调设计的问题、意识、规划、方向、方案等等。论文通过美学及色彩学原理阐述了如何营造科学合理的视觉效果;通过人机学原理论证了空调人性化问题;通过分析论述各大品牌的优劣势;通过艺术性、文化性、地域性论证了如何使空调设计的更完美,让人类使用的更安全、更舒适。关键词:发展史地域性市场趋势目标用户引言:空调的发展历史及分类在超过一千年前,波斯已发明一种古式的空气调节系统,利用装置于屋顶的风杆,以外面的自然风穿过凉水并吹入室内,令室内的人感到凉快。[1]19世纪,英国科学家及发明家麦可·法拉第(MichaelFaraday),发现压缩及液化某种气体可以将空气冷冻,此现象出现在液化氨气蒸发时,当时其意念仍流于理论化。1842年,佛罗里达州医生约翰·哥里(JohnGorrie)以压所落成的新大楼设有中央空调。一名新泽西州Hoboken的工程师AlfredWolff协助设计此崭新的空气调节系统,并把技术由纺织厂迁移至商业大厦,他被认为是令工作环境变得凉快的先驱之一。1902年后期,首个现代化,电力推动的空气调节系统由韦利士·夏维兰· 加利亚(1876年-1950年)发明。其设计与Wolff的设计分别在于并非只控制气温,亦控制空气的湿度以提高纽约布克林一间印刷厂的制作过程质素。此技术提供了低热度及湿度的环境,令纸张面积及油墨的排列更准确。其后,加利亚的技术开始用于在工作间以提升生产效率,开利工程公司亦在1915年成立以应付激增的需求。在逐渐发展下,空气调节开始用于提升在家居及汽车的舒适度。住宅空调系统的销量到1950年代才真正起飞。建于1906年,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在建筑工程学上具有特别意义,被称为世界首座设有空气调节的大厦。1906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夏洛特的StuartW.Cramer正找寻方法增加其南方纺织厂的空气湿度。Cramer把技术命名为空气调节,并在同年将其用于专利申请中,作为水调节(waterconditioning)的代替品。水调节当时是一个著名的程序,令纺织品的生产较容易。他把水汽与通风系统结合以“调节”及转变工厂里的空气,控制纺织厂中极重要的空气湿度。韦利士·加利亚使用此名称,并把它放进其1907年创办的公司名称:“美国加利亚空气调节公司”(今开利公司)。最初的空调、电冰箱使用氨、氯甲烷之类的有毒气体。这类气体泄露后会酿成重大事故。ThomasMidgley,Jr.在1928年发明了氯氟碳气体(chlorofluorocarbongas),并将其命名为氟利昂。这种制冷剂对人类安全得多,但是对大气臭氧层有害。氟利昂是杜邦公司CFC、HCFC或HFC类冷冻剂的商标,其中每一类冷冻剂名称还包括一个数字,以表示其成分的分子组成(例如R-11,R-12,R-22,R-134)。其中,在直接蒸发式适度冷却产品领域应用最广的R-22HCFC制冷剂将于2010年起停止用于新生产的设备中,并于2020年彻底停止使用。R-11和R-12在美国已经停产。作为替代品,一些对臭氧层无害的制冷剂已投入使用,包括商品名为“Puron”的制冷剂R-410A。空调工程师们通常把空气调节的应用大致分为“舒适性应用”和“工艺过程性应用”。空调设计的市场本次设计以空调的设计与研发主轴,研究使用者的特性及需求。现今产品趋势多倾向于造型简单,不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样式单一等诸多问题。然而根据不同的消费族群的需求,产品定位也会不同。如:上班族造型为简洁便利型,不关心价格;家庭主妇造型为普遍的家电型,以经济实惠为准[2];不同的使用环境也对产品在造型和功率方面有不同的要求2。目前市场上空调的弊端:造型单一,不具备美感,不能与室内环境良好融合 资源利用上过于浪费,污染环境产品功能没有良好划分,不能满足各人群使用需求材质方面,还有很大的突破空间5空调设计的发展趋势由于设计是针对立式空调进行的创新设计,因此产品造型要富有简洁、科技感、流线感、品质感,要实用性与安全性相结合6。然而空调设计除了实用功能外,还要有审美功能,设计的产品要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能力。它们以美的外形、结构和色彩向大众传播审美信息,满足、激起和发展它们的审美需要,并促使审美需要变成消费需要。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新产品,这不仅为了这些产品的新属性,而且为了满足审美需要7。产品的外观主要包括形态、色彩、材质这三个方面,形态方面要利用层次感让产品更加细致优雅;以流线感为造型主轴,提升产品质感。色彩方面利用银、灰等配色使产品更具时尚;材质方面例如塑胶搭配金属的运用让产品看起来更有价值8。如果一个产品有夺人眼球的外观,必然会吸引消费者去购买9。每一个产品的外观可以有很多种,设计师的工作就是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前提下,选择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外观方案,设计是连接品牌和消费者的一个关键部分,设计在令差别富有意义和被商业及创新认识认可上也成了一种关键驱动力10。总之设计要在实用的基础上带有艺术的点缀。小结:从认知上感到“物宜我思”(符合消费者的认知心理),从操作上感到“物宜我用”(符合消费者的操作动作特性),把家用电器打造成为人类的朋友,而不是冷冰冰的工具,使它更适合人类,让家务活不再是一种烦恼,而是一种享受,使产品真正达到人物和谐,“物我相忘”的境界1参考文献:[1]王受之. 世界现代设计史. 新世纪出版社,2001.9 第一版.[2]赵江洪.设计心理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3]何灿群.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学[M].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4][美]唐纳德·A·诺曼著.梅琼译.好用型设计. 中信出版社, 2007.10第二版.[5]边守仁.产品创新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6]原研哉著朱鹗译 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1 第一版.[7]『美』古德里奇.设计的秘密:产品设计2[M].北京:中国青年出社,2007.[8]柳涛,卢素然.产品造型设计经典[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9]『德』伯恩哈德·E·布尔德克.产品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0]P.H.Mussenetal.ChildDevelopmentAndPersonality.Harper.&Row,PublishersInc,NewYork 1984.[11]JONATHANCAGAN著.创造突破性产品.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 本科毕业论文(20届)空调的设计与开发 摘 要【摘要】本文通过对空调的概念、空调的发展史、分类、地域性、现有空调的弊端分析及改进的方法对未来空调的设计展望等诸多方面论述,更加详实的展示了空调设计的问题、意识、规划、发展趋势、方案等等。论文通过美学及色彩学原理阐述了如何营造科学合理的视觉效果;通过人机学原理论证了空调人性化问题;通过价值工程学原理论证了空调的材质与材料问题;通过分析论述各大品牌的优劣势;通过艺术性、文化性、地域性论证了如何使空调设计的更完美,让人类使用的更安全、舒适。【关键词】空调;历史;趋势;市场;地域性;目标人群 Abstract【ABSTRACT】Thisarticlethroughtotheconcept,airconditioningairhistory,classification,regional,existingairconditioningmalpracticeanalysisandimprovementofthemethodsofdesignoutlookfutureairconditioning,andotheraspects,themoredetaileddiscussionoftheairconditioningdesignshowtheproblem,consciousness,planning,developmenttrend,plan,etc.Paperaestheticsandcolortheoryexplainshowtobuildscientificandreasonablevisualeffect;Throughtheman-machinetheoryprovesairconditioninghumanizedproblem;Demonstratedthroughvalueengineeringprinciplesofmaterialandmaterialair;Throughtheanalysisabout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oldbrand;Throughart,culture,regionaldemonstrateshowmaketheairconditioningdesignmoreperfect,lethumansusesafer,comfortable.KEYWORDS:‘History’;‘Classification’;‘Regional;’‘Market;’‘Trend;’‘Targetpopulation’ 目 录摘 要Abstract1绪论11.1毕业设计的背景、意义21.2空调与使用者人机分析32市场调研42.1空调的原理52.1.1空调的现状62.1.2材料62.1.3结构和工艺特点72.2空调市场分析82.2.1空调市场分析92.2.2用户市场分析142.2.3空调的设计方法172.3现有空调的缺陷172.4空调的发展趋势172.5.1功能齐全安全可靠172.5.2节能成为主旋律182.5.3功能一体化方便使用182.5.4符合人机工学182.5.5色彩要和谐183设计方案203.1方案一193.1.1方案草图19 3.1.2方案效果图193.1.3设计说明2,3方案二3.2.1方案草图203.2.2方案效果图203.2.3设计说明203.3方案三203.3.1方案草图203.3.2方案效果图203.3.3设计说明203.4方案四203.4.1方案草图203.4.2方案效果图203.4.3设计说明203.5方案五213.5.1方案草图213.5.2方案效果图213.5.3设计说明214方案确定214.1建模204.1.1草模204.1.2模型深入214.2渲染效果图225.1人机分析235.1.1人体分析235.1.2空调的人机分析245.2色彩分析255.2.1色彩的应用255.2.2运用传统色彩文化进行产品的色彩设计255.2.3色彩的表情5.2.4空调的色彩运用25 5.3材料规划255.4尺寸图255.5各部位名称315.7设计排版32参考文献33附录36引言随着家庭观念的不断个性化,家用电器将成为男女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家用电器既要体现家的共同需求,也要反映人的不同个性。刺激生活节奏的日趋快速,也会不断冲击我们的生活。在家用电器设计方面,采用刺激性艺术设计的小型家具将会备受重视,因为它善于表达拥有者的情感,如开关新奇别致,极具动感。所以空调呆板外型也会逐渐趋向于小而精致型,在人们不断需求下,在实用的同时也要追求其与艺术结合,未来的家庭将会更重视安全的因素。因此舒适家用电器的舒适程度成为人们首先考虑的因素,这一流行趋势带来的现象就是,科技因素在家电设计和制造中的含量越来越高。所以把个性化、人性化设计作为家电设计的立足点和本次设计的出发点。 11.1毕业设计的背景、意义本次课题的最终设计方向便是空调的设计与研发——针对现代人的生活特性、行为习惯、心理情况、思维方式等等,在原有设计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对空调进行优化,设计中满足对人的实际需求和精神追求。根据现代部分白领人群生活习性和购房大小做一些列更为人性化设计,将形与意结合,摆脱单一风格,现今产品趋势多倾向于造型简单,不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样式单一等诸多问题。然而根据不同的消费族群的需求,产品定位也会不同。1.1.1产品设计的宏观知识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产品设计已不再是就产品而产品,而应更加重视打造民族品牌和增加产品的民族文化附加值。也就是说,在以往产品设计基础上,更加注重在产品研发与设计过程,既要注重产品的市场化、人性化、节能与环保等设计,还要注重在所设计的产品中与文化相结合而为打造品牌服务。只有此两方面的完善统一,才能做到既打造民族品牌和弘扬民族文化,又能实现党和国家号召的实现构建创新型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工业设计中,实际产品设计环节的宏观知识管理,可用图形标识如下: 1.2毕业设计所做的工作经过充分调研,得到真实的资料与数据,并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从人们对空调的需求、使用环境考虑设计。针对目前市场的空调设计的不足,进行改良跟进。设计出适合现代市场需求产品,以及符合个性化、人性化的空调。从市场中获取设计的空缺点、创意点,融合巴洛克,洛可可,以及服装设计元素,以创新的理念设计出令人感觉更为专业、个性和融合性更强的高档空调。打造尊贵,奢华的居住环境。1.2.1设计具体思路在实际产品设计中的微观知识管理,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具体实施过程。可分为如下步骤:(1)市场调查:欧洲、日本、中国品牌空调的造型、结构、原理、价格、市场定位、人机、功能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及总结分类。(2)方案草图绘制与分析:绘制五个设计方案草图,并对它们进行结构和功能造型以及色彩方面的分析。(3)方案的确定:经过对五个方案的对比选定一个最终方案,制作详尽的设计效果图(4)人机分析:人体尺寸分析。(5)色彩分析:确定五个色彩方案,分析其效果图。外型轮廓图:绘制2号图一张,较清楚的表达产品外型轮廓及关键零部件的尺寸图。 (6)设计说明书:A4版面,必须有两篇相关英文论文摘要,详尽说明设计过程,各个环节分析,必须有本设计说明书的英文摘要等。(7)所有设计制作成版面,一张900*1200mm的版面1.2.2设计意图家用电器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是一种文化形态、文化载体和文化现象。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家用电器具有文化的时代特征:从社会的手工生产、精雕细琢到工业社会的批量生产,突出机械、技术美,再到信息社会逐渐转向注重文化传承和文化语义,以人为本,注重生态要素。不少空调的设计也在尝试脱离柜体的常规结构,有的通过改变材质改变用户的使用感受,有的通过不同色彩的搭配制造不同的视觉和装饰效果……总之,空调本身正在从排排放的呆板中解脱出来,而变成完美的陈设作品。然而根据实际调查,我国本土自主设计制作的空调少之又少,国内的产品缺乏创意,几乎是按照国外的设计生搬硬套。在国际市场上还处于来料加工状态,因此产品没有形成独特的卖点,设计才会有市场。本次设计将力争突破现状,以人为本——用技术构建内涵、用艺术塑造外观、将设计的魅力融入作品中去。通过设计来控制制作成本以及生产效率。良好的设计不仅能获得美的享受还能通过控制生产来获取更大的收益,从而起到“一箭双雕”之功效。人人都渴望一个充满个性和特色的家,本次课题将通过大量的调研、观察从外形上创造空间焦点、深度和趣味点时注意展现和运用这个时代的文化风格。把握住时尚关键点所在,设计出符合现代消费者所需求的空调。1.2.3市场调研,分析现代设计是科学和艺术、技术与人性的结合,科学技术给设计以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而艺术和人性使设计富于美感,充满情趣和活力,成为人与设计和谐亲近的纽带。片面强调一面忽视另一面,将使设计走向极端,与设计初衷背道而驰。在造型上有很大的突破,而忽略了其他功能上的考虑,而在功能上得到满足的同时忽略了人性化、多样化的关注, 现代主义设计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批评和责怪,就在于它在强调理性主义和功能性的同时,忽略了对人性化、多样化的关注,而走入了高度理性化、冷漠化、单一化和功能化的歧路;而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之所以并未赢得大多数消费者的认同,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在追求个性化、人性化、多样性和装饰性的同时,又走入了忽略、无视功能和结构的死胡同——很多后现代主义的产品设计压根就无法使用,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概念设计”。海尔,格力,松下等主要空调生产商相继退出了系列产品:列举了国内外现有的空调产品,以及它们之间性能进行对比。空调品牌空调图片性能美的设计特点:简单、一目了然、主题明确,但功能单一,实用,制作简单,适合批量生产美的 设计特点:造型简约,大方,色调奢华,缺少温暖气息,适合高消费群体,目标用户单一 美的设计特点:采用粉红色的面板,温馨,浪漫,具有装饰性,适合卧室环境,迎合女性消费群体美的设计特点:简单大方,设计感不强,红白的搭配,过于拘谨,适合医院,疗养院的环境。美的设计特点:白色面板,简单,体积较大,适合大房间,但是整体感觉稳定,功能性较强。 海尔设计特点:传统中国元素的穿插,是设计简约而奢华,咖啡色面板时尚,低调,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海尔设计特点:简约大方,银灰色面板,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形式感较强海尔设计特点:整块的蓝色面板,改变了传统立式空调的出风方式,整体感较强,迎合年轻一代消费群体海尔设计特点:湖蓝色亚克力面板,尊贵,典雅,设计整体感觉稳重大方,适合现代化装饰气息的家庭环境。 海尔设计特点:香槟色雍容华贵,适合奢华装修环境,面对高消费群体,彰显主人不平凡的品味。海尔设计特点:淡粉色面板,受到女性消费者青睐,金属边框,精致,美观,创意来源于女性化妆品包装,温暖,具有女性气息。海尔设计特点:运用民族的传统图案,但在面板的布局上不是很合理,整体感觉笨重,不够精巧。 海尔设计特点:在面板上做了较大的改动,简约大方,具有现代感,运用大面积切割,具有较强的雕塑感,装饰效果较好,适合办公室,会议室等正式场合。海尔设计特点:自动提升式面板,具有科技感,现代感,风格化,符合男性消费群体的品位要求。其他设计特点:增加了饮水机的功能,体现了设计中功能分解与合并的特点,巧妙地结合,造型上单一,装饰感不强,冰冷,缺乏温暖。其他设计特点:大功率中央空调,造型简单,设计感不强,体积庞大,多运用于公共场合。 其他设计特点:淡粉色面板,受到女性消费者青睐,金属边框,精致,美观,创意来源于女性化妆品包装,温暖,具有女性气息。其他设计特点:自动提升式面板,具有科技感,现代感,风格化,符合各阶段消费群体的品位要求。其他设计特点:环保的设计理念,符合绿色设计的要求,原木面板,厚重,温暖。 图2-1空调的外观特征分析坐标图 图2-2空调色彩特征分析坐标图市场调研与分析。图2-3图表2-41.2.4空调与使用者人机分析产品的诞生首先是要满足设计对象的功能需要,或者说设计的首要目的是让使用者更轻松,更自在,更容易地实现产品的功能。人相对与设计而言是确定,所以在产品设计中必须先研究设计服务的对象(人)的诸多因素对设计的产生的限制,包括生理和心理,甚至在某些产品中还要考虑使用者使用时的情感因素。首先要研究涉及到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问题。 人机工程学又被称作人因工学或人机工学,它们产生的地点、时间和研究侧重面虽有所不同,但本质大同小异,是传统人机工程学的延伸和扩展,符合目前产品设计人性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人机工程学涉及生理学、心理学、医学、工程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是现代各类产品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以求科学地利用人、机、环境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额依存的有机联系来寻求系统的优化。因为人的种族、性别和年龄等,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以测量为基础的美国人体工程学的数据和图表研究比起欧洲以理沦至上的工效学具有更多的实用价值。早在1960年,美国设计师亨利·德雷夫斯发表了著名的《人体测量图》(如图2-5所示),成为最早为设计界在人体工程学方面提供了使用的数据资料,可以说从为适应的设计到为工作的人的设计,是设计的回归。除人机工程学方面内容外,还涉及设计心理学方面的相内容。图2-5人体测量 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与心理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设计与心理学相匹配的问题。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分歧,即有的侧重消费行为心理研究,有的侧重产品的使用生理心理因素的研究,从设计角度来说,这是两个自然、密切关联的阶段消费者通过购买获得商品的使用权,销售是实现设计意图的必然环节,所以设计充分考虑商品的包装和外观,达到吸引消费这一目的,之后消费者回家按照说明材料设计者的设计意图使用产品,但作为设计者应该以解决产品设计领域各种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为主。1.2.5操作简便性设计要使得产品的操作服从、适合使用者的能力。操作简便性的改善与提高关键在于满足界面设计和操纵机构的设计与人的相适应。在人机工程领域,通常把控制面板称之为界面,实际上界面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它是人与物沟通的桥梁,是人机信息交流、人机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正如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提出的:设计是人和物的内部环境(人和物自身的物质和组织和外部环境人和物的工作或使用环境的接合),所以设计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是认识的主体和设计服务的对象,而作为对象的物则是设计界面的另一个方面。它是包含着对象实体、环境及信息的综合体,就如我们看见一件产品、一栋建筑,它带给人的不仅有使用的功能、材料的质地,也包含着对传统思考、文化理喻、科学观念等的认知。所以,人机界面的设计直接关系人机关系的合理性,而研究人机界面主要针对两个问题显示与控制。1显示界面设计在人机界面设计中,根据人接受信息的感觉通道不同,可以将显示截面氛围视觉现实界面。听觉显示界面和触觉显示界面。一般来讲,视觉显示界面可分为数量型、性状型、再显性、报警与信号等几种。在空调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生理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视觉显示界面,特别注意字体设计、符号设计、指针设计要符合常规的视觉习惯和思维惯性。2控制界面设计控制界面主要指各种控制装置,包括手动操作装置和脚动操作装置。对于这些装置都需要使用者给予一定的力的作用,而且这些力也都需要一定的信息反馈。所以,在设计控制面板时要分析控制界面的功能、控制操作的要求、控制过程中的人机交互、以及使用者的负荷(脑力、体力)等因素。 首先在空调的使用过程中,涉及到进风,出风、湿度控制等。多个操纵集中于手动操作,就要求通过相应的手段(形状、大小、色彩、标志等)对其进行编码设计,以减少操作失误。同时还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使设计容许失误的方式,保证即使出现使用者因误操作或混乱操作的情况,也不会因此发生损害机械的结果。其次,在温度设置方面要着重考虑,因为我们的设计服务对象有老人和孩子。在出现意外情况下,要自动断电,并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1.2.6使用舒适性由于空调通常是放置在室内的,因此要对使用者坐姿和站姿所能涉及的范围有一定了解,如图2-6所示第5百分位的人体坐姿抓握尺度范围,以女性为例,以肩关节为圆心的直臂抓握空间半径,女性为58cm;如图2-7所示,当物体处于地面以上110cm~165cm高度,并且在身体中心左右46cm范围内时,大部分人可以在直立状态下达到身体前侧46cm舒适范围(手臂处于身体中心线处操作),最大可及区弧半径为54cm,如图2-8所示,水平作业面的正常尺寸是11.94cm,最大尺寸是150cm。 图2-6坐姿加我尺度范围/cm图2-7站姿单臂作业近身空间图2-8水平作业面的正常尺寸和最大尺寸(cm)小结本章从构件和机械原理对空调设计尺寸的限制,以及空调与其使用环境和使用者的关系,说明环境对产品设计的影响另外,从人体工程学、设计心理学等方面对使用者的设计要求,包括操作的简便性、使用舒适性等,说明使用者与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空调设计开发中机械原理和人一机一环境三者关系的和谐。 1.3.1方案的提出及选定虽然说设计目标是确定的,但设计元素的多样性,不同设计者思维方式的不同,对某些不可调和性的元素间的不同的取舍,同一设计者对于多种元素不同的排列和组合,都可能导致设计结果的可选择性。上图是由台湾学者边守仁总结整理提出的产品外观设计的基本思考逻辑,可以从美学的角度为多元设计结果的产生分析了原因。即产品外观需求的条件澄清后,可分成产品使用、功能、制造、符号、意象等样式的需求结构分类及排序。而美学示意图以人因、感受、符号、企业、文化表示解构的角度,也是构想重建的相互思维。所以虽然在设计目标的统领下,但在设计的解构和重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也就产生多种排列组合方式。总之,在各个因素平衡点的选择过程中多种设计方案产生是必然,这样也更有利于收集更多的评价意见,为设计的方案提供更为详实的参考,有利于进一步明确设计目标,从而使得方案的最终确定就有了更为详实可靠的依据。这也说明方案的选择确定不仅要有明确的设计目标,还需要一定评价手段和方法。创意管理程序控制策略市场计划设计创新 1.3.2通过对现有的空调产品的现状分析与本次课题设计的核心思想比对:图2-9用户市场分析1.3.3空调的设计方法通过对上述产品的罗列以对比以及空调价格分析示意图和用户选择产品取向可以分析出现有市场上的空调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造型分析:现有的空调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通常空调设备的体积较大。放在室内需要占据很大的空间。本次毕业设计将空调内部的结构做了科学的调整,将其体积尽可能的减小,使其使用非常的方便,同时又可以保障使用的安全性。功能、工艺分析:功能过于单一,没有有效地利用空调的使用空间,零部件过多,内部的清晰,更换也不方便。本次毕业设计的空调:有效地利用空间、使用方便、适于普及、方便运输、便于批量生产。产品市场效益分析:现有的空调在技术上是较成熟的,可以达到目的,但是并没有有效的普及。本次毕业设计的空调:在对现有技术的使用上,对空调的设计进行改进,使其可以被更多的人了解,达到普及。 1.4空调的发展趋势通过以上的市场分析从五个方面提出空调的设计趋势。1.4.1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空调作为家庭常用的设备,其齐全的功能和安全可靠性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面对市场上空调产品,对其功能进行整合,加强其工作的能力,提高可信度。1.4.2节能成为主旋律空调使用时间较长,耗电量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空调必须节能,这就需要对空调的电能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1.4.3功能一体化方便使用一般来说,产品的操作方法或顺序是需要记忆的,而这种记忆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方式。所谓内部是指使用者用脑记忆,外部是利用其他工具提示信息。总之,记忆大量而烦琐的操作和步骤,不符合易用的目的,通常只会导致用户对该功能使用信心的丧失。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让产品本身具有提示操作和步骤的功能,减少对使用者记忆力的要求。比如,采用大家习惯认可的标识,而不贸然采用全新的标识,增加记忆负担。1.4.4符合人机工学一件好的产品一定要使用者用着舒适,这就要符合人机工学。在产品中考虑人的因素,为产品中的功能和理性提供科学依据。并且要全面考虑使用的环境因素,构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色彩要和谐,对于空调的设计功能和外形是一方面,色彩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这件产品是一个摆放在客厅的家用电器,这样就更加需要在色彩上进行设计。需要在外观上看起来协调,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居环境。(1)材质选择:设计师要做到人性化设计,就要多考虑用户的心理感受,作为家用电器,应该多采用用自然材料(如木、竹、藤等),二为人工材料(如塑料、玻璃、金属等)。材料的不同,使得家用电器在加工技术上,带给人视觉和触觉上的感受不同,由于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人工处理令其表面质感更为张扬:使光滑的材料有流畅之美,粗糙的材料有古朴之貌,柔软的材料有肌肤之感, 这些材质的处理还能使家具产生重轻感、软硬感、明暗感、冷暖感,因此我们可以说,家用电器材料的恰当运用,不仅能强化家具的艺术效果,而且也是体现家用电器品质的重要标志。(2)价格定位:总体而言,面对高端用户的空调,在生产成品方面,可以适当提高,同时设计也会带来相对应的产品附加值。(3)现有产品设计风格:当今的空调市场。品种之多样,造型之多变,色彩之绚丽,一扫过去那种“万户一款”、“千家一式”的局面。我国已经成为家具生产大国,同时也是家具消费大国。如此巨大的空调市场,能够展示民族特色、文化品位的艺术设计空间,但是设计风格,多半雷同,互相抄袭,导致产品功能形式单一。体现文化底蕴与时尚潮流的产品非常少。对结构工艺,对造型掌握差,色彩、比例也往往让人感到不舒服。但是,随着消费水平与消费者品味与要求的提高,目前这种状况会逐步改善的。1.4.5空调系统的消声与防震空调系统中主要噪声来源是通风机,制冷机,主要是通风机在运转时产生的,它又空气动力噪声,机械噪声,电磁声等组成,其中空气动力噪声,可经风道直接传入室内。(1)选用高效率,低噪声的新风机组等设备。(2)阀门,分支管等部件需要采用较厚的钢板。(3)对于消声要求严格的房间,连接封口的支管上最好不设调节阀。1.4.6空调系统的隔振:(1)空调系统的噪声除了通过空气传播到室内,还可以通过建筑物的结构和基础传播,对空调系统振动机构消弱可以有效的降低噪声,即在振源和它的基础之间安装避振构件(如弹簧片或软木塞),可以是振动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弱。(2)空调系统的爆冷,保温:空调系统的空调箱,回风机,冷风机,冷水的供应管道,供热管道,外表结霜的新风管道,不在房间通过的送风,回风道,都应保温,为防止冷凝水管道表面结露,对材质为镀锌钢管的冷凝水管道必须进行保温,对于聚氯乙烯塑料管,塑料管可不进行保温。1.5:方案草图设计 方案草图一设计说明:采用鹦鹉螺造型进行仿生设计,颠覆以往的立式空调造型特点,简约流畅,结构优美,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但是,制作复杂,造价高昂,消费群体狭窄,不适合批量生产。 设计说明:采用立体圆柱的大面积切割效果,塑造立体雕塑效果,造型简约,大方,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在人机工作界面设定倾斜角度,便捷,简单,缺点是过于机械化,不够温馨。方案草图二设计说明:采用大面积切割设计,改变传统的立式空调进风口,出风口以及操作界面的位置,钻石切割效果,在光线下美轮美奂,具有现代感,符合年轻人消费群体,整天造价高昂。方案草图三 设计说明:采用莲花花茎的仿生设计,造型优美,寓意深刻,制作工艺水平要求较高,技术上暂时难以实现。方案草图四1.5.1方案确定 方案效果效果图设计说明:(1)创意来源于模仿,将空调设计成可以旋转,(2)吸取中央空调的工作原理,设置局部操作的功能,设置三个出风口,可根据情况调节空调出风方向,照顾到房间的各个方位,(3)节能环保的理念,局部操作是指在房间内人数较少,对制冷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开始空调的一部分,(4)色彩明快,温馨,符合各年龄段人们的心理需求,有助于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居环境。(5)使用安全,便捷,考虑到空调的使用者包含各个年龄段,所以在使用便捷的前提下,设置自动断电功能,允许不当操作的可能。 1.5.2建模最终方案五进行渲染: 1.5.3外形轮廓图 1.5.4色彩分析生活,总是美好的,亮丽的色彩,带给人的是轻松的心情。色彩的丰富充分表现了心情的丰富多彩。艺术的氛围源于对生活的渴望,色彩艳丽却不轻浮,炫目但不躁动,华贵中略带迷幻味道的色彩与产品相结合,强烈地突出了现代感的艺术效果[11]。1.5.5色彩的应用色彩是一个非常专门的研究领域,在产品设计中,应该被严肃地加以对待。色彩会对我们的情绪和行为起到一定的心理作用,它们会影响我们对周遭环境的反映。色彩并非仅仅是一种视觉表象——它会是在潜意识里面的心智影响。产品设计需要充分理解色彩的用途以及他们对终端用户及其购买抉择产生的有形和无形的影响。通常,色彩是在设计过程的最后才会被考虑到,很少会在开始阶段就被加以关注。对色彩的选择取决于产品的最终用途以及它的目标市场[11]。 图5-3索尼笔记本电脑这款是索尼2010年新推出来的笔记本电脑,其别具一格在于它的立体花纹让它与众不同。红、清水涟漪般充满梦幻动感;黑色、白色机盖表面的方格纹错落排列,如城市乐章般跳动的旋律伴着你踏出青春的舞步。独特的色彩配合透明且富有立体感的3D花纹、再加上充满悬浮感的VAIO标志,不同的角度下,VAIOE系列都会呈现层次丰富的色彩。图5-4带子带子由NLArchitects为DroogDesign设计。橡胶易于找色,而且弹性极佳。这些五颜六色的带子被安装在墙上,她们组成了牢固的带子,用来放置或是展示物品。图5-5iMac 苹果电脑公司在1997年推出了一款具有全新理念的苹果iMac电脑,该电脑色彩摒弃了当时千篇一律的米色外壳,代之以半透明状的草莓色、蓝莓色、葡萄色、橘黄色、橙绿色五种颜色的外壳,这种全新的色彩引起了一场市场大风波,创造了当时的市场奇迹[13]。1.5.6运用传统色彩文化进行产品的色彩设计在本人这次课题中,尝试运用中国传统色彩文化进行色彩设计。由于传统色彩文化是中华文明中的一大分支体系,系统庞大不可能涉及全部内容,因此,在色彩设计中主要使用:中国传统五色审美观和中国传统民族色彩文化心理两大方面。图5-6.中国传统五色审美观中的亚四色审美图谱中国传统五色审美观和中国传统民族色彩文化心理都是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下属的子体系。其中,中国传统五色审美观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辍的色彩审美和色彩应用方面的行为规范[1]YuexiZhouandLiliYang:AnAttemptofUsingtheNationalColorCultureonProductDesign.JournalsofAdvancesinEngineerinhDesignandOptimization,TTPtranstechpublicationsinc,Germany,Vol.37(2010),pp.94-97.。而中国传统民族色彩文化心理是在漫长发展历史中形成的色彩崇尚与禁忌心理[2]BasedontheGametheoryanalyzesthenecessityofinnovationapplicationnationaltraditioncolour-cultureinthenetwork.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ScienceandServiceSystem(CSSS2011).June2011,Nanjing,,China.(Inpress)及社会色彩行为准则的直接体现。在我的毕业设计中,一方面,色彩设计遵循传统五色审美规范;另一方面,在具体色彩设计中,依据民族色彩文化心理,制定属阴或属阳的色系进行具体色彩甄选,运用传统“和谐律”文化要素进行色彩与材质的配比设计。 中国传统民族色彩文化心理主要针对不同用色场合或不同事物,以及社会背景等,用色时所包含的民族色彩崇尚与禁忌、民族色彩文化审美观以及民俗用色方法等。因为中国以汉民族为主而形成的传统色彩文化心理,对色彩应用场合、色彩表现与审美等方面,自然也是主要依据汉民族习惯为本毕业设计中色彩设计的切入点。但是,并不是说中国其他民族的色彩文化心理不予重视,而是本文仅立足于汉民族色彩文化心理基础上,而进行色彩配置和确定产品色彩设计,以及色彩谱系的甄选而已。(1)基于传统色彩审美观的色彩设计定位。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五色审美观主文化规范,不仅是汉民族的色彩行为准则,也是中国境内56各民族共同恪守的色彩审美规范。在此基础上,每个民族结合自身历史沿袭下来的本民族色彩崇尚与禁忌习俗,以及宗教信仰,而在五色审美观基础上,再进行自己本民族色彩亚文化中的阴色和阳色厘定。但是,各个少数民族在社会中具体使用色彩及用色场合的实施中,却仍是遵循中华民族五色审美观主文化规范。因此,本毕业设计中的色彩设计,旨在传统色彩审美谱系中确定色彩设计方向。(2)基于传统民族色彩文化心理甄选色彩设计方案。中国传统民族色彩文化心理,是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逐渐形成的。此方面既包括整体民族的共有心理,也包括不同少数民族的色彩亚文化心理;同时,还包括色彩设计与色彩应用的方法与文化背景等因素。总体而言,民族色彩文化心理的核心,是就色彩应用方面的色彩阴阳属性和用色环境的阴阳属性甄别,以及实际用色还要采用传统“和谐律”文化要素进行不同色彩的色彩配置。图下图。图5-7.中国传统民族色彩文化心理的色彩配置和比例关系图谱图5-7所示的色彩审美、变迁范式和色彩配置关系,是依据图5-6中的“相生” 行中第一图而展开的。此民族色彩文化心理展开的色谱,仅只是一种方式,诸多变化形式限于篇幅,不可能一一例举。尽管如此,已经能够看出在产品设计中的色彩设计,是完全可以借鉴和具体应用的。1.5.7空调的色彩运用依据本产品投放市场的用途与定位,在色彩设计上就传统民族色彩文化心理方面分析,由于上述亚四色审美变迁范式过于复杂,因此,确定在相对简化的亚三色审美领域,并甄选出属阴系列而展开色彩设计。如下图所示:图5-8民族色彩文化心理中的三色亚审美变迁标准色谱如图5-8所示,是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中民族色彩文化心理的三色亚审美变迁范式,并且仅是以汉民族为例而展示的标准色彩谱系图。从中可以依据汉民族色彩文化心理而提取出属阴系列的标准色系,如下图:图5-9民族色彩文化心理中的阴色系列标准色谱方案图5-9所甄选出的阴色系列,还不足以直接用于本产品的色彩设计,尚需经过推敲与筛选出最符合产品定位的色彩设计方案,以及在实际色彩设计中还要确定不同色彩的配置比例关系等。因此,从图5-8中确定相生系列中的第五行中的1列和5列为本产品的主色和辅色,1.色调不同具有不同的心理感受。 色调不是色彩的性质,而是对于色彩或色彩组合整体的评价,它是色彩或色彩组合表现出的总体倾向,即在绘画中通常我们说的作品偏蓝、偏红或偏冷、偏暖,这就是色调。色调可以会表现出一定的心理,如图12,家庭氛围中色调应偏暖,是“愉快的、温馨的、安宁平稳的”。2.与色相有关的不同配色,具有不同的心理感受黑、红、白色相配具有永恒的美,黑、红、黄色的相配具有积极、明朗、爽快的感觉,白色与黑色相配具有沉静、肃穆之感;白色和深绿色相配能产生理智之感,白色配高纯度红色,显得朝气蓬勃;白色与高纯度冷色相配,具有清晰感;与高明度的暖色相配具有壮丽感。色相数少可以表现素雅、冷清,色相数多可以表现热烈、繁杂色相对比强呈现出活泼、鲜明的特点,色相对比弱呈现稳健、单调特点。3.与明度有关的不同配色,具有不同的心理感受(1)长调明度差距大的强对比一一坚定、清晰(2)短调明度差距大的弱对比一一朴素、稳定(3)高调以高明度为主的配色一一明亮、轻快(4)低调以低明度为主的配色一一安定、庄重4.与纯度有关的不同配色,具有不同的配色效果高纯度的配色鲜艳夺目,中等纯度的配色有柔美感,而低纯度则朴素大方;纯度高、明度低的配色(称为硬配色)表现沉重、稳定、坚固感纯度低、明度;高的配色(称为软配色)显得柔和、含混。5.与色域有关的不同配色,具有不同的配色效果6.如下图所示: 1.5.8所有设计制作成版面 900×1200mm版面两张。1.6关键环节使用加工中心将最终设计方案制成具有详细内部结构的逼真模型。1.7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根据设计学的指导,首先对目标用户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有所了解,对该类产品进行详尽的市场分析,针对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良,并加入一定的设计创意,再通过手绘,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把设计呈现出来,并通过一系列的请教和修改得出最终结果,制出模型,最后系统的总结本次设计过程。2010年11月20日—2011年01月12日资料收集、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论证、外文翻译2011年01月13日—2011年04月09日设计调研与分析、完成多个设计方案2011年04月09日—2011年04月20日设计报告装订、展板打印2011年04月20日—2011年05月10日模型制作,最后检查2011年05月10日—2011年05月17日毕业答辩的准备 参考文献[1]陈昭锋,韩健.政府推动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J].清华大学学报(社会哲学版),1998(2):47~57.(宋体,小四号字)[2]汤姆森,斯迪克兰德.世界邮政改革与发展的简况与趋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3~26.[3][美]唐纳德·A·诺曼著.梅琼译.好用型设计. 中信出版社,2007.10第二版.[4]边守仁.产品创新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5]原研哉著朱鹗译 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1 第一版.[6]『美』古德里奇.设计的秘密:产品设计2[M].北京:中国青年出社,2007.[7]柳涛,卢素然.产品造型设计经典[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8]『德』伯恩哈德·E·布尔德克.产品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9]P.H.Mussenetal.ChildDevelopmentAndPersonality.Harper.&Row,PublishersInc,NewYork 1984.[10]JONATHANCAGAN著.创造突破性产品.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11].Yuexi Zhou and Ximiao Zhang, Analyzing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e Management Principles Integrate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ive-Elements Chromatology.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FITME 2010) (Changzhou, Jiangsu, China, October9-10, 2010 ). Vol.1, pp.167-16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